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面要80元,出租車漫天要價,安檢排隊太長差點誤機…你在機場是否遇到過這樣的問題?“首屆金跑道獎·國內機場口碑評選”正在進行!【點擊投票】為機場打分,你說了算!
以改革新征程 開啟我國高質量發展新境界
來源:金融時報
本報記者 周琰
日前,“2018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專題研討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會議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指導、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主辦。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在主旨演講中表示:“中國改革開放40年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習近平主席在十九大上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有四個層面需要重點強調:第一,在新的時代,改革永遠在路上;第二,中國仍然擁有非常強勁的經濟發展潛力;第三,中美經貿關系是雙贏的;第四,中國需要為全球發展體系承擔更多的責任。”
林毅夫表示,過去多年,中國采取了漸進式雙軌制改革。在此過程中,由于技術和資本的不足,中國對于一些舊的大規模國有產業提供了補貼支持。雖然通過這種方式過渡轉型,一方面實現了經濟穩定,另一方面實現了經濟增長,但與此同時,也出現了一些矛盾和問題,例如收入差距增大等。
“中國增長的潛力主要來自供給側。這些增長潛力能在多大程度上得以實現,取決于國際經濟形勢以及中國能否進一步深化國內改革、能否應對技術創新和工業升級過程中的外部性和遇到的其他問題。”林毅夫表示,在新的時代,改革永遠在路上。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解決腐敗、收入差距增大等難題,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到決定性作用。
“目前,中國已經采取了多方舉措,以徹底消除這些矛盾和問題。但需要認識到,即便中國執行所有計劃,新的問題仍然會出現,結構性問題仍然會存在。正因如此,中國必須有這樣一種態度——改革永遠在路上。”林毅夫稱。
同時,在林毅夫看來,中國仍然擁有非常強勁的經濟發展潛力。林毅夫認為,即便中國GDP連續多年處在9%的增長率之下,中國的增長潛力仍然巨大,因為中國在創新方面還大有可為。
中美關系也成為論壇上的熱議話題。在聯博基金理事會主席、世界銀行前行長佐利克看來,中國不應只依賴于經濟上的自給自足來應對美國,而是應當成為負責任的利益相關方。未來不應僅參與國際事務,還要在國際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對于中美貿易摩擦,佐利克援引一位哈佛大學的教授的觀點,稱雙方不應該互相威脅、讓摩擦升級,要避免對抗,尋找雙方的共同點,并互相尊重。
林毅夫也表示,美國和中國的經濟是互補的,兩國之間的貿易是雙贏的。“中國的人均GDP在2017年達到8640美元,而美國的人均GDP是6萬美元。根據可變價格來衡量,中國的人均GDP只是美國人均GDP的15%。用GDP來衡量,中國的人均GDP只有美國的25%。對中國的工業部門來說,生產的主要是中低端、低附加值產品,而美國產生的是高附加值產品。貿易意味著中國可以向美國的消費者提供廉價的商品以及較低成本的中間品。中國也可以為美國提供巨大的市場,尤其是為美國高附加值的服務提供巨大的市場。”林毅夫進一步解釋稱。
同時,林毅夫指出,即使中國的收入水平達到了日本、韓國、德國的水平,中國和美國的貿易仍然是雙贏的。事實上,因為貿易取決于比較優勢以及每個國家在做某一個工作的比較優勢是否有專業性。有比較優勢,就會有共贏。“正因為中國、美國經濟結構之間的互補性,大家也都希望有更好的生活,企業也希望有更高的利潤,中美之間的自由貿易恰恰能夠帶來雙贏的結果”。
佐利克表示,中國的開放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利益,更加開放的政策可以使得全球經濟更加一體化。中國需要在國際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談及中國在世界舞臺上扮演的角色,林毅夫表示:“中國需要為全球發展體系承擔更多的責任。目前中國是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世界上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很有可能中國也將在2025年左右成為高收入國家,像其他的高收入國家一樣,中國需要向全世界作出貢獻,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實現增長、實現脫貧。”
此外,林毅夫認為:“經濟發展是結構性改革的過程。從農業到制造業,成為服務型的經濟體。在這樣一個發展過程中,有個別發展中國家抓住了發展機遇的窗口,實現了從農業國到制造業國的轉型。中國現在已經成為中高收入國家,不遠的將來也會成為高收入的國家,而中國的勞動密集型行業也會失去比較優勢,因此可能會向其他國家轉移。在這個過程中,規模是很重要的,中國可能在制造業轉移中釋放出8500萬個就業機會,如果其他國家獲得這部分機會,將在很大程度上助力他們的制造業發展。”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李鋒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