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 | 任澤平
悲觀者正確,樂觀者前行。星光不負趕路人,江河眷顧奮楫者。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內卷太厲害怎么辦?只有讀書,因為“讀書破萬卷”。
世界終將屬于樂觀主義者。
什么是大勢?就是降低房地產、金融、教育、互聯網等的利潤和壟斷,以及由此引發的過去長期對民生和實體經濟的擠壓和成本,大力發展制造業、硬科技、實體經濟、新能源、新基建、資本市場等。百年未遇之大變局,也是百年未有之大機遇。看清這一大趨勢,至關重要。每個企業每個人最終都是時代的產物。
一、貨幣超發、資產價格與歷史大周期律
2021年度十大網絡用語,依次是:覺醒年代;YYDS;雙減;破防;元宇宙;絕絕子;躺平;傷害性不高,侮辱性極強;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強國有我。(12月6日,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發布)
《咬文嚼字》版本:百年未有之變局;小康;趕考;雙減;碳達峰,碳中和;野性消費;破防;雞娃;躺平;元宇宙。
我們正面臨全球通脹與資產價格泡沫,歐美貨幣超發主要三種手段:零利率或負利率、QE、直升機撒錢。截止2021年三季度,美股大漲110%多,房價大漲18.7%,土耳其房價大漲35.5%,全球房價大漲9.6%。
貨幣超發導致貧富差距拉大、民粹主義回潮、逆全球化、社會矛盾多發等,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和意識形態。
相對于歐美,中國這一輪的貨幣紀律保持的較好,雖然也付出一定代價。
民眾對大部分企業家通過正當性獲得財富是認可的,對創造就業、科技創新、履行社會責任是充滿期待的,只是不滿個別人獲得財富的不正當性,以及為富不仁、高調炫富和紙醉金迷。
一個人擁有財富、權力或名氣,是公眾賦予的一種信任,用來推動社會進步, 做有溫度、有情懷、有責任的事。
達里奧:“我們就像螞蟻一樣,在短暫的一生中全神貫注于搬運面包屑,卻無暇拓寬視野,發現事物發展的宏觀規律和周期及其背后的重要關聯、我們在周期中所處的位置,以及未來可能出現的情況。”
二、最好的投資機會在中國
最好的投資機會就在中國。中國有全球最大的統一市場(14億人口),有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4億人群);中國的城鎮化進程距離發達國家仍有約15個百分點的空間,潛力大;中國的勞動力資源近9億人,就業人員7億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總量約2億,每年大學畢業生有1000萬,人口紅利轉向人才紅利;中國的新經濟迅速崛起,中美獨角獸數量全球領先;中國GDP潛在增速5%左右,是美國的2倍;新一輪改革開放將開啟新周期,釋放巨大活力。
中國將在10年左右躍升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2021年中國經濟規模將達到110萬億,占世界的比重將超過18%,相當于美國的72%。以5%左右的速度增長,大約再過10年,即2030年前后,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重回世界之巔,全球政經格局和治理版圖進入新的篇章。
中國正在接近發達國家門檻。2021年中國人均GDP接近1.2萬美元,世界銀行發達國家的門檻值是1.26萬美元,只差600美元,我們離邁入發達國家從來沒有如此之近。
三、周期之母、房地產稅試點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房地產是周期之母,十次危機九次地產。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世紀90年代日本泡沫破裂“失去的三十年”。
2022年最大的風險之一來自房地產會否硬著陸。2021年下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房企債務違約,甚至房企資金鏈緊張程度堪比2008年,市場擔心中國版“雷曼時刻”爆發。
當前整個行業風雨飄搖,面臨20年來最蕭條的寒冬,如果政策和市場不改善,相當一部分民營房企現金流可能挺不過3-6個月。
房地產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當前房地產風險爆發最根本的原因來自金融,即三道紅線、貸款集中度管理、額度管控、預售資金監管趨嚴等政策疊加。
房地產是最堅硬的泡沫,去泡沫化金融化,既要下定決心,也要有個過程,老成謀國是時間換空間。要軟著陸,避免硬著陸,硬著陸根本受不了。房地產是國民經濟第一大支柱行業,2020年,房地產及其產業鏈占我國GDP的17%;房地產開發投資占全社會固投的27.3%,完全拉動的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51.5%;地方政府依賴土地財政,土地出讓收入和房地產專項稅合計占地方財政收入的37.6%;住房市值占股債房市值的66.6%。
要盡可能采取市場化手段,兼顧短期和長遠。從短期化解風險來看,關鍵是金融政策的調整:1)允許現金流緊張房企債務展期;2)支持并購貸,行業內部自身化解風險;3)對于合理的企業開發貸、個人抵押貸尤其是剛需改善型需求,要給予滿足;4)合理調整預售資金監管、供應鏈融資等;5)房產稅試點出臺時機需要慎重考量。
從長遠高質量發展看,穩房價和軟著陸的關鍵是推動房地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以城市群戰略、人地掛鉤、金融穩定和房地產稅普征為核心的長效機制,改變過去重抑制需求輕增加供給、重行政手段輕市場手段的做法。房地產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人口是需求,土地是供給,金融是杠桿。隨著人口往都市圈城市群和區域中心城市流入,通過“人地掛鉤”和金融穩定實現供求平衡,房價是供求的結果。
房地產稅的試點要慎重,如果不能科學合理地設計,將變成工薪稅,增加工薪階層稅收負擔,就像個人所得稅一樣,70%以上工薪階層交,尤其現在疫情反復、經濟不景氣、就業壓力大、還有實現共同富裕的情況下 。
房地產稅試點,富人交稅多,還是普通人交稅多?說一個數據,我們的個人所得稅70%以上是工薪階層交的,又被稱為工薪稅,沒有充分發揮調節收入分配的作用。什么原因?我們的個稅是專項征收而不是綜合征收。所以,在不能實現金融實名制、不動產實名制、全國聯網的情況下,部分城市試點房地產稅,而不是全國普征,如果不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可能不僅不會調節收入分配,而且可能淪為工薪稅,增加中產階層負擔。為什么試點而非普征呢?
