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宇:
綠皮書研討會年年開,也出席了若干次,每一次都有新的感觸。今年又有三點感觸,從綠皮書本身來講,我覺得今年的綠皮書首先是繼續體現了前瞻性這樣大的特點。在回顧2011年糧食“八連增”,農民收入“八連快”的情況下,對今年的經濟形勢做了詳細的預測,特別是農產品的主要產量和農民收入。二是繼續保持了權威性,按照李周所長的說法是系統性。我剛才聽了朱鋼同志對綠皮書的介紹,從產業來講,農林牧漁和農墾,今年“一號文件”主要的內容都有全面的闡釋,特別是關于全要素的一些論斷和說法,給人很新穎的感覺。三是今年的綠皮書體現了文獻性,剛才謝社長在沒有開會之前就講到這個觀點,我以為20年如一日不容易,其實就是中國農村改革的一個衍生物。實際上把歷史系統地記載下來,對我們當事人和后人都是歷史性的貢獻。綠皮書不僅是要做,而且要下一步按照剛才專家們包括郭司長的意見越做越好。
既然今天是所謂的形勢分析和預測研討會,關于形勢分析,來之前還真做了認真的琢磨,有五個觀點或者五個看法,與各位專家學者和一些同學進行探討。
一是看農業和農村經濟形勢,我以為今年外部形勢的變化可能將更加深刻地影響農業和農村經濟本身的運行。今年外部的形勢有兩個復雜,原來講兩個不確定性,現在講應該叫復雜性。為什么講復雜性?從國民經濟這個走勢來看,事實上從去年年底到現在已經昭示出長期的趨勢,在座的都是搞經濟學的,人口紅利、資源紅利都在逐步地削減,反過來今年包括生產要素的成本也在上升。從長期趨勢來看,短期內這個趨勢還是不可改變的。從短期來看的話,我們回顧去年的GDP增長,包括剛剛公布的今年一季度的GDP的增長,去年第一季度是9.7,第二季度是9.5,第三季度一下子下降到9.2,到第四季度變為8.9,今年一季度是8.1。這個趨勢從宏觀經濟的角度來講,當然有主動調節的結果,確實很特殊,未來的發展確確實實是運行比較困難的或者是形勢還是比較嚴峻的。這個宏觀形勢對農業意味著什么?剛才包括小青也講到,包括郭司長也講到,經濟增長放緩對農產品的需求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是遏制的因素,也就是說盡管從長期趨勢看,農產品包括價格上漲是長期趨勢,但短時期看農產品的外部需求對我們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第一季度食品的消費價格上漲8%,表面上看這個數據很高,但是同比是下降3個百分點。
二是外部環境不寬松、宏觀經濟走低的話,包括今年一季度分析,國有企業增長速度是不錯的,匯豐銀行預測中小企業經濟增長低迷,而中小企業恰好是吸納我們國家主要的農村勞動力主要的集聚的產業和集聚的企業。意味著我們今年的農民工的工資增長怎么樣。剛才小青同志講我們去年農民工的平均工資是2049元,比上一年增長21%,但第一季度農民工工資上漲比去年同比下降了4.6個百分點。這就是宏觀形勢對我們的農民收入包括對農產品價格的影響,是復雜的。二是從國際的角度來看,全球農業去年豐收,谷物產量23.23億噸,這是近年來最高的產量。這意味著我們有兩個大的表現,23.23億噸的產量,意味著我們的糧食從全球的角度來講上漲不可能更快,因為畢竟去年的糧食是豐收的,意味著對價值是遏制的。這是一個表現。第二個表現,最近一個時期由于中東局勢導致我們的石油價格高攀,仍然在100到120美金一桶。100到120美金一桶,意味著糧食用于生物能源的拐點。也就是說,又預示著糧食價格還有上漲的勢頭。最近一個時期全球糧食價格是比較低迷的增長態勢,但長期來看,石油價格的上漲對糧食的價格又意味著拉動的作用。所以從國際上講,全球糧食也是復雜的局面。這兩個復雜的局面,意味著今年的農業和農村的經濟局面是復雜的,要明確我們今年的目標不能動搖。