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核心期刊成主編父子自留地:舉賢不避親還是徇私自肥?
多少“禿如其來”的博士哭暈在廁所?
▲影視劇截圖。
“小草綠了,迎春花開了,春天來了”,你能想象得到這樣的小學生作文,會出現(xiàn)在金融領域的一本核心期刊里?近日,一則核心期刊《銀行家》主編發(fā)表10歲兒子散文的新聞,引發(fā)輿論關注。
據(jù)媒體報道,有學者發(fā)現(xiàn),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原黨委書記王松奇,長期在其擔任主編的《銀行家》雜志開設“父子集”專欄,刊發(fā)自己的書法和兒子王某某的文章,至今已有數(shù)十篇,而王某某2006年首次在《銀行家》發(fā)表散文和詩歌時年僅10歲。對此,《銀行家》雜志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雜志方面“正在處理”此事。
而涉事主編則回應稱“所有的稿件都有專門的團隊策劃、審稿”,發(fā)表其兒子文章的欄目為《文化休閑》欄目,其定位就是主要刊登各種詩歌、書法、繪畫、回憶錄等作品。他認為刊登自己的書法作品和孩子的文章“沒有問題”。
從其回應來看,刊登其兒子文章的應該屬于《銀行家》其中的一則欄目《文化休閑》,類似于報紙、雜志的副刊?,F(xiàn)實中,即便一些專業(yè)性較高的期刊為了豐富自身的內(nèi)容,吸引讀者,增強可讀性,開辦類似的欄目也在情理之中。
但王主編在自家雜志上發(fā)表自己兒子的散文和詩歌,真的就站得住腳嗎?不然
首先,雖然王松奇振振有詞回應稱“所有的稿件都有專門的團隊策劃、審稿”,但是,在雜志社主編大力吹噓自己兒子“文筆清純生動,風格華麗雋永,像是一股清新的風吹進了《文化休閑》欄目”語境下,涉事雜志在審稿的過程中,真的能做到公平、公正嗎?《銀行家》雜志內(nèi)部是怎樣的一種內(nèi)審機制?究竟是什么人在審?真的沒人提出異議?
這一系列的問題顯然讓人憂慮。說到底,當主編們擁有開欄、發(fā)稿的權力,并不受內(nèi)部制約時,所謂的策劃、審稿就是一個笑話。
人都有舔犢之情,無條件地疼愛自己的兒子,是天性,也是值得尊重的情感選擇,但人愛其子與強求別人亦愛其子,并不是一回事,更不是以愛子之情強占核心期刊版面的借口。
從公開信息來看,《銀行家》是山西省社科院主管、被列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人文核心期刊目錄的專業(yè)刊物,宣稱“以推動中國金融業(yè)改革與發(fā)展為己任,密切關注中國金融改革和金融發(fā)展的進程”。
報道中也談到,不少業(yè)內(nèi)人士紛紛吐槽,認為“核心期刊就應該有核心期刊的樣子”,然而,這些聲音既傳不出去,更影響不了王主編的辦刊思路,僅僅是私下嘀咕而已。
而此事多年平安無事,卻在“師娘優(yōu)美事件”中被揭露出來,搭了輿論的便車,這也表明,涉事期刊審稿不僅內(nèi)審機制失靈,外部輿論、業(yè)界意見也失靈了。
事實上,王松奇并非意識不到自己行為的不妥,他也曾自?。涸谧约褐骶幍碾s志上發(fā)表自己兒子的作品算不算是“以權謀私”?如果他能夠循著這個思路深刻檢討,相信會回到起碼的理性。遺憾的是,他居然找到了一個堂皇的借口:舉賢不避親。
核心期刊因其稀缺性而具有很強的公共屬性,屬于公共資源,任何人——即便是主編,也應該有所敬畏,知道進退,不要胡亂販賣私貨,拎著兒子的脖領子強迫別人也喜歡他的“清新”。“舉賢不避親”不是徇私自肥的遮羞布。
□龍之朱(媒體人)
責任編輯:趙慧芳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jīng)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