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期貨
分歧在于空間:4月下旬之后見底信號逐步顯現,如偏股基金認購天數減少、機構重倉股超額回升均暗示增量資金正在入市,底部大致探明。而歷史底部確認之后的兩個季度,全A指數反彈幅度普遍在20%以上,下半年上行概率大于下行概率。而分歧在于反彈空間,盡管政策暖意,但消費乏力、民企現金流惡化等問題非政策短時所能解決,資金擔心經濟回暖的力度。而在弱現實氛圍下,部分資金開始與2013年進行類比。
與2013年成長行情的異同:1)相似點有三,一是美聯儲均處于收緊周期,利率債非資產配置的首選方向,二是弱現實環境決定與傳統經濟強相關的領域難有業績彈性,三是成長板塊均出現了深度回撤,如科創板個股較上市開盤價,回撤幅度中位數在40%以上,資金的關注點從防御性轉向進攻性。結合三因素,下半年應是偏向成長的結構行情;2)相異點有三,一是2013年新股發行幾乎停滯,創業板個股具備稀缺性屬性,二是股權直融暫停之后,監管通過鼓勵并購扶持中小微企業融資,三是2012年年末創業板機構倉位處于低位。而當前上會頻率每周3-4次,同時實體惜于資本開支,并無大規模并購意愿,此外2021年高景氣度板塊如新能源倉位已經大幅上調,當前成長方向并不具備2013年的爆發力。
權益策略:1)趨勢層面,偏多思路為主,但寬基指數表現預計分化,或是迷你版的2013年行情,風格優先關注小盤成長,指數中創業板、科創板占優,期貨層面優先配置IC;2)弱經濟環境優先配置高景氣度方向,建議關注新能源、軍工、娛樂媒體、汽車零部件、白酒等細分領域;3)關注期貨跨期價差走闊策略,因打新收益回歸、量能回升之后中性策略超額獲取能力提升,期貨對沖力量相應增加,疊加遠離敲入線的雪球期權重回高拋低吸屬性,預計期貨年化貼水增加;4)另外可布局多IC空IH策略,一方面,IC年化貼水高于IH,有貼水回歸部分收益,另一方面,上證50的防御屬性優勢遞減。
風險點:1)糧食安全;2)疫情反復;3)美股提前計價衰退預期
一、政策暖意下,戰略上轉向樂觀
1. 穩增長之后多對應于指數上行階段
2008年之后出現過四輪穩增長行情,分別發生在2008Q4、2011Q4、2014Q3、2018Q3,其中穩增長信號出現之后,多對應于權益市場上行階段,尤其是信號出現之后的三個季度。而唯一一次例外發生在2011Q4,由于政策無法改變產能過剩的局面,投資者對于經濟預期較為悲觀,之后權益市場經歷了較長時間的磨底階段。外推歷史經驗,戰略上不宜悲觀,政策能否起效將是未來行情觀測重點。
2. 倉位回補信號顯現
資金面同樣出現了偏暖信號。左圖展示了基金重倉指數相對于Wind全A的超額收益,4月下旬之后,重倉股超額開始回暖,顯示機構正回補倉位。右圖則展示了偏股型基金平均募集時間,進入4月之后,基金認購天數大幅縮短,中位數由4月39天降至5月13天,這一現象暗示基金募集氛圍正在改善。
3. 政策能否起效的分歧點1:消費乏力
預計下半年非全面牛市,因投資者對于政策能否起效抱有懷疑,下文主要梳理三個分歧點,分別是消費乏力、地產困境以及民企現金流惡化。
從過往經驗來看,居民消費潛力大體可由兩因素解釋,一是房價,歷史上70大中城市商品住宅價格同比拐點領先于消費者景氣指數,尤其是在2016年之后,消費者景氣指數中樞大幅上移,反映為棚改貨幣化之后居民消費升級,二是股市收益,2011年之后,Wind全A指數同比與消費者景氣指數同步,股市財富縮水也會抑制居民消費。結合當前環境,4月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增速由正轉負,滬深300年內回撤一度接近20%,疫情之后,目前也缺乏報復性消費的基礎。
