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區域經濟協調 建構豐富合作平臺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8日 02:04 21世紀經濟報道
近日,國務院機構改革又有新舉動。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西部辦”)和國務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領導小組辦公室(“東北辦”)這兩個機構的相關職能將納入國家發改委。此前,發改委設立了國家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工作辦公室(“中部辦”),由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司承擔其職能。而“西部辦”和“東北辦”是副部級單位,這兩者的納入意味著經歷“大部制”改制后的發改委將完善和加強區域經濟協調作為其重要職責。 一直以來,將區域經濟協調部門整合到一個機構框架下的呼聲非常高,曾經一個非常流行的意見是,在國務院建立一個較高級別的區域管理委員會,將西部辦、東北辦、中部辦等納入管理委員會,對應成立不同的局,例如東北局、西部局等等。現在發改委取代區域管理委員會,不用再設機構,權責明晰,符合“大部制改革”精神。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地區產業轉移的加劇和全球化的深入,區域經濟的協調和發展變得愈發重要,因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方式紛繁,涉及因素眾多。不僅僅是一國之內,且有可能是跨國式的;不僅僅是產業和資源的問題,也有可能是環保和外交的問題;既是區域內部的相互協調也有跨省之間的合作和博弈。北部灣(廣西)經濟區就是一例,不久前發改委和西部辦發文,將其升格為西部大開發三大重點發展區域,同時,它也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它也同“9+2”泛珠流域的區域經濟合作相呼應。 一般來說,區域經濟協調的權力頂層是國務院層面設立領導小組(例如西部開發領導小組、振興東北領導小組的組長均為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例如國家能源領導小組也是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領銜,然后包括主管副總理、國務委員和相關部門“一把手);然后再設立一個部來主導區域協調,然后再將區域協調的功能細分,然后設立不同的下屬機構。實際上,區域經濟協調的另外一個動力來源是省級層面之間的自發式聯動,它的驅動模式并非是從上而下的,而是平級協調、協商解決。這種模式的優點是各省從自身的利益出發,進行對彼此有利的自發型合作,形成區域經濟的“帕累托改進”,避免了權力“由上導下”的那種偏心和優先論,形成“資源傾斜主義”。當然,這種模式的缺陷是,各省缺乏更大尺度統籌眼光,容易形成資源“挖角”、在產業上容易同質競爭和單純自謀發展之嫌,爭奪經濟核心地位,在打造相互的經濟圈同時又心有旁騖地屬于別的經濟圈。 我們認為,國家不僅要讓發改委在區域經濟協調上發揮重要作用,也要鼓勵更多的跨省聯席會議和自發的區域經濟協調,鼓勵類似“粵港澳及泛珠經濟區”這種自發式合作:由某個或某幾個省牽頭,構筑新的、平等的區域經濟合作平臺。只有建構層次豐富的區域經濟協調平臺和機會,這不但有利于區域協調發展,縮小中部與東部的發展差距、與西部和東北的政策差距,實現均衡發展,而且可以精簡政府機構(不需過分設立機構),減少職能交叉和權限沖突,減少橫向協調困難,有利于建立統一、精簡、高效的符合市場經濟和民主法治要求的現代化政府體制,這也與當前國家所考慮的以“精簡機構、提高效率、強化服務”等為改革宗旨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目標相適應。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