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面要80元,出租車漫天要價,安檢排隊太長差點誤機…你在機場是否遇到過這樣的問題?“首屆金跑道獎·國內機場口碑評選”正在進行!【點擊投票】為機場打分,你說了算!
華晨汽車后合資時代亟待突圍
過去的這一個月里,華晨汽車似乎比較忙。從向寶馬轉讓華晨寶馬25%股權,到與雷諾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布局輕型商用車領域。一時間,這個徘徊在主流車企邊緣的華晨汽車再度成為行業熱議的中心。
不可否認,華晨寶馬的股權變更是國內汽車市場改革的重要一步,有引領合資企業發展的意義。不過業內更多的是關注于華晨汽車不再是華晨寶馬的“控股”方之后該如何發展。眾所周知,華晨寶馬是華晨汽車主要的利潤來源,2022年完成股權變更后羸弱的華晨自主品牌能否擔當大任,保證華晨汽車利潤的正增長;華晨汽車牽手雷諾集團,布局輕型商用車市場,能否為華晨汽車找到新發展突破點;這些是業內對于華晨汽車的擔憂。
針對華晨汽車發展相關問題,新京報記者聯系采訪華晨汽車集團公關部,但截至發稿時,對方暫未回復。當下,擺在華晨汽車面前的難題很多,如何攻破是其當下最重要的課題。
1 股權稀釋 終結“寄生”時代
10月11日,在華晨寶馬成立十五周年的慶典,華晨汽車和寶馬集團聯合宣布,將延長華晨寶馬的合資協議至2040年(從2018年至2040年)。此外,寶馬集團將對華晨寶馬增加30億歐元的投資,用于未來幾年沈陽生產基地的改擴建項目。這自然對華晨汽車來講是發展利好的消息。
與此同時,華晨汽車和寶馬集團聯合拋出一個重磅消息:華晨汽車擬在2022年前向寶馬集團出售華晨寶馬25%的股權,交易價格為人民幣290億元,此交易價格是在華晨寶馬100%股權估值1158億元的基礎上參考調整所得出的。至此,華晨寶馬將成為首家由外方控股的合資整車企業。
談及股權變化,華晨汽車董事長祁玉民10月11日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大型企業一定要著眼未來,到2022年之前與其等待市場的變化不如主動布局,提前簽署股權轉讓協議有利于雙方更順暢地安排接下來的新車引入計劃以及其他長遠戰略的實施。”
不過無論是資本市場還是汽車行業,皆對華晨汽車接下來的盈利擔憂。在華晨汽車宣傳將華晨寶馬25%股權轉讓給寶馬集團后,10月12日華晨汽車在香港的上市公司華晨中國復盤股價即大跌17.47%,當日股價跌幅最高股超過27%,一日之內市值蒸發144億港元。
如山資本資深投資人鄒俊分析,“從資本市場來看,短期內市場對于股比放開后中方的前景感到擔憂,特別是華晨汽車過度依賴華晨寶馬,資本市場更是不看好華晨汽車的發展。”花旗也認為,寶馬增持合資公司股權可能會影響華晨汽車業績,加上花旗預期第四季行業前景欠佳,故將華晨汽車2019年和2020年度的純利潤預測分別下調17%和25%。
在汽車行業看來,寶馬會從此番股權變化中受益自然無可厚非,但華晨汽車正面臨一系列的挑戰。華晨寶馬是華晨汽車的核心利潤來源,華晨汽車近年來的發展無論是技術還是盈利都過度依賴華晨寶馬。失去華晨寶馬控股權后,華晨汽車在利潤上或將受到重挫。根據華晨汽車其上市公司華晨中國2017年財報顯示,華晨寶馬2017年共盈利104.754億元,其中歸屬于華晨中國的凈利潤為52.4億元。2017年華晨中國凈利潤43.8億元,也即除了來自華晨寶馬的投資收益,華晨汽車旗下并無可盈利資產,業務虧損高達8.62億元。