4. 政策能否起效的分歧點2:地產周期
與2020年相比,地產周期無疑處在更為糟糕的狀態,癥結在于民企開發商的融資環境。下圖展示了兩張圖表,其一是新開工、房企現金流與營業收入的比值,兩者大部分時間正相關,開發商融資環境決定新開工增速,其二是不同類型開發商的籌資現金流,一季度國企、公眾企業開發商籌資現金流企穩,但民企開發商籌資現金流繼續惡化。若房企融資僅能惠及國企,那么民企開放商現金流惡化→土地購置放緩→地產投資下行的負向傳導無法消除,本輪地產探底所需的時間也會更長。
5. 政策能否起效的分歧點3:民企現金流
第三個分歧點在于民企。有兩組數據可以印證民企現金流惡化,一是工業企業中,4月私營企業虧損占比為25%,占比僅低于2020年,二是根據第三方數據,目前有10%比例的民企有工資無法按時發放的問題,且伴有薪資縮水、裁員等現象。針對上述問題,地方政府近期開始紓困,出臺包括還款時間延后等舉措,上述措施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緩信用風險擴散,但無法直接改善民企盈利能力。
6. 小結:底部確認,空間有分歧
綜上,現階段對于A股沒有必要悲觀,歷次穩增長政策出臺之后,A股走勢偏暖為主,疊加公募認購時間縮短、機構重倉股超額回升等信號,A股調整告一段落。但由于經濟乏力,市場對于反彈空間也存有分歧,部分資金開始類比于2013年的行情。那么本輪行情與2013年有什么相同點,又有什么差異,第二部分我們詳細探討。
二、與2013年行情的異同
2013年市場行情全面分化,上證綜指全年下跌6.75%,但創業板指開啟了為期3年的牛市,全年上行幅度達到82.73%,市場涌現出網宿科技等牛股,股市賺錢效應并不差。而下文我們分別從基本面、資金面梳理與2013年行情的異同。
1. 相似點1:外部環境收緊
第一個相似點在于外部環境,其中2013年逐步計價退出QE,2022年不斷加碼加息幅度超預期。同時我們認為至少在Q3之前,加息提速的邏輯難以證偽,因通脹居高不下。下圖統計了中國出口金額與美國工業產出指數增速的關系,數據顯示國內出口高增階段,一般對應于美國工業景氣階段,這一現象反映中美經濟的深度綁定。但4月之后兩者背離,由于國內供應鏈惡化,國內外貿貨物吞吐量增速下滑,若國內出口放緩,理論上會影響加重美國工業企業原料的短缺,此時通脹難快速下行。
2. 相似點2:創業板/科創板個股均出現深度配置價值
第二個相似點在于科創板、創業板個股均出現了比較極端的回撤。下文分別比較個股在指數底部位置(上一輪底部選擇20121203,本輪底部選擇20220426)相對于上市開盤價的回撤中位數。數據顯示創業板個股在2012年熊市中的回撤中位數為43%,而本輪已達46%。價格維度,本輪科創板經歷深度回撤,估值調整較為充分。
3. 相似點3:債市無性價比
第三個相似點,在于債市無顯著性價比。2013年年初,市場對政策一度有期待,但兩個事件打破了市場的預期,一是3月發布的銀監會8號文,針對影子銀行擴張開始非標規范,旨在引導金融去杠桿,二是年中發生錢荒事件,政策寬松不及預期,疊加美債利率上行的牽引效應,2013年國內債市進入熊市。而本輪市場,美聯儲加息預期下寬貨幣空間有限,結合中美利差進入低位,后續國內利率下行空間不大。于是從資產配置角度,債市目前在牛市尾聲。
