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萬敏
2022年1月26日,交通銀行發布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交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收到《中國銀保監會關于施羅德交銀理財有限公司開業的批復》(銀保監復〔2022〕55號)。根據批復,施羅德交銀理財有限公司獲得中國銀保監會批準開業。
這是本月第二家獲批的銀行理財子公司,1月7日浦銀理財獲準開業。此前開業的外資控股理財子公司已有兩家,分別是貝萊德建信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和匯華理財有限公司,此外,高盛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合伙和工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合資的理財子公司也已經獲批籌建。
自 2018 年 12 月《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正式實施以來,商業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熱情高漲,截至2021年末,我國已有29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獲批籌建,其中22家已開業。
普益標準發布的《2021年銀行理財市場大盤點》指出,截至 2021 年末,銀行理財市場存續的產品規模超28萬億元,較2020 年一季度增長約4萬億元。從趨勢發展看,2020 年理財產品規模增長幅度相對較緩,年增速僅為1.43%。進入2021 年后,隨著凈值化轉型程度的加深和理財市場的日漸規范,增速開始顯著加快,年增速達13.47%。
“整體而言,銀行理財產品類型日益趨同,產品間的同質化競爭不斷加劇。”普益標準指出,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1年末,固定收益類產品占比達91.14%,混合類產品占總發行產品的 7.66%,權益類產品及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產品占比較小,兩者之和僅1.2%。
“銀行理財產品若僅配置固收類資產,既不利于風險的分散也難以取得超出行業平均收益的超額收益以提升產品競爭力,”普益標準認為,同時,隨著理財產品估值方法向公允價值計量原則的切換,產品底層資產的波動將直接反映在理財產品的收益表現上,依靠攤余成本法以平滑收益的方式也難以為繼,理財產品收益表現的比拼將真正轉化為各機構資產管理實力的角力。因此,在凈值化時代激烈的產品競爭中,真正以資產管理能力作為支撐的理財產品才有機會脫穎而出。
記者關注到,近期銀行理財產品的“一元起購”產品增多,這類產品起購門檻低,T+1申贖或給予一定可以T+0贖回的額度,部分產品的7日年化收益率在3%左右,反映銀行理財客戶對較高流動性、風險較低產品的需求在增大。
據普益標準統計,總體來看,截至2021 年末,理財子公司存續的產品起購門檻較低,起購金額為一元及以下的產品占比達 40.54%。并且起購金額區間為一元到一千元的占比也相對可觀,為 13.35%。整體而言,理財子存續的產品的起購門檻顯著低于凈值化轉型前的理財產品,起購金額為一千元以下的產品占比超五成。
“其原因是凈值化轉型前,產品多為剛性兌付,銀行往往通過劃分不同的起購門檻區分產品收益高低,起購金額與產品收益有較大相關性。然而,隨著理財產品凈值化,剛性兌付不再,產品收益只由產品自身凈值決定,因此發行機構無需再對起購金額進行劃分,為拓展更多的客戶群體,擴大客戶規模,銀行理財的投資門檻顯著降低。”普益標準認為。
2021年,多家銀行加強了手機銀行App的財富管理功能,理財產品的線上化銷售渠道得到加強。對于無法自行設立銀行理財子公司的中小型城商行、農商行來說,加大對銀行理財產品的代銷業務,依然不失為為客戶提供財富管理服務的一條可行道路。
普益標準認為,對于地方性銀行而言,線上渠道還有額外的優勢,即突破地域上的限制,實現理財產品在全國范圍內銷售。因此,大多數銀行都在積極建設線上直銷渠道,大力拓展創新營銷模式,如通過微信公眾號進行產品購買,開展理財團購模式等。除此之外,雖理財新規規定銀行理財產品不能在互聯網金融平臺上進行銷售,但部分銀行借助互聯網金融平臺在金融科技和流量上的優勢,實現產品信息的精準投遞,增加宣傳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降低獲客成本,如通過第三方網頁跳轉方式,直接從第三方的產品推介頁面跳轉到銀行官網進行產品購買,直接轉嫁流量,提高產品購買轉化率。
比如2021年11月,寧波銀行發布個人銀行App 2022版,同時上線財富開放平臺,通過合作機構入駐并搭建“財富號”專區,為投資者提供更豐富的產品和貫穿基金投資全周期的投資陪伴服務,成為繼招行、平安、交行、浦發后第5家推出此類平臺的商業銀行,也是首家推出此類平臺的城商行。
“未來隨著大型銀行理財子公司加速搶占市場份額,發行機構中投研能力有限的中小型銀行數量還將進一步下探。在此背景下,中小型城商行和農商行或將深耕產品代銷,通過代銷布局全體系產品線,增加客戶黏性、獲取價值。”普益標準認為。
責任編輯:李琳琳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