所謂的目標不能動搖,農業部提出“兩個千方百計”、“兩個努力確保”,一是確保糧食生產在10500億斤以上,二是保農民收入增幅在7.5%以上。“兩個努力確保”是努力確保不發生重大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比如“瘦肉精”類似的事件;二是確保不發生區域性的農產品,以及防治區域性重大的農產品疫情,這個目標要堅定不移地堅持下去。大的宏觀形勢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影響非常深刻,怎么判斷今年的走勢,還需要我們密切關注。
第二,從糧食來看,剛才郭瑋同志主要講了關于糧食的觀點,我以為講得非常的透,現在我們的糧食不僅僅面臨總量平衡的問題,還面臨著產業結構平衡的問題,還面臨著區域平衡的問題,還面臨著產銷平衡的問題,還面臨著所謂區域平衡、結構平衡、產銷平衡、總量平衡四大平衡問題。這四大平衡從總量來看,其實這個問題很多人也問我,年年糧食增加為什么價格還增高,我說我們的生產形勢一點都沒有問題,關鍵是由于人的收入水平的攀升,食物結構的升級帶來的需求變動遠遠超過了供給的變動,以至于農產品價格一直是居高不下的。中央也有這樣的判斷,高成本、高價格、高補貼的時代現在已經到來了。下一步保持總量平衡的難度越來越大,我非常贊成郭瑋和小青講到的對于糧食的判斷,寧愿看得嚴峻一點,不可掉以輕心。
二是結構平衡的問題,意味著從糧食和主要農產品的優先順序,保了糧食,棉花和油料怎么保;保了種植業,畜產品怎么保;保了畜產品,還有水產品和林業的面積擴張的問題,結構平衡也是很大的問題。難點在于確定它的優先順序。
三是進出口平衡的問題。在全球范圍內有比較優勢的問題,各個省之間有比較優勢的問題,比如云南和黑龍江比較優勢是完全不一樣的,黑龍江的比較優勢是糧食,云南的比較優勢可能是鮮花、煙葉,廣州的比較優勢就是糖料和鹽。
四是產銷平衡。剛才小青講到這兩年產銷波動主要不是表現在糧食上,糧食我們10年前、20年前遇到的是買難賣難的問題,這些年產銷波動主要表現主要是“菜籃子”產品,之所以表現波動,這兩年還特別的劇烈,一是需求變化,因為直接的口糧消費變化不大,波動不會太大,恰好“菜籃子”產品的消費變化大,所以產銷波動也大。二是產地越來越集中,消費是分散的趨勢。我們現在說“菜籃子”產品,尤其是蔬菜,北方靠的是壽光,南方靠的是海南、廣西,產地是集中的,但是銷地是各個大城市,仍然是在銷。三是城市減少的耕地更多的是菜園子。四是意味著我們的調控能力,特別是小生產和大市場對接的問題沒有解決,意味著產銷平衡也是很難的。
總量平衡、結構平衡、區域平衡、產銷平衡,這四大平衡里關鍵是總量平衡,保總量平衡首先是發揮主產區的作用,剛才有很多同志講到這個問題,說南方的糧田越來越減,為什么糧食產量還在增,其實產地集中度越來越高,比如黑龍江、河南、吉林越來越成為糧食的主產區,包括一些平衡區、主銷區也有糧食的生產大縣,下一步從區域上更多靠主產區的問題。二是從經營主體來看不是靠分散的經營農戶,而是越來越靠種田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甚至包括一些社會資本進入以后,形成的所謂新型經營主體。區域上靠主產區、主產縣,經營上靠大戶和農場,提供商品量、商品農產品主要是靠新的經營主體。三是靠科技支撐。四是更加關注進出口。剛才小青講得比較透。