4. 相異點1:新股上市速度
但與2013年相比較,也存在著一些不同之處,并影響成長板塊的爆發力。其一在于新股的發行速度。2013年IPO幾乎處于停滯的模式,全年上市新股僅2只。新股發行放緩有兩個連帶結果,一是次新價值上行,此前上市的創業板個股獲得稀缺性屬性,二是為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政策層面鼓勵并購,后者被視為2013年創業板牛市的催化劑。而本輪市場并無上述利好,統計近期IPO上會節奏,周上會數量為15-20只,本輪扶持中小微企業更依賴于股權市場直融,這意味著個股稀缺性優勢不再。
5. 相異點2:機構持倉行為
其二,機構增倉空間不一。由于2013年正值4G建設、移動互聯擴容周期,相關鏈條業績集中爆發,機構在2012年之后持續加倉創業板指。但本輪科創板機構未必有大幅增倉的空間,一是2021年科創板持倉中樞已經大幅上行,年末基金持股占比接近翻番,二是高景氣度板塊如新能源車機構倉位水平并不低,如寧德時代基金持股占比為12%(分母為總股本)。當前成長方向增倉力度不及2013年。
6. 為什么2013年出現極端風格
對行情異同進行匯總之后,可以得出2013年創業板強勢的原因,一是美聯儲退出QE、政策引導金融去杠桿,債市配置價值下降,配置環境逐步有利于股市,二是創業板個股深度回撤,較上市開盤價回撤超40%,具備性價比,三是新股發行停滯造就了創業板個股的稀缺性,四是政策力度不及預期,傳統經濟領域難有想象空間,資金順勢進入成長。而本輪市場可能是mini版的2013年,美聯儲收緊、債市承壓、弱經濟預期、科創板個股深度回調均與2013年環境相似,但本輪缺少并購提速、新股發行放緩、倉位偏低等催化劑,成長方向難有2013年創業板的爆發力。
7. 借古鑒今:圍繞景氣度方向布局
A. ROE百分位數在80%以上的行業
風格維度,預計市場風向在高景氣度領域,而為了確認行業景氣度,下文計算了二級行業ROE在最近14個季度的百分位數(國內庫存周期約40月,對應于一輪庫存周期)。
ROE百分位在80分位數以上的細分行業大致有幾個類型:1)受益于通脹上行以及供應鏈收緊的行業,如海運、油氣開采等,此類行業驅動邏輯與提價有關,但鑒于地產周期下行以及全球正進入衰退預期,下半年存在計價需求回落的可能,景氣度拐點隨時可能出現;2)受益于碳中和及新能源車爆發的產業鏈。而相關產業鏈下半年依舊有較高景氣度,政策層面,為鼓勵消費,地方政府出臺了諸多鼓勵汽車消費的舉措,如汽車購置稅減半政策會在6月至12月執行,汽車消費有前置需求,行業層面,5月新能源車滲透率升至26.5%,且自主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提升至45%,行業集中度上行,出口層面,由于芯片短缺,歐美汽車產量遞減,隨著品牌度的提升,國內新能源車出口增速也大幅提升;3)其次是困境反轉行業,如受益于客運量回升的航空、手游版號開閘的娛樂;4)最后是驅動邏輯相對獨立的行業,如受益于人民幣貶值的紡織制造。
B. ROE百分位數在20%及以下的行業
此外,可以關注ROE百分位數在20%以下的行業,若其股價跟隨景氣度而動,則可能具備中期配置價值。第一類低景氣的行業集中在地產基建環保相關產業鏈,鑒于地產超額極其依賴于政策預期,上半年市場已經對其充分計價,不建議高配,而伴隨穩增長政策加碼,基建、環保超額想象空間加大,重點關注新基建領域。第二類低景氣的行業集中在食品以及供應鏈受挫領域如汽車零部件,但兩者下半年不乏利好,其中白酒受益于2021Q4提價,而零部件受益于二季度供應鏈恢復,在利好浮現之后,市場可能計價景氣度回升邏輯。
