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魏書光
俄烏沖突的最大損失者是誰?有人打趣說是日本匯率。自俄烏沖突發生的2月24日至今,不足4個月時間,日本匯率從114到跌破135,貶值17%,在世界主要貨幣中貶值幅度最大,出乎所有人意料。那么,如此“惡性貶值”的日元,會給亞洲特別是中國帶來多大的沖擊?
有人說,大幅貶值的日貨會使中國出口商品相對貴了,會影響中國出口,而現在中國需要強勁出口來提升經濟,所以對中國經濟是不利的。比如“金磚之父”奧尼爾警告,如果日元跌破150,亞洲金融危機可能重演。
這一觀點頗有點代表性,也確實有前車之鑒。日元匯率是日本出口導向戰略的關鍵環節,也是影響日本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當年,日本1985年簽訂廣場協議后,日元匯率年均上升5%以上,一直到1995年4月份達到80日元兌1美元的歷史高位。
隨后1996年起,日本試圖通過日元貶值來刺激國內經濟的回升,日元開始大幅貶值,到1997年7月泰銖放棄盯住美元觸發亞洲主要貨幣(除人民幣)相繼貶值,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其間亞洲各國貨幣均出現貶值,亞洲金融危機時期平均貶值近28.5%,日本匯率一度低至1美元兌換147日元。
受益于當時的大幅貶值,日本出現近14萬億日元的巨額貿易順差,并通過對銀行海外貸款的撤回導致了亞洲經濟陷入嚴重衰退。嘗到甜頭的日本,隨后多次刻意主導貶值,2005年和2013年都進行過大幅貶值。今年日本大幅貶值的力度,比2005年和2013年都大,有點接近1998年,很有可能再次將匯率推動到150關口。
有人就刻舟求劍地認為歷史重演。但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從1998年至今的24年間,主導亞洲經濟的國家已然發生了巨變,中國和日本的角色早已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當年作為亞洲經濟領頭羊的日本GDP是中國的4倍,現在亞洲經濟龍頭的中國GDP是日本的3.5倍。
今天的日本,仍然是域外大國的附庸,無力推動深層次改革,仍然嚴重依賴出口導向型戰略。在這種背景之下,當前的日元貶值“故技重施”,只會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收益必定遞減,除了讓自身經濟規模日益萎縮,加大國內通脹壓力外,還將加大資本的進一步外逃,讓日本經濟進一步跌落谷底。
1998年,中國承諾不貶值,人民幣名義匯率從貶值到穩定,出乎絕大多數人意料。今天,中國經濟體量進一步增大,強大的供應鏈優勢不斷凸顯,在美元走強背景下,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仍能保持升值態勢,出口持續高景氣。可以預見,只要中國保持經濟穩定向好的趨勢,人民幣匯率就會繼續成為亞洲貨幣乃至世界貨幣的“穩定器”,會吸引更多資金流入中國。
責任編輯:郭建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