從銷量上來看,2017年華晨汽車(含商用車)全年累計銷量為74.57萬輛,同比下滑3.7%;其中華晨寶馬全年累計銷量為38.65萬輛,同比增長24.65%,華晨寶馬在華晨汽車中乘用車的銷量占比超過50%。
“雖然以往依賴合資品牌華晨寶馬為華晨汽車創造了收益,但長此以往,自然是不利于企業本身的發展的。”汽車行業分析師賈新光表示,“華晨汽車更應該在自主研發上下工夫,要不然即便是讓華晨汽車100%控股華晨寶馬,它也未必能成為強大的汽車企業。”
部分業內人士有一種觀點,隨著寶馬集團對華晨寶馬持股比例的增加,在合資關系中,華晨汽車會相對處于弱勢地位,一方面華晨汽車的業績會大幅下滑;另一方面,業內擔心華晨汽車可能成為寶馬的“代工廠”。
不過在全國乘用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看來,“此番華晨寶馬股權比例的調整,不能只看到對華晨汽車不利的一面,要辯證看待。股比的調整也為華晨汽車敲響了警鐘,不能再依賴華晨寶馬,應該將更多的精力集中在自主研發中,提振自主銷量。”
廣發證券研報也認為,在短期內,寶馬對華晨寶馬持股的增加不會對華晨汽車的盈利產生直接的影響,但將會對包括其在內的具備合資車企屬性的估值形成壓制,尤其是對中方股東話語權相對弱勢的車企產生強震。
2 掉隊的“老大哥” 風采不再
合資股比限制的保護傘消失后,華晨汽車失去了利潤一半來源的華晨寶馬。對此,業內人士頗為擔憂:華晨汽車還剩下什么?昔日風光無限的自主品牌“老大哥”東山再起是否還有機會?
1992年,華晨汽車在美國紐約上市后,在商用車市場華晨汽車在快車道上火力全開;1997年華晨汽車開始進軍乘用車市場;2000年華晨汽車第一輛中華轎車下線;2003年華晨汽車和寶馬集團聯姻成立華晨寶馬,由此華晨汽車也開始了依托合資品牌利潤過活的時光;2007年華晨汽車成為唯一一個亮相日內瓦車展的自主品牌。然而就當業內認為華晨汽車或將成為自主品牌領軍企業的時候,華晨汽車開始走下坡路,逐漸成為自主品牌的邊緣企業。
目前華晨汽車旗下共有4家上市公司,包括在香港上市的華晨中國、新晨動力以及在A股市場上市的金杯汽車和申華控股。但從利潤上來講,華晨汽車的4家上市公司業績普遍不佳,更多時候是依靠華晨寶馬來反哺自主品牌。從品牌方面來講,除去華晨寶馬這一合資品牌之外,華晨汽車旗下還包括中華、華頌和金杯三大自主品牌,但業績虧損嚴重。2017年華晨汽車自主品牌業務虧損8.62億元。從銷量看,2017年華晨汽車整體銷量下滑3.7%,即便是華晨寶馬銷量24.65%的增幅也未能拉動華晨汽車整體銷量的增長。在業內人士看來,華晨汽車整體銷量的負增長顯然受到了自主板塊的拖累。
新京報記者統計發現,2017年華晨汽車自主品牌SUV銷量下滑超過40%,MPV銷量下滑超過20%,就連金杯汽車去年的銷量也下滑17.7%,其中只有轎車細分領域有一定的增長。去年SUV車型還是拉動自主品牌銷量增長的主要拉動力,而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華晨汽車的SUV車型銷量下滑比例高達40%也實屬罕見。
“盡管華晨汽車即便是擁有寶馬技術的支持,但實際上華晨汽車已經被其他自主品牌拉開了距離,落后了很多。”一位業內資深分析師表示,“在其他自主品牌全力構建自主研發體系、提升產品研發能力、產品質量以及產品核心競爭力的時候,華晨汽車并未加大投入,從而導致目前與其他自主品牌特別是一線自主品牌的差距越來越大。”他進一步補充說,“其實就是華晨汽車懶得去自己研發,因為不用投入什么就能得到來自華晨寶馬一定的利潤,這讓華晨汽車有了惰性,務虛多過務實,戰略性的內容多過了實際的動作。”
