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將至,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整改進入“倒計時”,銀行和理財子公司紛紛加快了整改速度。近日,多家銀行相繼發布對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規則的調整公告。
業界人士認為,銀行對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整改,只是讓其回歸健康發展的軌道。從長遠看,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仍將是銀行理財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整改后的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將迎來發展新階段。
整改提速
中國銀保監會、中國人民銀行于2021年6月份聯合發布《關于規范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提出整改要求,并設定了截至2022年末的過渡期。
近期,多家銀行及理財子公司發布公告稱,調整旗下現金管理類產品的申贖規則、估值方法、投資范圍、投資比例等。
例如,12月6日,交銀理財表示,自12月17日起,調整交銀理財穩享現金添利理財產品單個投資者在交行渠道的單日累計快贖額度到1萬元。12月2日,徽銀理財表示,自2022年12月12日(含)起,對“徽銀理財徽安活期化凈值型理財產品190001”的申購/贖回規則進行調整。
與此同時,平安理財、中銀理財、興銀理財、蘇銀理財、招銀理財等多家理財子公司近期發布公告,對旗下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進行調整,調整內容包括贖回時限、單日快贖額度等。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監管新規要求壓降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除了監管一致性原則以外,也在考慮相關風險問題。當前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普遍為“T+0”或“T+1”的產品,如果因為某些市場動蕩因素出現大幅贖回,則可能導致市場流動性風險。這也是監管新規中對這類產品強化流動性管理的重要原因。
整改壓力不大
記者調查發現,當前銀行及理財公司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整改進度不一,部分銀行已經提前按照監管要求完成了整改任務,也有部分銀行仍在整改階段。
“目前,我們銀行的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占比已經壓降至30%以內。”一家國有大行的相關負責人表示。
11月3日,青島銀行(002948)管理層在投資者集體接待日活動上稱,“青銀理財現金管理類產品規模相對較小,著手整改起始日也較早,過渡期結束后,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各項指標預期符合《通知》要求”。
另一家股份制銀行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規定整改的期限內,實現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轉型壓力不大。“12月份進入最后沖刺階段,我行將繼續按監管要求壓降規模、調整產品形態確保年末整改完畢。”
中國銀行研究院博士后杜陽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壓降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規模方面,銀行應該充分發揮投研能力,開發可替代性合規產品,同時引導投資者樹立正確投資觀念,了解風險與收益相匹配的投資原則,最大程度減少規模壓降對銀行及理財子公司所帶來的沖擊。在不合規資產處置方面,要對所投資資產實行穿透式審查,嚴格遵守監管要求,同時要確保不合規資產處置的有序進行,穩健縮短資產期限,防止處置過程可能帶來的風險外溢效應。
仍然具備優勢
2023年將是現金理財新規正式實施的第一年,對銀行而言,眼下亟須考慮的問題是轉型過后銀行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該如何發展?
“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轉型為商業銀行帶來了機遇與挑戰。”杜陽表示,機遇方面,未來,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將更加強化其低風險以及高流動性的特點,仍有可能成為存款類資產的重要補充。挑戰方面,隨著轉型進程的推進,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收益率將有所降低,與貨幣基金之間的差異逐漸縮小,競爭壓力將有所上升。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023年,貨幣基金和現金理財產品在監管要求上將基本拉齊,但現金理財產品在投資范圍和銷售渠道上仍將具有一定優勢,可通過投資私募債、PPN等非公開債券開展“品種下沉”策略,實現稍高收益。同時現金理財產品可進一步加強同業存單和銀行存款的配置力量,以增強產品的流動性和穩定性。
“從長遠看,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仍將是銀行理財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與銀行理財投資者結構和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有關。”董希淼表示,按照相關管理新規,未來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將不再是保本型理財的替代品,而是以“客戶流動性管理工具”的形式存在,因此這類產品仍在資產配置中占有重要地位。壓降規模只是讓其回歸健康發展的軌道,而非讓其完全消失。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