2021年:經濟增長8%,居民收入增長9%,投資增長5.2%,財政收入增長12.8%,稅收收入增長14%。
四、低生育率陷阱、放開三孩與鼓勵生育基金
看看全球的總和生育率數據,歐洲是1.6,北美洲是1.8,拉丁美洲是2,大洋洲2.4,亞洲2.2,中國1.3,日本1.34,非洲是4,穆斯林國家是3.6。大家可以想一想,未來100年這個世界會發生什么?
中國在2020年生育率僅為1.3,比日本更低,全年僅出生1200萬人,出生率創有記錄以來最低水平。有證據表明,2021年生育率將進一步降低到1.1左右,出生人口可能降至1000萬左右。如果政策不做大力度調整,中國將在幾十年內成為老齡化程度和人口萎縮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如果總和生育率1.0,到2100年,新出生人口只有179萬,還不到美國新出生人口的一半。人口老齡化少子化將深遠影響中國經濟增長潛力、創新活力、撫養負擔、民眾幸福指數乃至民族復興。
你能否想象一個場景,再過30-40年,大街上遛彎的三分之一是65歲以上老人,放眼望去,滿頭白發。
應該通過央行印鈔票支持生育家庭。中國面臨世界最嚴重的“低生育率陷阱”,目前已有地方政策,力度太小,于事無補,原因無非是地方政府沒錢、個人沒精力也沒錢、教育醫療住房成本高等。
根據發達國家經驗,鼓勵生育資金大部分來自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提供額外補貼,設立專門機構建立鼓勵生育體系。大多數的研究發現,定期的現金補貼對于生育的影響有正向作用。
當前最重要的是由中央和地方政府設立“鼓勵生育基金”,從根本上解決地方政府沒錢、企業和個人負擔過重的問題,支持生育家庭現金補貼、個稅抵扣、企業所得稅減免、購房租房補貼、建設托兒所等,這在OECD國家行之有效、能夠改善生育率。設計可以參考棚戶區改造工程和央行碳減排支持工具,最終由央行印錢,不增加地方政府赤字和企業負擔,讓更多的年輕人生得起、養得起、敢生。
過去我們印鈔票刺激房地產,留下高房價和鬼城。如果轉變為印鈔票鼓勵生育,將在未來留下一批年輕人,為愛而生,醞釀下一個希望,生就對了。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目前生育二胎和三胎的主力人群是75年-85年的這批人,不能去指望90后和00后,原因也很簡單,就是75年-85年的這批人還有多子多福的生育觀念,而90后和00后不要說生二胎或者三胎,很多人甚至連結婚都不愿意。
根據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的單身成年人口還有2.4億,其中處于獨居狀態的就有7200萬人,預計到2021年這一數據可能會漲至9200萬人。除此之外從2013年起我國的新婚登記人口人數也是一年不如一年,去年新婚登記人數只有813萬對。所以,想要鼓勵生三胎還是要看75年-85年的這批人。
“現在養個孩子就好比是發射衛星,花費十幾年的心血和精力,確保每一個環節和數據的正確。最終發射成功,考上大學,然后就消失在了外太空,時不時的給你發射回來一些微弱的信號,給點兒錢,給點兒錢。
然后你把錢打向外太空,叮囑吃飽穿暖。又發射回來一些微弱的信號:別啰嗦,別啰嗦。終于等到衛星在外面穩定了之后,你甚至還要花費一輩子積蓄,再去給他建一個太空站?!?/p>
五、穩增長、新基建與軟著陸
2021年4季度是“政策底”,政策對經濟和市場將逐步友好。貨幣政策將經歷四部曲,不急轉彎-慢轉彎-轉彎-轟油門。
2022年五大關鍵詞:雙周期、穩增長、新基建、軟著陸、提估值。
應對經濟下行最簡單有效的辦法是啟動新基建,短期有助于穩增長、穩就業,長期有助于培育中國經濟的新技術、新產業。如果說20年前中國經濟的“新基建”是鐵路、公路、橋梁的話,那么,支撐未來20年中國經濟社會繁榮發展的“新基建”則是,以新能源、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新一代信息技術、數字經濟、人工智能、元宇宙、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為核心的科技新基建;以教育、醫療、社保、戶籍等為核心的民生新基建;以發展資本市場、減稅降費、擴大對外開放、保護知識產權等為核心的民生新基建。
未來需要警惕房地產硬著陸引發金融危機、海外疫情反復、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美聯儲縮債加息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動蕩、政策執行一刀切能否糾偏等風險。
展望未來,我們選擇深信時代的進步,深信夢想的力量,深信自由的光芒。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也不放棄底線和夢想。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也要勇敢前行。
(本文作者介紹: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責任編輯:李琳琳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