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發展全景:金融改革創新持續深化,跨境金融加速聯通

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發展全景:金融改革創新持續深化,跨境金融加速聯通
2022年07月01日 21:01 21世紀經濟報道

  2019年初,《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規劃綱要》)發布實施,從全局高度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描繪了一幅充滿前景的藍圖。與此同時,大灣區金融迎來新的發展篇章。

  《規劃綱要》發布三年多以來,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管局會同有關部門積極出臺細化落實舉措,推動粵港澳金融合作不斷加深,大灣區金融改革亮點頻出,很多改革措施在全國都是開創性的。橫琴、前海、南沙等三大粵港澳合作平臺金融改革創新不斷取得新突破,深交所、港交所、廣期所三大重要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深港通”、債券通、“跨境理財通”三大“金融通”范圍不斷擴展,服務大灣區居民、企業、人才三大群體的金融產品實現多項全國首創,綠色金融、金融科技、跨境金融等金融創新邁向新臺階。

  去年,大灣區金融業增加值超過1.5萬億元,較2018年增長近35%,占GDP比重超10%;大灣區內累計跨境人民幣結算量超21萬億元,人民幣自2020年起持續成為大灣區第一大結算貨幣。在第31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排名中,與2019年3月第25期相比,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持續穩固、繼續位列第三位,深圳迅速提升4位到第十位,廣州位列第二十四位,大灣區主要金融中心的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高。

  三大合作平臺金融改革創新不斷取得新突破

  橫琴合作區跨境金融業務實現多項首創。大灣區首個跨境數據驗證平臺以金融作為試點應用場景率先在琴澳兩地上線運行;率先開展本外幣兌換特許機構刷卡兌換業務;赴港發行國內首只非上市城投類企業離岸人民幣債券;促成國內首筆交易所市場發行且主體與資產均屬海外的熊貓債;國內首家全澳資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試點企業、首家法資私募企業落戶橫琴合作區;完成我國迄今為止公開披露的最大的一筆S基金交易,同時也是亞洲最大的人民幣/美元雙幣種轉換的基金交易。

  前海合作區金融改革創新取得多項領先。設立了大灣區首家人民幣海外投貸基金;率先面向港籍居民開展數字人民幣創新應用;建設國內首個深港合作天然氣跨境交易中心;打造全國首個深港供應鏈金融創新基地;全國范圍內率先開展跨境雙向人民幣貸款;率先打通跨境雙向發債;率先試點跨境雙向股權投資;全國范圍內率先試點跨境資產轉讓。

  南沙自貿片區積極發展特色金融產業。南沙自貿片區重點發展跨境金融、航運金融、科技金融、飛機船舶租賃、股權投資、商業保理、綠色金融七大特色金融。獲批開展9項資本項目改革、4項經常項目便利化試點,成為全國首批4個開展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的地區。上線運行全國首個線上航運保險要素交易平臺,成立總規模達50億元的南沙航運產業基金;開展全國首筆以人民幣為交易貨幣的境外租賃特種船舶交易業務、大灣區內首筆人民幣保理資產跨境轉讓業務;成功發行全國造紙行業、全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首單綠色債券,啟動國內首個綠色融資租賃線上平臺“綠色銀賃通”。

  三大重要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

  爭取了十四年的廣期所于2021年獲批設立。廣期所成為我國第一家混合所有制交易所、大灣區新增的國家級重要金融基礎設施和交易平臺。證監會已明確將16個重點品種交由廣期所研發上市。目前,廣東正以廣期所為抓手打造完整期貨產業鏈。

  深交所高質量完成多項改革任務。深交所完成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順利實施主板與中小板合并。三年來,深交所新增上市公司495家,IPO融資超3900億元,融資規模位居全球證券交易所第五位。啟動基礎設施領域公募REITs試點。研究發布大灣區系列指數。設立了知識產權和科技成果產權交易中心。 

  港交所繼續鞏固在全球資本市場的領先地位。港交所不斷完善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上市制度,持續優化“第二上市”“同股不同權”等上市規則,為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業等赴港上市清除了制度障礙。三年來,港交所新增上市公司411家,IPO融資超1萬億港元,融資規模位居全球證券交易所第四位。其中,生物科技企業有78家,IPO融資2186.2億港元,港交所已成為亞洲最大、全球第二大的生物科技融資中心。廣東赴港上市企業達277家,占內地赴港上市企業數20%以上,位居全國第一。

  三大“金融通”范圍不斷擴展

  “深港通”范圍不斷擴大。內地與香港股票市場互聯互通進一步深化,在港上市生物科技公司納入“深港通”股票范圍。三年來,“深港通”總成交額達41.2萬億元,其中2021年總成交額達19萬億元,同比增長32.5%。2020年10月,深港ETF互通正式開通。2022年,深港ETF納入互聯互通標的,粵港兩地市場互聯互通機制不斷升級。

