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新浪財經

青廉村減負走上富裕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5日 09:49 中國財經報

  青廉村減負走上富裕路

  青廉村緊靠太行山腳下,全村3327人,4800畝耕地。過去,村里只有兩口井,耕地一多半是旱地,小部分水澆地。農村稅費改革以后,村民發展生產的積極性高漲,集資打了4口井,現在全村耕地都變成了水澆地,農作物產量大幅提高。2002年以前,旱地每季畝產只有200多斤,現在每畝地年產900斤小麥、900斤玉米。從產量和收入來說,可謂天壤之別。

  村支書盧遠虎35歲,經營一家建筑工程隊,在本村是致富能手。他介紹說,農民收入增長最快的是2004年和2005年,當時,國家出臺的政策多,減負效益最明顯。以2004年為例,當時村里農民人均減負達80元。2006年全村人均收入2070元,2007年增加到2270元。談起這兩年的變化,盧遠虎感嘆道,過去看黑白電視,現在都是彩電;以前村里年輕人最大夢想是買一輛摩托,現在,摩托車比比皆是,買輛汽車或許還能讓人羨慕。農業負擔減輕了,機械化程度也提高了。春播秋收,過去要全家下地忙一個星期,如今請機耕隊來干一天就行。現在種地不需要那么多勞力,70%年輕人外出打工,每年至少能掙1萬元。

  聊起村里的公共設施建設,盧遠虎介紹說,村集體收入每年只有村公有土地轉包費1萬多元。這點錢,做不成事,公共事業投入全靠縣財政專項補貼。去年,村里修了620米水泥路,縣財政投資13萬元,路兩邊受益農民每戶出了十幾個義務工。今年,縣財政和交通局投資20多萬元,修兩公里水泥路,與主干公路聯上。盧遠虎認為,現在是建國以來農村最好的時候,“農民精氣神變了,覺得有干頭,家家戶戶在往前奔,心氣大不同!”

  記者走進村民王三大家,嶄新的大紅門樓喜氣洋洋,墻上是巨幅瓷磚拼貼畫“錦繡江南”。王三大68歲,四個閨女已經出嫁三個,還有一個在讀高中。兒子和媳婦長期在天津打工,已不打算回來。家里13畝地全部轉包出去。承包人按每年每畝300元支付承包費。去年,收完麥子,老伴心臟病發作,送到縣醫院,醫療費花了3000元,因為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報了1200元藥費。老人激動地說,“不缺吃、不缺錢、有保障,以前做夢都想不到!”過年時,老人寫了一幅對聯:減負迎來四季福,補貼增收八方財。

  村民王富貴去年在村里開了一間雜貨鋪,開業的時候以為東西不好賣,沒想到生意相當好。問及收入,王富貴笑而不答,告訴記者:“大家好了,我的日子還會差?”

  盧光志是村里養豬大戶,去年生豬漲價,國家鼓勵養殖,每頭補貼50元。盧光志60頭生豬獲3000元補貼,此外還有能繁母豬補貼。

  走訪青廉村,點點滴滴的變化,讓人真切地感受到農民安居樂業,公共財政雨露滋潤千家萬戶。

  鄉財政催款人變送錢人

  對稅費改革感受最深的恐怕是南寨鄉財政所長韓喜中。

  南寨鄉管轄7個村,1.54萬人,耕地1.79萬畝,是靈壽縣農業大鄉。2002年實行農村稅費改革,當年農民減負40%。農民人均負擔降到45.8元。2004年到2007年,經過韓喜中的手,共計發放各項補貼102萬元。“每張鈔票,都是我親自數出去的。”韓喜中自豪地說,“過去收錢,現在發錢。這個轉變做夢都沒想到。”

  韓喜中當了20年財政所長,稅改前最怕的事就是催糧催款,兩頭受難,還得罪鄉親,幾次都想回鄉種地。2005年取消農業稅后,縣里轉移支付到鄉14.4萬元,鄉鎮行政事業單位人員工資由財政統一發放。韓喜中從此變了個樣,人顯得精神多了,從怕下鄉轉為愛進村。“現在,鄉財政的主要工作就是為農民發放各種補貼。”韓喜中告訴記者,以往一個村的稅要跑十幾遍,三四個月收不上來。現在發錢,提前5天告知,一天發一個村。以青廉村為例,去年韓喜中發放了三筆款:糧補、農資綜合補貼、退耕還林經費。最多一次,他和協理員背去了12萬元。村廣播喇叭一響,農民排著隊領錢。“看著一張張笑臉,高興啊!”韓喜中說:“目前農村信用社只在鄉級設點,不受理農民補貼發放。推廣憑儲蓄卡領取,工作就方便多了。農村金融渠道不暢,信用社作用有限,希望國家多加重視。”

  “什么叫和諧?你把農民當親人,農民也把你當親人,這才是和諧!”韓喜中感慨道。

  轉移支付公共財政暖人心

  靈壽縣財政局副局長趙兵社從事財政工作37年,改革開放以來農村滄桑巨變盡收眼底。“現在,縣財政的日子是我工作以來最好的時候!”老財政這樣告訴記者。究竟好過在什么地方?趙兵社報出一組數字:2002年全縣財政總收入8748萬元;2004年1.07億元,2006年1.57億元;2007年2.08億元。日子之所以好過,是因為國家實行了農業稅減免。

  改革,意味著國家向農村“輸血”。據靈壽縣財政局預算科長羅峻嶺介紹,農村稅費改革前,靈壽縣28萬農業人口稅費負擔總計1577萬元,人均負擔51.64元。2002年,中央推行農業稅改革,對靈壽縣確定每年轉移支付1620萬元。2004年在此基礎上增加389萬元。2005年全部取消農業稅,中央財政又追加690萬元。總計達2789萬元。

  趙兵社告訴記者,2003年,靈壽縣農業稅預算收入800萬元,占全縣財政收入的8.3%。其實,這筆資金從未足額入過國庫。其中161萬元農業稅附加留在村里作行政經費,但這筆錢在農村也從未足額征收,能收70%已經非常不錯。錢收不上來,鄉村干部工資發放都困難,全縣平均欠發公教人員工資兩個月,最高達5個月。據統計,2003年靈壽縣農村近一半勞動力外出打工,土地拋荒,沒人種還得交稅的面積占23%。“當時縣財政是越收越窮,越窮越收,陷入惡性循環。”

  徹底扭轉被動局面始于2004年。

  隨著國家對農業稅減免力度逐年提高,2004年靈壽縣已經沒有拖欠工資現象。2005年,全縣教師工資提高到800元,2007年再次提高到1200元。農民得到的實惠也逐年增加,2007年糧食直補189萬元;農資綜合補貼458萬元,農村綜合改革帶來的效益迅速放大。加大轉移支付使農民得以休養生息;地方經濟發展,使財政收入增長。靈壽縣開始有錢用于縣城市政基礎建設,用當地干部的話說:“多年‘不洗臉’的縣城換了新衣服。”招商引資謀發展,成為從領導到農民共同關注的話題。

  乾坤轉,天地寬。

  和諧社會,民生為本。短短數年,中國農村已發生悄然轉型。“告別田賦鼎”為中國2600多年歷史的農業稅劃上句號;“恩惠鼎”則標志著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落地生根。

  王三妮老人告訴記者:“恩惠鼎上雕刻的四海水紋、飛龍、瑞獸、祥云,寓意國泰民安、社會和諧。”

[上一頁] [1] [2]

【 新浪財經吧 】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對話城市》直播中國 ·新浪特許頻道免責公告 ·誠招合作伙伴 ·企業郵箱暢通無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