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1家銀行勠力14萬億綠色信貸 7家頭部銀行占比超七成
在“雙碳”目標指引下,我國商業銀行不斷優化綠色信貸規劃,加大綠色信貸投放力度。
2021年11月,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在答記者問時披露,截至2021年9月末,國內21家主要銀行機構綠色信貸余額達14.08萬億元,較年初增長21%以上。與此同時,綠色信貸資產質量整體良好,近5年不良貸款率均保持在0.7%以下,遠低于同期各項貸款整體不良水平。
央行口徑也顯示,截至2021年9月末,金融機構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為14.78萬億元,同比增長27.9%,高于各項貸款增速16.5個百分點。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包括國家開發銀行、工商銀行綠色信貸余額已經突破2萬億元,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農業發展銀行綠色信貸余額均突破1萬億元,其中個別銀行接近2萬億元。
與此同時,部分銀行還明確了未來綠色信貸投放規劃,“分食”廣闊的綠色信貸增量市場意圖明顯。如,國家開發銀行表示2030年綠色貸款占信貸資產比重達到30%左右;農業發展銀行力爭“十四五”綠色信貸余額較“十三五”時期翻番,規模占信貸資產20%以上;農業銀行將綠色金融作為“十四五”規劃三大戰略之一,持續加大綠色信貸投放;中國銀行表示,“十四五”期間計劃對綠色產業提供不少于1萬億元的資金支持;建設銀行“十四五”規劃進一步明確綠色金融的發展路徑。
“支持綠色低碳發展是未來一段時期金融領域的重點工作,將結合國際經驗和中國的具體實踐,更好地引導市場資金支持綠色發展。”去年10月下旬,央行行長易綱曾公開表示。
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綠色信貸的發展不但有助于金融機構優化資產結構、促進金融業提質升級,而且也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減排效果。“按照信貸資金占綠色項目總投資的比例計算,21家主要銀行機構預計每年節約標準煤超4億噸,減排二氧化碳當量超7億噸。”
7家頭部銀行占比超七成
2021年,是我國“雙碳”目標提出后的首個完整年度。在“雙碳”目標指引下,主要商業銀行綠色信貸實現了高速增長,而頭部銀行增速更高、所占份額更大,3家開發性/政策性銀行和4家國有大行綠色信貸共計已接近10.5萬億元,占14.08萬億元市場份額的比重超過七成。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3家開發性/政策性銀行和4家國有大行了解到,截至2021年11月末,國家開發銀行綠色貸款余額為2.4萬億元,居國內銀行業首位。該行綠色貸款重點支持了清潔能源產業、綠色城鄉建設、綠色交通建設、工業領域節能環保改造等領域。
“對于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資金需求,有很多測算,規模級別都是百萬億人民幣。要滿足綠色發展的資金需要,僅靠政府資金遠遠不夠,必須引導金融體系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國家開發銀行作為開發性金融機構,依托國家信用支持,服務國家戰略,是黨和國家重要的戰略工具、政策工具和宏觀調控工具。”去年7月,國家開發銀行行長歐陽衛民在銀保監會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當時,國家開發銀行綠色信貸余額約為2.3萬億元。
工商銀行則是目前我國綠色信貸余額最高的商業銀行。據其披露,截至2021年6月末,該行綠色貸款余額達到2.15萬億元。不僅如此,該行綠色債券發行量、綠色債券承銷及投資額等指標均保持同業領先。
在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方面,工商銀行如何繼續發揮引領作用?工商銀行行長廖林曾介紹稱,該行將從深化綠色金融體系建設、提升環境風險管理能力、推進自身綠色低碳運營、加強國際合作信息共享等四方面著力。
其他銀行方面,據21世紀經濟報道了解,截至2021年10月末,農業發展銀行綠色信貸余額為11268億元,占全行貸款余額的17%,較年初增長33%,提前完成全年度綠色信貸發展目標;截至2021年9月末,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綠色信貸余額分別為1.82萬億元、1.62萬億元、1.1萬億元,增速均高于25%;截至2021年7月末,進出口銀行綠色信貸余額突破3200億元,占表內貸款余額的7%。
不過,在中國銀行副行長王志恒看來,當前金融支持綠色發展仍存在不充分、不平衡問題,“據估計,中國實現碳中和需數百萬億元資金支持,年均資金缺口近2萬億元,在可再生能源、土壤污染修復等領域缺口較大。”
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2年要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的支持。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認為,預計今年貨幣政策在穩健基調下仍有向松調整的空間,同時貨幣政策有望更多運用結構性工具,為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科創、綠色等重點領域提供精準導向,普惠和綠色貸款將成為信用支持實體經濟的重要抓手。
創新謀變一體化服務體系
金融支持綠色低碳轉型,需要“守正篤實、久久為功”。
“國民經濟向綠色低碳轉型是一個動態優化過程,金融既要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又不能簡單過快地退出傳統能源領域,需要通過對更高標準、更高效率產能的支持,引導對傳統落后產能的‘減量替代’,從而逐步實現能源結構轉型。”央行副行長劉桂平曾表示。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為此多家銀行制定了綠色信貸的長遠規劃,短至“十四五”時期,長至2060年。如,國家開發銀行于2021年12月中旬發布的《實施綠色低碳金融戰略 支持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該行綠色貸款占信貸資產比重較2020年底提高5個百分點以上,到2030年綠色貸款占信貸資產比重達到30%左右,2030年前實現集團投融資與自身運營碳排放“雙達峰”;2060年前實現集團投融資與自身運營碳排放“雙中和”,并將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嵌入公司治理、企業文化、業務發展、經營管理全流程。
除了將綠色信貸作為長期堅持的發展目標外,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還了解到,在方式、方法上,主要銀行也在不斷創新升級。
早在2007年就制定了綠色信貸指引的進出口銀行,近年來綜合運用債券投資和債券承銷支持清潔能源、節能減排等低碳領域,參與設立股權投資基金,推動碳排放權配額的應用。據悉,目前該行已經構建了集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投資、碳金融服務等為一體的多元成熟綠色金融服務體系。
2021年11月初,農業銀行副行長張旭光在第十六屆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介紹,在助力綠色低碳轉型方面,該行積極構建涵蓋信貸、投行、投資、碳金融等領域的多層次立體化業務體系,例如曾創新推出生態修復貸、生態保護貸、碳匯林業貸等多項特色產品。“未來還會將環境影響、能耗控制等指標作為行業客戶分類和項目準入標準,實施差異化政策,避免投融資活動對氣候及生態環境產生負面影響。”
同在2021年11月,建設銀行宣布啟動客戶ESG評級體系項目。建設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構建客戶ESG評級體系旨在識別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客戶,為客戶選擇、風險偏好制定、信貸結構調整等提供支持,并將致力于達成追蹤客戶ESG評級表現,為關注環境、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的投資者提供更為明確的投資信號等目標。
“中行通過機制建設和創新舉措,大力推動綠色債券投資。如率先引入立體化綠色債券配套機制,加強綠色債券投資、承銷、發行聯動,在優質債券項目上形成良性互動。”2021年10月,中國銀行行長劉金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
(作者:李愿 )
責任編輯:潘翹楚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