  債券通實現“雙向通車”。在“北向通”成功運行4年的基礎上,債券通“南向通”正式開通,目前債券通日均成交260億元人民幣,較三年前增長了628%。

  “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于2021年啟動。目前,內地的試點銀行有27家,香港地區24家,澳門地區9家,辦理資金匯劃超9000筆,金額超8億元,極大地促進了大灣區居民個人跨境投資便利化。

  金融產品實現多項全國首創

  居民跨境金融服務實現多項“率先”。率先開展代理見證開戶業務,截至2021年末,港澳居民通過代理見證開立內地個人賬戶18.4萬戶;率先實現大灣區移動支付互通,港澳移動支付工具在內地累計交易金額15.2億元;率先推出港澳居民征信報告查詢服務;率先開通大灣區跨境繳費,跨境電子賬單直接繳費業務在港澳地區全覆蓋;在橫琴合作區率先試行跨境住房按揭貸款,已發放跨境按揭貸款超10億美元;率先開展跨境保險業務,全國首張澳門單牌車機動車輛保險保單落地,三地保險機構為港珠澳大橋通車推出“三地通保通賠”一站式跨境車輛保險服務,開發創新型跨境醫療險,推動了首單大灣區專屬重疾險簽約落地;率先開展“醫保一站通”業務,累計為4.3萬名港澳居民辦理醫保參保業務。

  企業跨境貿易便利化程度不斷加深。2019年,自由貿易(FT)賬戶在廣東自貿試驗區上線,試點銀行范圍從3家增加到6家,試點主體向廣州和珠海市科創企業全面推廣。2021年,廣州、深圳獲批開展本外幣合一銀行結算賬戶體系試點,深圳成為全國首批本外幣合一的跨境資金池業務試點城市。貿易投資和資本項目便利化程度不斷加深。開展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改革、一次性外債登記試點以及將外債、內保外貸和境外放款注銷登記下放銀行辦理。

  金融人才跨境流動走在全國前列。2022年中國證券業協會、中國基金業協會對境外證券基金專業人才在廣州、深圳從業實施特別程序,明確境外專業人才僅需通過法律法規考試,即可在廣州、深圳等辦理從業登記,進一步提高了大灣區人才流動的便利性。

  三大金融創新邁向新臺階

  大灣區綠色金融業務實現多項全國首創。成立了全國首個區域性綠色金融聯盟——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廣州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在全國成效評價中連續三次排名第一。《深圳經濟特區綠色金融條例》成為我國首部綠色金融法律法規,同時也是全球首部規范綠色金融的綜合性法案。設立全國首家氣候支行、全國首家零碳網點。發行全國首單“三綠”資產支持票據、全國規模最大的綠色企業債券、全國首批碳中和綠色債、全國首單銀行間市場核電項目碳中和債、全國首單租賃行業碳中和主體信用債。發放全國試驗區首筆碳排放權抵押貸款、全國上市企業首筆碳排放權抵押貸款。招商銀行成為全國首發環境信息披露報告的全國性商業銀行。興業銀行深圳分行成為首家公開發布環境信息披露報告的全國性銀行重點區域分支機構。

  金融科技試點取得新突破。深圳成為金融科技應用試點城市、央行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城市和首個國家級金融科技測評中心。廣州獲批成為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城市。廣州、深圳獲批開展資本市場金融科技創新試點。廣東股權交易中心獲批開展區塊鏈建設試點。同時,人民銀行與香港金管局簽署了《關于在粵港澳大灣區開展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并于2022年2月實現首個跨境測試應用對外公示。

  跨境金融發展邁向新臺階。港澳資金融機構在廣東全覆蓋,共有179家港資、澳門資金融機構進駐廣東,港澳資銀行營業性機構數量居全國第一,成為全國首個港資銀行營業性機構在所有地級市全覆蓋的省份。QDLP試點擴容至全省,首筆試點業務已落地,深圳QDIE額度從50億美元增加到100億美元,參與試點企業69家,已出境投資19.9億美元。QFLP業務在廣州、深圳、珠海等地穩步推進,試點企業超200家。省政府成為首個在澳門發行債券的內地地方政府,深圳市政府成為首個在香港發行離岸人民幣債券的內地地方政府。珠海大橫琴投資有限公司在香港、澳門兩地同時掛牌發行全國首只雙幣種國際綠色債券,中山明陽集團成功發行澳門債券市場首筆非金融企業綠色債券。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余坤航

人氣榜
跟牛人買牛股 入群討論
今日熱度
問股榜
立即問股
今日診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7-06 中科藍訊 688332 --
  • 07-05 勁旅環境 001230 --
  • 07-04 派特爾 836871 5.6
  • 07-04 華盛鋰電 688353 98.35
  • 07-01 天新藥業 603235 36.88
  •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