結合以上分析,下半年優先關注新能源車、軍工、娛樂媒體、零部件、白酒等細分方向。
三、權益市場策略
1. 趨勢建議:縮小版的2013年
歷史經驗顯示,市場底部出現之后的兩個季度,全A指數反彈幅度普遍在兩成,若4月底部確認,下半年上行概率遠大于下行概率。同時結構形似2013年,即成長主導的修復行情。與2013年相比較,當前環境有幾個相似之處,一是外部環境收緊,利率承壓,與外盤相關性較強的寬基指數上行承壓,二是市場對于經濟預期相對悲觀,消費乏力、民企現金流惡化抑制消費、制造的想象空間,三是成長回撤充分,如科創板較上市開盤價的回撤中位數超過40%。但空間上應不及2013年,新股上市暫停、鼓勵并購是2013年創業板牛市的催化劑,但本輪條件并不具備,成長缺少2013年的爆發力。綜上,建議偏多思路為主,指數層面重點關注創業板,期貨重點關注IC。
2. 基差建議
下半年基差走闊可能性稍大。上半年期貨年化貼水整體收窄與幾方面因素有關,一是熊市尾聲,抄底力量令貼水水平自然縮窄,二是A股量能萎縮、打新收益下降,中性/打新對沖類策略處在相對不利的環境中。但進入下半年,上述環境可能逆轉,一是伴隨量能修復以及賺錢效應回歸,中性策略收益預期改善,二是打新收益自5月明顯修復,預計打新對沖類策略回歸,三是遠離敲入線附近的雪球期權重回高拋低吸屬性,若500指數中性偏強,則有利于貼水走闊。在此轉換之下,關注下半年跨期價差走闊的可能性。
3. 衍生品市場策略:可考慮多IC空IH
風格維度,關注多IC空IH的可能性。看好IC有幾個理由,一是存量疊加非全面牛市環境,小盤股相對占優,二是消費乏力,民企現金流惡化,這一情況不利于消費、銀行等板塊表現,對于IF有一定壓制,三是從貼水角度,目前IC年化貼水顯著高于IH年化貼水,多IC空IH有貼水回歸收益。
4. 策略風險點
A. 糧食安全
世界糧食計劃署發出警告,稱或面臨二戰之后最大的糧食危機。對此我們的看法是:1)本輪糧食危機的本質是逆全球化以及俄烏沖突,如烏克蘭減產20%、黑海沿岸港口遭到毀壞,這導致全球糧食出口遞減;2)盡管我國食物自給率僅有65.8%,但中國沒有糧食危機,一方面大部分糧食如大米、小麥均可自給自足,另一方面我國有大量的國儲儲備,必要時可拋儲;3)負面影響主要體現在輸入性通脹上,如俄烏沖突之后化肥價格大幅上行,巴西最大港口已經出現肥料過剩,農民等待化肥價格下行之后再進行采購,這可能導致播種時間延后并影響產量預期。而巴西作為全球食品的主要出口國,若產量下行致使出口回落,可能引發全球局部性的糧食緊缺。
B.美國衰退提前到來
根據美聯儲的預測,未來12月美國經濟進入衰退的概率僅有3.71%。盡管投資者認為美國經濟軟著陸的概率不大,但普遍認為下半年衰退潮尚未到來,其中暗含對于衰退的計價還不夠充分。若下半年市場出現原油價格急速回落等信號,可能被市場視為衰退提前的信號,這可能導致美股出現劇烈波動。
C.疫情的持續反復
最后一層風險在于疫情的持續反復,其主要影響路徑體現在出口份額被分流。2021年中國出口強勢,除了國內疫情控制得當以外,供應鏈穩定也是重要緣由。但在二季度疫情之后,中國出口至美國的份額被東南亞、韓國瓜分。若下半年疫情再度反復,可能進一步打壓出口。
責任編輯:李鐵民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