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普益標準
摘要:
1、隨著監管要求的明確,未來極大可能90%以上的銀行理財產品將轉型為凈值型產品。這也迫使銀行需要在調整期內解決凈值型產品發行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如系統建設、估值方式等,但最大的問題仍然是投資者教育。
2、產品凈值化轉型對于銀行的主動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預計在轉型后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各家銀行由于自身管理能力及優質資產供給的差異,將促使產品同質化現象明顯減弱。
3、銀行系凈值型產品仍將保留銀行類理財產品風險偏低、收益相對穩定、流動性選擇多樣化的特點,足夠滿足中低風險偏好投資者的需求。
2017年11月17日,央行發布了橫跨各類型金融機構的綱領性文件《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對以往分業監管的資管領域進行了一次重大革新,引導資管業務的發展方向趨于統一,作為資管行業的“老大哥”,銀行資管條線需對當前業務模式進行重大調整。其中產品凈值化轉型的要求更是凸顯了監管對當前預期收益模式在風險管理方面的審慎態度,銀行理財的凈值化轉型已迫在眉睫。
2017年凈值型產品市場概況
從2017年凈值型產品的發行情況來看,全國性銀行(包含國有大型銀行及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對行業發展方向更為敏銳,基本都對凈值化產品進行了提前布局,在18家全國性銀行中有17家已推出凈值型產品;相比而言,城市商業銀行由于發展方向的不同,推動產品凈值化的力度有明顯的差異。在2017年全年,有凈值型理財產品在售的城市商業銀行數量為25家,相對于城商行的總數量占比偏?。晦r村金融機構由于理財業務起步相對偏慢,大多數銀行的人才培養較難跟上行業發展步伐,發行凈值型產品的銀行數量僅為6家。
隨著監管要求的明確,未來極大可能90%以上的銀行理財產品將轉型為凈值型產品。這也迫使銀行需要在調整期內解決凈值型產品發行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如系統建設、估值方式等,但最大的問題仍然是投資者教育。從普益標準對市場的觀察及與行業的交流情況來看,銀行理財的客戶多為風險厭惡型投資者,且部分客戶的風險厭惡程度相對極端,不僅不能承受資金虧損的情況,甚至對于收益波動也不太接受。因此在凈值型產品推出之際,銀行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投資者教育上,引導投資者逐步適應收益趨于變動的凈值型產品。同時銀行也需要增強主動管理能力,盡量降低凈值的波幅,與基金類產品形成錯位的客戶定位,避免市場占有率的下滑。從目前市場表現來看,大多數銀行發行的凈值型產品采用“攤余成本法”對資產進行估值,基本保證了收益的平穩上行表現,但即使是這樣,在收益沒有明顯競爭優勢之時,投資者對于這類新興產品的接受程度仍然較低。在“剛性兌付”打破,產品不再保本保收益后,未來理財市場的競爭方式將會從單純的價格比拼轉變為創新能力及主動管理能力的競爭,無論是大型銀行還是中小型銀行均應挖據自身的稟賦優勢尋找適合自身的差異化發展路徑。
全國性銀行:憑借堅實基礎穩中求進
基于這樣一個必然高速發展但當前“開墾”程度又較低的市場,全國性銀行憑借對市場更為深刻的理解,已在產品凈值化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段距離,但從市場整體反饋來看,全國性銀行仍然面臨著諸多挑戰。
首先,理財產品凈值化后,客戶承受的風險必然趨于上升,部分風險厭惡型投資者將轉投存款類產品。因此未來銀行需要對客戶進行更精準的定位及分層,根據客戶的需求營銷不同風險等級的產品。從普益標準對市場的調研來看,除部分拆遷戶較多的地區,大多數高凈值客戶對于新類型產品的接受速度更快,銀行的推廣成本也相對更低,因此銀行在推行凈值型產品時可從高凈值客戶入手,由上及下逐步普及。
未來,銀行理財產品打破“剛性兌付”后,投資者在選擇銀行理財時將不僅僅關注產品本身的屬性,也會更多地考慮銀行的聲譽問題。對于頻頻傳出負面新聞的銀行,投資者的信任程度可能迅速降低,購買理財產品的動力也會隨即減弱,即使相關負面新聞與銀行資管條線并無直接關聯。因此,對于全國性銀行而言,提早實現資管條線子公司化,有利于風險隔離,避免風險事件的連帶效應。從市場表現來看,全國性銀行憑借較大的市場占有率,在聲譽建設上有明顯優勢,投資者更信賴規模大,整體發展程度高的銀行。但也正是因為全國性銀行規模大,覆蓋區域廣,在整體管理上較難做到面面俱到,部分銀行分支行層面的風險事件頻發也凸顯了該類銀行未來的管理難點。