從產品上來講,2008年華晨汽車推出了號稱“國民大眾車”的中華駿捷FRV,此后又圍繞駿捷推出了一系列車型;此外還推出了新產品序列中華H530、H230、H330等。不過新京報仔細研究這些車型發現一個共性:在上市初期,華晨汽車這些車型能夠憑借低價火爆一時,但事實上并沒有得到消費者長期的青睞,最后在市場邊緣徘徊,銷量慘淡。
隨著SUV市場的興起,華晨汽車借助寶馬的技術推出了中華V系列SUV車型,以寶馬為背書。其中中華V7更是依照寶馬車型的外觀進行設計,被稱為合資反哺自主。但實際上中華V系列車型在市場的表現并不樂觀,沒有取得較大的市場認可。
除了產品競爭力不強之外,華晨汽車的產品推出節奏慢,產品更新緩慢,缺少走量的支柱車型。另一方面在命名上,華晨汽車的駿捷和中華H系列都不夠清晰明朗,上述分析師表示,“華晨汽車駿捷系列的命名太過拗口,不易被消費者記住;而中華H系列則是分辨度太低,難以區分。”
華晨汽車董事長祁玉民不止一次公開說過“以市場換技術”,打著用寶馬反哺自主品牌的算盤。實際上,華晨汽車是否得到了真正的核心技術,恐怕只有它自己心知肚明。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華晨汽車也是落后其他自主品牌,聲響較輕。正如業內人士所說,在其他自主品牌全力高歌的時候,華晨汽車所擁有的似乎只有一張被反復描摹的戰略藍圖。
3 牽手雷諾 布局商用車藍海?
除了寶馬,華晨汽車還有另外一個合資伙伴:雷諾集團,不同的是華晨汽車與雷諾集團合資布局的是商用車領域。
去年7月華晨汽車以1元作價將華晨金杯49%出售給雷諾集團;去年12月15日,華晨汽車與雷諾集團成立了專注于輕型商用車生產和銷售業務合資公司華晨雷諾金杯;今年10月17日,華晨汽車與雷諾集團簽署合作協議,明確華晨雷諾金杯的發展規劃:從2019年初開始,將在中國開發7款輕型商用車車型,其中包括3款電動車,2022年實現年銷量15萬輛,并加快電動化動力總成的發展。至此,華晨雷諾金杯汽車有限公司(簡稱“華晨雷諾金杯”)的發展規劃逐漸明朗化。
“這是一件順水推舟何樂不為的事情,華晨汽車能借助雷諾集團比較好的品牌形象以及口碑從而增強品牌的溢價能力;掛靠新的合資平臺也能為華晨汽車增加新的利潤增長點。”談及華晨汽車與雷諾集團的合資時賈新光說,“不過雷諾集團在國際上的品牌影響力并不算強,華晨汽車能否會像與寶馬合資那樣取得較好的業績現在還不好說。此外在這個合資關系中,華晨汽車可能會有相對多的話語權,更進一步來講華晨汽車可能會借機收取技術轉讓費獲得財務反哺。”
縱觀商用車市場發展,不難看出為何華晨汽車會押寶這一市場。與連續3個月銷量下滑的乘用車市場不同,商用車市場反而是連續多個月銷量增長。公開數據顯示,我國輕型商用車市場規模預計每年大約為300萬輛,城市物流的發展促進了客運和貨運的發展,輕型商用車市場呈現出高速增長的態勢。目前來看,商用車市場依舊是一片值得開發的藍海市場。
有業內人士認為禍福相依,華晨汽車失去華晨寶馬這一利潤“奶牛”,但雷諾集團快速“補位”,在商用車市場的布局或許會成為華晨汽車新的出路,也為華晨汽車提供了新的突圍機會。
“雖然華晨汽車在自主品牌上的表現并不樂觀,但隨著多年對寶馬技術的耳濡目染,如果能夠加大自主研發力度,也并非沒有重回賽道的可能。”崔東樹表示,“當下對華晨汽車而言,要思考的是在失去了合資股比限制的保護傘后,如何倒逼自主研發技術創新。”
責任編輯:李鋒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