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9家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發布:都分在哪組,哪些銀行資本壓力大?
記者 李愿
期待已久的系統重要性銀行首期名單正式發布,共19家,較之前外界預期的30家減少近1/3。
10月15日,央行、銀保監會在官網正式宣布,基于2020年數據,兩部委共同評估認定了19家國內系統重要性銀行,包括6家國有大行、9家股份行和4家城商行,無農商行入選。
19家系統重要性銀行按系統重要性得分從低到高分為五組:第一組8家,包括平安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廣發銀行、寧波銀行、上海銀行、江蘇銀行、北京銀行;第二組4家,包括浦發銀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郵儲銀行;第三組3家,包括交通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第四組4家,包括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第五組暫無銀行進入。
與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一同發布的還有《系統重要性銀行附加監管規定(試行)》(下稱《規定》),正式規定與此前征求意見稿主要內容未發生變化。即,一至五組銀行附加資本要求分別適用0.25%、0.5%、0.75%、1%和1.5%,附加杠桿率分別為0.125%、0.25%、0.375%、0.5%和0.75%。
哪些銀行資本壓力大?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據上述19家銀行披露的截至二季度末的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數據以及相應附加要求測算,目前19家銀行均滿足附加資本要求。不過,各家銀行的“安全墊”差距較大。
以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例,按照《規定》,目前一至五組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下限分別為7.75%、8%、8.25%、8.5%、9%。由此測算,包括平安銀行、華夏銀行、江蘇銀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興業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距離下限較近,其中民生銀行僅0.52個百分點。
再以資本充足率為例,按照《規定》,目前一至五組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下限分別為10.75%、11%、11.25%、11.5%、12%。由此測算,僅北京銀行資本充足率距離下限較近,且僅0.48個百分點。
按照《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規定,系統重要性銀行附加資本要求為1%,與第四組附加要求一致,即四大行的附加資本要求不變,而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曾入選過系統重要性銀行(按照此前規定)的銀行附加資本要求實際還降低了。
“對我國系統重要性銀行實施附加監管,對促進系統重要性銀行穩健經營和健康發展有重要意義。系統重要性銀行的附加資本要求監管力度符合市場預期。入選的系統重要性銀行均滿足附加資本要求,無需立即補充資本,不會影響信貸供給能力。”央行、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表示。
資本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盡管上述19家銀行目前來看沒有補充資本的壓力,不過,央行、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系統重要性銀行要預先籌劃重大風險情形下的應對預案,提高風險可處置性;從宏觀審慎管理角度,強化事前風險預警,與微觀審慎監管加強統籌、形成合力。
“同時,《規定》對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資本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建立資本內在約束機制,提高資本內生積累能力,切實發揮資本對業務發展的指導和約束作用。”央行、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
一家國有大行相關人士此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該行已在資本規劃與預算中考慮了系統重要性銀行附加資本監管的要求,資本充足率管理要內外兼修,開源節流。開源方面,建立完善內外源并重、股債并行的資本補充渠道,內源方面主要通過積極優化資產負債結構、穩息差、提中收等措施,提升全行盈利能力,外源方面綜合考慮業務發展需求、市場環境、融資效率、融資成本等因素,合理利用境內外資本市場,擇時擇機靈活運用適合的資本工具進行資本補充。節流方面,建立以RAROC為核心的資源配置機制,強化資本考核,提升資本的精準計量,加快推進高級資本計量方法的運用,多措并舉,滿足資本充足要求。
“將進一步加強資本管理,持續提高資本內生積累能力,堅持資本內生積累與外部補充并重,多渠道補充資本;堅持輕資本、輕資產運行,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提高資本使用效率。”一家股份行相關人士此前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央行、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還表示,央行、銀保監會將結合監測分析和壓力測試情況,基于對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判斷,完善監管指標設計,對系統重要性銀行提出差異化的要求,推動系統重要性銀行保持充足的損失吸收能力。附加監管要求不影響現有宏觀審慎評估(MPA)規定的實施。
責任編輯:陳嘉輝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