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本報記者 李 正
近期,關于港股上市公司所聘核數師(同審計師)辭任的消息屢見不鮮。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5月1日至5月27日,有19家港股上市公司披露了核數師辭任公告。而2022年以來,已有超過110家港股上市公司發布了核數師辭任公告。
綜合核數師辭任的主要原因來看,一是與審計服務聘期已滿、費用問題未達成一致有關;二是雙方未能就某些賬目問題達成一致意見。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進入財報披露期以后,核數師出現扎堆辭任現象,或與被審計公司2021年年報難以過審有關。
從辭任公告中提及的原因來看,除合約到期外,其他原因大多較為一致,比如受新冠疫情影響,被審計對象大部分時間處于封控狀態,無法按時拿到所需資料或配合完成審計工作,導致后續審計工作范圍及時間無法確定;審計程序增加導致審計成本增加,公司與核數師在補充審計費用方面未能達成一致等。
對此,協縱策略管理集團聯合創始人黃立沖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上述客觀情況確實存在,但某些核數師辭任還存在更深層的原因。“如果會計師要增加費用會提早要求,除非被審計對象問題嚴重,導致核數師工作量大幅增長;但歸根結底,雙方還是在一些賬目上存在矛盾,這往往是更深層原因。”
事實上,近幾年監管機構強化了對上市公司審計工作的監管力度,而為減少事后責任和損失,核數師也加大了審計或核查力度,特別對一些經營業績并不理想的上市企業,往往更加嚴格。
黃立沖表示,核數師對財報數據把關更嚴,會導致一些潛在的財務風險暴露出來,而針對這些問題,上市公司和核數師可能無法達成一致意見,也就導致從各公司著手編制財報起的一段時期里,上市公司與核數師的“分手”消息相對更多。
以2021年下半年進入低迷期的房地產行業為例,在某知名房企債務違約事件導致全球“四大審計師事務所”之一的普華永道被立案調查后,核數師對房地產行業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審核便更加嚴格。
而物管行業的上市公司同樣出現了核數師辭任現象,業內人士認為,這與物管行業上市公司的母公司往往是房地產公司有關,受母公司財務表現影響,核數師對該類企業的審計工作也非常慎重。
黃立沖認為:“越是業績不理想的行業或企業,財務風險越高,若核數師無法和上市公司達成一致意見,往往會選擇辭任來回避被罰或被調查的風險。”
那么,核數師辭任對上市公司將產生怎樣的影響?北京看懂研究院研究員王赤坤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更換核數師,往往會導致上市公司財報披露延期。
黃立沖則介紹,在港股,如果上市公司無法找到核數師為其出據審計報告,那么,這期間該公司就需要一直停牌。而根據港交所規定,交易所可將已連續停牌18個月的上市公司除牌。
責任編輯:李桐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