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FII新規生效首日 外資機構參與A股又有新進展
作者: 周艾琳
11月2日是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新規正式生效的首個交易日,這一金融開放背景下的重磅舉措將加速外資布局A股等資產的步伐。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當日已有瑞銀等外資機構完成了首單轉融通證券出借;在衍生品方面,中金所10月30日表示QFII可以參與中金所股指期貨交易;此前備受關注的QFII布局境內私募(包括境內外資私募)的進程則相對更為緩慢。
整體而言,新規推出后,QFII牌照的吸引力與日俱增,未來QFII加碼A股仍是大勢所趨。
完成首單轉融通證券出借
證監會、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在9月25日聯合發布《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期貨投資管理辦法》。新規合并了QFII和RQFII制度,降低準入門檻,簡化申請流程。其中,最受關注的是有序擴大QFII投資范圍,新增允許QFII參與交易所融資融券、轉融通出借、私募投資基金、債券回購、金融期貨、商品期貨、期權、全國股轉等。這也是QFII制度推出17年來的重大突破。
11月2日新規生效后的首個交易日,瑞銀就成功完成多筆中國股票市場的轉融通證券出借交易。據記者了解,這些交易涵蓋了上證主板、深證主板以及深圳創業板。通過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瑞銀將其QFII賬戶持有的股票出借給多家中國本地交易對手。
轉融通是為融資融券服務,目前融資融券所提供的資金和證券是證券公司自有的,轉融通推出后,證券公司可以以轉融通為平臺借入資金和證券提供給客戶。這一操作不僅使資金和證券出借機構賺取收益,也活躍了國內的融券券池。
中資券商在嫁接外資方面也扮演了關鍵的中介角色。中金公司于2日上午9時15分就代理委托報出QFII轉融通出借全市場第一單,中信證券也是參與首單的券商之一。中金公司表示,這一單預示外資機構投資者對新規的積極期盼和響應。2002年我國引入QFII制度以來,中金在QFII業務上始終保持40%以上的市占率。
多位交易員對記者表示,在海外市場,融券操作相當簡單快捷,但“無券可融”是近年來困擾A股兩融市場的難題之一,外資的參與也將豐富券源、提升市場活躍度。
瑞銀中國全球金融市場部主管及QFII業務負責人房東明此前也對第一財經記者稱,QFII新規下,QFII可投資融資融券,這將顯著提高投資者的交易便捷程度,極大便利證券及資金流轉,提升資金利用率,并減少如指數基金因跨境資金流動不便所造成的交易障礙。同時還將允許境外投資者更加便利地運用國際成熟經驗來進行合理的價格發現,以此激發境外投資者的參與熱情,豐富市場流動性。
繼續布局股指期貨,國債期貨仍待指引
金融期貨方面的進展也受到外資關注。漢坤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葛音對記者表示,當前,外資繼續布局股指期貨以實現風險對沖的目的,而國債期貨方面的布局則仍需等待監管層進一步指引。
事實上,在新規公布前,QFII已可在一定條件下參與股指期貨。早在2011年5月6日,證監會發布《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股指期貨交易指引》,但QFII只能從事套保交易,而不得利用股指期貨在境外發行衍生品;規定在任何交易日日終,QFII持有的合約價值不得超過其投資額度,在任何交易日日內,QFII的成交金額(不包括平倉)不得超過其投資額度。
當前QFII已可利用股指期貨較好地管理風險,但仍存在嚴格的期現匹配要求,因此也不存在外資“裸賣空”A股的風險。“新規并不會導致更多資金做空A股。當前不少海外長線資金都希望進入中國,且部分大型機構以持有正股為主,并無衍生品的敞口,部分對沖基金等可能會參與股指期貨、期權等。但在當前政策下,股指期貨有嚴格的期現匹配要求,相當于引入了更多資金,而非‘裸賣空’。”摩根大通期貨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魏紅斌此前對記者表示。
此外,QFII目前尚未參與國債期貨,新規中提出的允許QFII布局國債期貨則是首度出現的新提法。“新規的確保留了一定的想象空間,QFII可參與的金融期貨、商品期貨、期權等的具體品種和交易方式,將由證券期貨交易場所報證監會同意。”葛音稱。
今年4月10日,五大國有銀行成為參與國債期貨交易的首批試點商業銀行,當時監管層的要求是進行套保而非投機,并且對開倉手數有所限制,因此外界預計未來QFII進入國債期貨市場也將更多以套保為主。目前國債期貨交易編碼類型包括“套利、套保、投機”三種,各金融機構中,目前僅有基金專戶、券商資管小集合、證券資管定向等被允許開展上述所有操作,而銀行、保險等若參與國債期貨則被限定在套期保值。
記者也了解到,部分銀行此前在完成首單國債期貨交易后,當前的參與度很有限,這與銀行自身交易能力和監管措施配套等也有一定關系,而在開放銀行自營國債期貨前,外資仍較難大幅拓展中國國債期貨市場。
QFII投資境內私募仍待觀察
新規令外資最為期待的內容之一則是QFII可投資境內私募基金這一項,但據記者了解,多數QFII目前仍處于觀望狀態。
2017年開始,多家海外資管巨頭已先后登記成為WFOE PFM(外商獨資企業私募基金管理人),并在中國境內發行了股、債、商品等私募證券基金產品,首次向境內投資者募資。然而因為外資機構在中國的業績曲線尚不完整,加上境內客戶對外資缺乏了解,外資更是缺乏銷售渠道經驗,因此銷售遇到瓶頸。當前不少外資在華私募的資管規模僅1億~3億元人民幣。若沒有母公司持續的資金支持,事實上處于“入不敷出”的狀況。因此,允許QFII直接投資這些境內的外資私募被認為可以解決它們的資金困境。
不過,目前問題也同樣存在。有WFOE負責人對記者表示,QFII直接跟中國主體簽約涉及法規稅收等問題。同時,部分WFOE團隊的投研能力、業績曲線建設并非特別具有競爭力,QFII是否會選擇布局也是問題,畢竟海外團隊距離總部更近。此外,在新規后,QFII直接布局中國市場可享受更寬的投資范圍,而布局WFOE則仍受到過去的投資范圍約束。當然,在新規下也不排除QFII會選擇業績優秀、服務水平國際化的中國本土私募基金。
不可否認,新規剛剛生效,仍存在眾多細節需要厘清,但QFII牌照的吸引力的確得益于改革而不斷攀升,而在全球負收益資產大擴容的背景下,更多外資將下沉到中國等新興市場尋求收益。此前第一財經也報道,越來越多包括對沖基金在內的外資機構對QFII牌照展現出興趣。例如,9月,資管規模364億美元的Man AHL已經拿到了QFII牌照,該機構是全球最大的上市對沖基金英仕曼(Man Group)旗下的多元量化投資分支。
責任編輯:劉玄逸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