原標題:上半年消費金融“變動潮”背后:利率下行,成本高增|金融機構“半年報”
來源:華夏時報
本報記者付樂 冉學東 北京報道
2023年已經過半,多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發生了重大人事變更。據《華夏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上半年有海爾消費金融、盛銀消費金融、杭銀消費消費金融、晉商消費金融等在內的17家消金公司出現人事變動,涉及董事長、總經理、首席風險官、首席財務官等核心崗位。
在業內看來,核心崗位的變動,為機構帶來新鮮血液的同時,也可能對公司未來戰略造成一定影響。
7月2日,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咨詢顧問蘇筱芮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消金機構董監高頻的變動,是居安思危、順應潮流的代表體現。引進新型管理人才,既有利于借助人才經驗為機構提供專業力量,也能夠激發公司內部變革、團隊創新的活力。
三家機構總經理發生變動
最近一次出現履新的持牌消金公司為海爾消費金融。國家企業信用信息系統顯示,6月21日,海爾消費金融總經理一職由張西銘接任,原董事兼總經理黃應華保留董事職務。
張西銘為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曾擁有21年的金融機構工作及管理經驗,先后任職于建設銀行、哈爾濱銀行,還曾出任哈銀消費金融副總裁。2021年張西銘加入海爾消費金融,先后擔任業務負責人,副總經理,2022年3月任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同時也是海爾消費金融第三任總經理。
同時,公司3名董事曹春萌、賴偉央、席世昌以及職工監事苗瑩瑩4人退出,新增俞韜、許研、朱家桂為董事,張莉為職工監事。
除了海爾消費金融,長銀五八消費金融、盛銀消費金融等均迎來了新任總經理。
具體來看,2月24日,銀保監會官網披露,湖南銀保監局核準王霽長銀五八消費金融董事、總經理的任職資格。此前,王霽長期在長沙銀行任職,曾任長沙銀行總行營業部主任助理、長沙銀行開福支行副行長,主管風險合規工作。
6月14日,遼寧銀保監局核準陳勁偉盛銀消費金融總經理的任職資格。陳勁偉擁有二十余年金融行業零售業務、互聯網金融等從業經歷,歷任華夏銀行信用卡中心客戶服務部總經理、華夏銀行個人業務部副總經理、奇瑞徽銀汽車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深圳壹賬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企業金融部總經理、北京泛鵬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執行董事。陳勁偉去年12月加入盛銀消費金融擔任公司副總經理職務。盛銀消費金融成立于2016年2月,是遼沈地區唯一一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
上半年17家機構人事變更
綜合年內整體消金行業變動情況,半年以來,已有至少17家消金機構出現人事變動,崗位不乏董事長、總經理、總裁、首席風險官、首席財務官等核心職位。
目前,消費金融公司總數量已有31家,頻繁的人事調整,對行業影響幾何?
厚雪研究首席研究員于百程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消費金融公司高管的變動,與公司的變化及行業競爭有關。一方面,因為消金公司股東變更、股東人事變動和新業務開展,而調整董事和新增高管人員。另一方面,消金公司之間,消金公司與其他機構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消費金融進入精細化發展的轉型階段,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業務調整和高管的變動都可能增加,人才在各類機構之間也會多向流動。
高管變動,往往有利有弊。一般來說,董事長和總經理等核心崗位的變動,對于公司業務的影響比較大,會帶來后續戰略和人事上的進一步調整,而這種調整帶來的后續影響,還得市場檢驗。
對于行業高層變動,博通咨詢金融行業資深研究員王蓬博則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從緣由上看。一是領導層正常退休,需要人員繼續晉升。二是股權變動帶來管理層變動。三是行業競爭加劇,合規性增加帶來的經營方向調整,也會導致管理層變化。
“一方面說明行業對于2023年業績期望值在增加,另一方面也說明行業競爭持續加劇。”他表示。
在王蓬博看來,高層變動勢必帶來經營思路的改變,不受歷史拖累,也會更加符合現有條件下的行業發展趨勢。但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經營和合作的連貫性。
增量市場將成重點
對于消金機構的高管而言,上半年是消費復蘇的一年,在下半年,消金行業又將迎來哪些新變化?
從2022年業績來看,消金行業分化不斷加大,促使消費金融公司對自身數字化能力的建設加速。王蓬博表示,從長遠看,加強自營能力建設是消費金融機構未來重要的核心競爭力。
從去年開始,服務新市民群體的消費金融產品在逐漸增加,包括各大商業銀行和互聯網金融機構,這類能夠直接觸達新市民群體的平臺都做了大量工作。
“從今年來看,對這類增量市場的爭奪也將成為行業重點。如果能夠做到讓商戶和用戶以及平臺多方受益,相當于增加了對場景的把控力度,培養新的用戶粘性,增加了護城河的深度。”他表示。
在成本方面,記者從某消金機構了解到,五年前其在某平臺的獲客成本才幾分錢每人,如今獲客成本在一百多元每人,且用戶首次購買并不能產生利潤,基本復購三次以上才開始盈利,機構只能通過薄利多銷、復借等方式來開展業務。此外,此前行業利率紅線在36%,如今為18%,壓降了一半,加之銀行消費貸利率不斷降低,大行普遍在4%左右,消金機構的盈利空間不斷擠壓。
不難看出,消費金融行業依然處于利率下降、拓客成本攀升、持續數字化以及競爭者增多的格局中。在于百程看來,未來消費金融公司之間的競爭,將更加體現為綜合能力的競爭。除技術層面外,資金端的多元化,資產端的客群質量和收益水平,風險控制能力,合規經營能力等,都需要消費金融公司持續強化。
面對新形勢,在蘇筱芮看來,消費金融行業馬太效應不斷加劇,銀行系、產業系、互聯網系等各種“派系”中,以銀行系實力最為強勁,加之螞蟻消費金融及建信消費金融先后入局,對機構高管來說,壓力將表現在如何根據消金發展形勢選擇合適的發展戰略與業務路線、如何進行差異化展業等方面。
蘇筱芮表示,消費金融公司突圍關鍵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關注各類成本,涵蓋獲客成本、運營成本等,尤其在利率不斷下探的大背景之下,發掘更加精準觸達客群的渠道和路徑。二是關注重點客群的消費需求,例如“新市民”“低齡老人”等客群,并切入高頻場景實施客戶轉化。三是繼續投入科技研發,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新型技術助力風控,為貸后業務減輕壓力。
責任編輯:宋源珺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