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委會議釋放重要信號 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

金融委會議釋放重要信號 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
2020年11月02日 02:08 第一財經

  金融委會議釋放重要信號 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

  作者: 杜卿卿 杜川

  在剛過去的周末,資本市場迎來重磅消息,關于市場熱議的金融創新與監管問題,也有了官方定調。

  10月31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下稱“金融委”)召開專題會議,傳達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研究部署金融系統貫徹落實工作。會議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金融委主任劉鶴主持。

  會議強調,要按照五中全會做出的戰略部署,扎實做好金融改革開放各項工作。其中也包括“增強資本市場樞紐功能,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這意味著,從科創板增量試點到創業板存量突破,在資本市場設立三十周年之際,注冊制改革終于迎來最后攻堅——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

  同時,金融委亦強調,當前金融科技與金融創新快速發展,必須處理好金融發展、金融穩定和金融安全的關系。

  近期,市場上對于“中國不是金融系統性風險,中國金融基本上沒有風險,是缺乏系統的風險”的言論,一石激起千層浪。綜合近期市場各方言論來看,觀點普遍對金融科技的重要性給予了充分肯定,但普遍認為金融科技在催生大量金融新業態的同時也滋生了諸多風險,所有的金融活動都應該納入監管。

  金融委強調,既要鼓勵創新、弘揚企業家精神,也要加強監管,依法將金融活動全面納入監管,有效防范風險。監管部門要認真做好工作,對同類業務、同類主體一視同仁。要監督市場主體依法合規經營,遵守監管規則,完善公司治理,履行社會責任。

  “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

  10月31日,金融委直接表態“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意味著資本市場改革的第三步即將邁出。

  股票發行制度是資本市場最根本、最基礎的制度。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這一重大任務。從2013年底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正式啟動至今,已歷經近7年時間。

  今年3月,新《證券法》生效實施,其中對全面推行證券發行注冊制作出規定。注冊制在全市場推開不再有法律障礙。今年8月,創業板注冊制首批企業上市交易,兩個多月來,運行平穩,未出現系統性風險事件。

  近期,隨著國家層面各項改革陸續啟動,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改革也呈現明顯加速趨勢。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這已是10天之內高層針對注冊制改革的第6次發聲。根據前期監管層表態,目前注冊制推向全市場的條件逐步成熟,證監會正研究制定全市場推廣注冊制的實施方案。

  就在金融委召開會議的前一天,證監會分別召開黨委會和黨委理論中心組擴大學習會,傳達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研究部署全系統學習宣傳貫徹工作。證監會表示,將抓緊謀劃和推動“十四五”時期資本市場重點工作,加快形成資本市場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制度、機制和體系。

  首先就是著眼于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加快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進一步暢通直接投融資入口,不斷完善有利于擴大直接融資、鼓勵長期投資的制度安排。同時,以注冊制和退市制度改革為抓手,帶動發行承銷、交易、持續監管、投資者保護等各環節關鍵制度創新,全面加強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

  “‘十四五’時期的十二個方面重點任務安排,突出了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構建新發展格局為‘綱’,以發展實體經濟為著力點,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以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為根本,是有機統一的整體。”證監會稱。

  2018年11月5日,伴隨科創板設立,注冊制改革同步取得實質進展。今年以來,創業板注冊制改革規則出臺,注冊制隨之在存量市場展開試點。

  證監會數據顯示,目前企業從IPO受理申請到完成注冊,平均用時5個月左右,審核注冊效率明顯提高。在試點當中積累的經驗,也讓監管層對最后全市場推行注冊制更加有信心。

  10月21日,劉鶴在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開幕式演講中提到,要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他指出,要堅持“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九字方針,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優化市場結構,強化信息披露和投資者保護。

  同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隨后的致辭中表示,將聚焦解決體制機制性障礙,加快構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體系。

  他提出,要以注冊制改革為龍頭,帶動資本市場關鍵制度創新。將在總結科創板、創業板試點經驗的基礎上,繼續按照尊重注冊制基本內涵、借鑒國際最佳實踐、體現中國特色和發展階段三個原則,穩步在全市場推行注冊制。

  10月22日,證監會副主席李超進一步表示,證監會將研究制定全市場推廣注冊制的實施方案。同時,他還表示,“做好全市場注冊制的改革準備”。李超稱,試點注冊制近兩年來,資本市場已經形成從科創板到創業板、再到全市場的“三步走”改革節奏。

  既要鼓勵創新,也要加強監管

  資深學者張非魚10月31日在第一財經發表文章指出,面對類似影子銀行的創新業務,必須要強調監管的一致性,特別要重視新巴塞爾協議的作用和實施。

  “我國處于金融科技創新的影子銀行發展較快的階段,現在不應是討論巴塞爾協議要不要,而是要強調巴塞爾協議如何在創新業務中適用。巴塞爾協議誕生之初就是為了保障銀行業監管在國際是標準一致的,強調對于同屬于銀行業務要有同樣的監管標準。而且巴塞爾協議也是逐步演進的,近年來結合2008年金融危機的教訓,強調了資本吸收損失的能力,新增了流動性、杠桿率等監管要求。如果對多年來已形成共識的監管要求進行放松,必然會導致金融風險。不管是傳統金融機構,還是新興的金融科技機構,本質上都是在經營金融風險。”上述文章指出。

  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尚福林近日表示,無論叫金融科技還是科技金融,始終不能忘記金融屬性,不能違背金融運行的基本規律,否則必然會受到市場的懲罰。

  金融委強調,要落實五中全會精神,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尊重國際共識和規則,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既要鼓勵創新、弘揚企業家精神,也要加強監管,依法將金融活動全面納入監管,有效防范風險。監管部門要認真做好工作,對同類業務、同類主體一視同仁。要監督市場主體依法合規經營,遵守監管規則,完善公司治理,履行社會責任。

  實際上,為了推動金融科技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監管部門持續完善監管框架,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包括集中開展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國務院關于實施金融控股公司準入管理的決定》和《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相繼發布,對金融控股公司進行全面、持續、穿透監管。

  一些鼓勵政策也相繼出臺,以更好地平衡創新與風險的關系。比如,多地金融科技應用試點項目獲批并啟動,中國版“監管沙箱”正在全速推進等。

  張非魚認為,以金融科技為代表的新金融是有特殊風險的,需要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監管措施。一是部分BigTech公司金融價值觀扭曲,誘導過度負債消費;二是金融科技領域由于網絡效應的存在,通常會形成“贏家通吃”,造成市場壟斷和不公平競爭;三是BigTech公司廣泛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網絡信息技術,經營模式和算法的趨同,增強了金融風險傳染性;四是金融科技公司過度采集客戶數據,可能侵犯客戶隱私。

  金融委會議強調,要增強業務信息披露全面性和透明度,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加強投資者教育。要督促上市公司規范使用募集資金,依法披露資金用途。要健全公平競爭審查機制,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司法,提升市場綜合監管能力。要建立數據資源產權、交易流通等基礎制度和標準規范,加強個人信息保護。

掃二維碼 領開戶福利!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劉玄逸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11-04 會通股份 688219 --
  • 11-03 宸展光電 003019 23.58
  • 11-03 狄耐克 300884 24.87
  • 11-02 金達萊 688057 25.84
  • 11-02 步科股份 688160 20.34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