第三,農民收入“八連增”,去年和前年兩年農民收入增幅兩年超過城市居民,去年增幅是11.4,城市居民是8.4,超3個百分點。前年農民收入10.9%,城市居民7.8,超3.1個百分點。兩年增幅超城市居民。最近一段時間,我集中在調研農民收入,事實上去年和前年兩年平均下來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去年和前年都是28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在縮小,而這28個是不一樣的,這兩年平均下來,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都是縮小的態勢。能不能把握住這個態勢非常關鍵,把握住這個態勢就意味著我們在10年、5年以內能不能使城鄉收入比由現在3.13:1縮小到2.5:1,甚至更低一點。改革開放之初農民收入和城市居民收入之比是2.57:1,我們改革開放到現在,如果再用5年和10年,我們到2018年就改革開放40年,2018年的時候如果農民收入和城市居民收入還保持比較大的差距的話,我認為非常不樂觀。我認為不進則退,這兩年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要么是趨勢的確立點要么是拐點,怎么把握住是很關鍵的。
第五,農村改革一定要蹚土地制度改革和金融制度改革的深水區。分散的農民搞現代農業搞不了,我剛才講了要確保國家安全保證農產品供給,越來越靠新的經營主體,新的經營主體和分散的經營主體最大的區別是現在的規模和過去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養殖業的生豬生產現在是三個三分之一:三分之一,50頭以下的分散養殖;三分之一是50頭到500頭的規模;三分之一是500頭以上的養殖場。最后一個三分之一數量越來越大,單個的數量越來越少,但是規模越來越大,上萬頭豬的規模越來越多,這樣經營主體一個是土地問題,一個是金融問題。土地問題上,在穩定家庭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之上,我一直強調的是明確所有權,穩定承包權,放活經營權。承包和經營權是兩個權力,甲農民轉移給乙農民,轉的是經營權,承包權還是原來的農戶所有。只有明確所有權,穩定承包權,放開放活經營權,才可以在更大范圍內配置優化土地資源。這是第一個大的要點。第二個大的要點,一定要研究農業生產用地的問題,承包到一千畝地,搞到兩千畝地,養豬從5000頭到2萬頭,就繞不開農業的生產用地。大型的農機具得有地方停,搞那么大養殖場一定有生產用地,種那么多地一定得有倉庫,但是我們現在對這方面——確確實實我們保護耕地,限制房地產開發,不是說限制這一塊地,這里就有大量的政策問題。三是正確對待工商資本,工商包括社會資本進入農業確實有相當部分的動機不太純,包括用這個名義,實質是圈地,確實有一些工商企業進入農業以后,確實是種地,這里面有幾個大的原則:一是三個“不得”:不得侵犯原承包戶的地,不得改變原農業用地的用途,不得違反集體所有的性質。按照有償、自愿和依法這幾個大的原則規范工商資本和社會資本進入農業,確保主要農產品的供給,特別是大城市的,包括“菜籃子”產品的供給,包括糧食生產的供給。
還有金融的問題,現在越來越對我們的農業,特別是大規模的農業形成一個制約因素。這里面也有幾個大的問題:一是對我們所謂的金融組織創新,這個節奏要加快,特別是小型的,包括村鎮銀行,到去年年底全國經過銀監會批準的是700多家,全國是2856個縣,4萬個鄉鎮,這樣的數量按照正規批準是遠遠不夠的,還要進一步鼓勵新興的面向農業的村鎮銀行、小微貸款公司的發展。從事農業的金融,包括農業信貸一定要給予特殊的政策。三是要加大保險。現在保險品種是15個,還不夠,從大的范圍,農林牧漁,漁業的產業還沒有覆蓋,這要研究相關的政策,由我們財政部保費補貼要覆蓋。還要研究巨災保險的問題,對于一個小公司,洪水和旱災,對商業化的公司來說是沒有能力承擔的,加快農業分擔機制,災害抗衡的分擔機制,建立巨災保險機制。謝謝。
主持人 李周:
謝謝張司長。下面請科技部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主任賈敬敦發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