產品凈值化轉型對于銀行的主動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預計在轉型后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各家銀行由于自身管理能力及優質資產供給的差異,將促使產品同質化現象明顯減弱。大型銀行更應抓住自身在管理及優質資源方面的優勢,著力推出符合銀行理財特點的凈值型產品。如華夏銀行推出的擁有較高收益的龍盈2號開放式凈值型產品便以債權類資產為主,貨幣市場類及債券市場類資產為輔的投資策略,發力銀行擅長的投資領域,與公募基金、券商資管偏重權益類市場的投資風格形成錯位,凸顯銀行系凈值型產品在為投資人謀求資產穩定增值上做出的努力。
區域性銀行:借助政策調整加快業務轉型
在政策變化對市場形成沖擊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機會,區域性銀行應抓住機遇,提前布局凈值產品市場,搶占先機。相對于全國性銀行,區域性銀行面臨的轉型困難更多,除了全國性銀行所要面臨的困境外,中小銀行還應著重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相對于全國性銀行,大多數區域性銀行在從業人員培養上投入不夠,尤其是對于一線銷售崗位的人員培養不夠充分,致使銷售人員自身對于理財業務的發展,及所屬銀行的戰略目標了解的都不夠充分。在這樣的背景下,很難期望銷售人員能夠較為清晰的為投資者厘清凈值型產品的特點并引導投資者購買。因此對于區域性銀行而言,在做產品凈值化的戰略部署時,一定要將員工培訓放在一個相對重要的位置,只有讓員工,尤其是銷售崗位的員工,對產品及未來市場的變化有了充分的認識后,才能更好引導投資者進行恰當的投資,從而提升銀行聲譽,增強客戶粘性。
其次,區域性銀行更應該借助區域特點推動凈值型產品發展。對于發達地區來說,投資者理財意識相對更強,銀行的引導成本會更低。從2017年第四季度銀行理財綜合能力區域排名來看,江蘇、浙江、山東、廣東等地區發行理財的銀行數量及規模均較大,同時進入區域銀行百強行列的銀行數量也較多,側面反映出上述地區投資者的理財意識較強,投資者教育成本相對更低。在此情況下,上述發達地區的區域性銀行有理由加快產品上線速度,提前培養客戶粘性,盡快搶占市場。從市場調研來看,在江南農村商業銀行于成功發行了首款起點為30萬元的凈值型理財產品后,上述四大地區已囊括71.43%有發行凈值型產品的農村金融機構,凸顯經濟發達地區的優勢。就相對落后地區而言,投資者對于理財的認知偏弱,市場仍未達到充分競爭的程度,區域性銀行可憑借在所屬區域更高的認可度,更快的幫助投資者建立對新產品的認知,從而實現增大市場份額的目的。
最后,在凈值型產品發行初期,由于整體市場接受程度偏低,轉型進度應循序漸進。發行的凈值型產品數量不應過多,在確定目標客戶群體后,打造一款穩定、高收益、封閉式的明星凈值型產品有利于加快市場的接受程度。以江南農村商業銀行首款凈值型理財產品“富江南之盛璽A計劃S1801期01”為例,其中債券的估值采用了攤余成本法,保證了整體收益的穩定性;同時資產類別中加入權益類資產,促使產品業績比較基準保持在5.5%-5.6%,遠高于當前市場預期收益型產品的平均收益。
未來銀行系凈值型產品仍能符合低風險投資者需求
對于投資者而言,產品的收益、流動性、風險是否能夠匹配自身需求是決定這類產品是否會受到目標客戶青睞的重要因素。
從收益角度來看,凈值型產品可能會將部分風險讓渡給投資者,促使此類產品的投資空間更大,整體平均收益表現或將呈現多樣化表現。即在市場環境較好時收益更高,而在市場環境較差時,收益不及目前產品表現。同時根據資產標的不同、估值方式差異,不同類型的凈值型產品收益表現上也可能有所差異。如主要采用攤余成本法估值的產品,整體收益將更加平穩,更符合風險厭惡型投資者的需求。但整體而言,隨著剛性兌付打破,理財投資風險將逐步轉移至投資者身上,銀行投資的空間將更大,產品收益或將有所提升。
從流動性角度來看,凈值型產品仍然分為封閉式及開放式兩種類型,投資者可根據自身的流動性需求選擇相應類型的產品。
從風險角度來看,凈值型產品的風險變化主要體現在其估值方式上。由于目前監管層對于資管新規中“公允價值原則”的補充定義仍未出臺,因此攤余成本法仍然是主流的估值方法?;诖朔椒ü乐档膬糁敌彤a品,其凈值波動幅度較小,整體收益較為穩定。不過從監管打破“剛性兌付”的決心來看,很可能會限制銀行通過攤余成本法達成產品保本保收益的可能。相對于成本法,采用公允價值法估值的凈值型產品整體風險更大。不過基于投向偏好、客戶特性、聲譽管理等因素考慮,即使采用公允價值法估值,相對非銀金融機構,商業銀行對理財產品凈值波動的承受能力也相對更弱,因此,可以預計凈值型理財產品的投資模式仍將以穩健為主,整體收益波動不會過大。
從以上三個方向來看,銀行系凈值型產品仍將保留銀行類理財產品風險偏低、收益相對穩定、流動性選擇多樣化的特點,足夠滿足中低風險偏好投資者的需求。
責任編輯:楊群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