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緒瑾:壽險高質量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王緒瑾:壽險高質量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2024年11月15日 15:27 市場資訊

專題:第十七屆中國保險文化與品牌創新論壇

  2024年11月13日,以“靜水流深”為主題的第十七屆中國保險文化與品牌創新論壇暨第七屆中國保險康養產業創新論壇在江蘇無錫隆重舉行。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商業保險研究分會會長王緒瑾作了主題發言。

  王緒瑾指出,壽險高質量發展是指壽險在較長時期內保持持續穩定的增長。當前我國壽險高質量發展既有宏觀經濟發展、國家發展戰略、政策支持、金融改革等方面的優勢,同時也面臨盈利能力下降,營銷人員減少、中介發展艱難,法治完善等方面的挑戰,并對推動高質量發展提出了十二條建議,分別是:經濟基礎市場化、公司治理完善化、保險意識整體化 、保險人才專業化、保險經營科技化、條款費率市場化、營銷渠道多元化、保險投資盈利化、保障體系協調化、監管自律內控協調化、公司風險可控化、保險保障服務化。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商業保險研究分會會長

北京工商大學中國保險研究院

教授、院長、博導 王緒瑾

  以下是王緒瑾的發言全文:

  壽險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機遇

  壽險高質量發展的機遇,概括來說有經濟環境和社會環境兩方面。從經濟環境而言,一是宏觀經濟發展,即經濟高質量發展、經濟政策。我國人均收入約1.3萬美元,中國經濟有望實現全年5%左右的預期目標。二是國家發展戰略,“一帶一路”倡議下國內統一大市場建設,國內大循環,國際國內雙循環。三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國十條3.0出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對外發布《關于大力發展商業保險年金有關事項的通知》。四是金融改革,推進直接融資,推進利率市場化等。

  從社會環境而言,一是市場經濟制度的完善,市場經濟制度是商業保險的基礎,商業保險的發展水平則代表著市場經濟制度是否完善的標志。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聚焦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我國正在進行市場經濟制度建設和完善的過程中,相應的我國保險市場的潛力還非常大。二是社會保障體系逐步理順,會產生擠出效應,商業保險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三是人口老齡化和人口政策,譬如開放3孩政策,對保險行業帶來積極影響。

  從宏觀來看,2023年我國壽險保費收入、國內生產總值、人口與海外比較,盡管我國壽險保費收入位居全球第二,但是內地的GDP 是美國的68.02%,人口是美國的 4.26 倍,壽險保費收入只是美國的54.65% ,這說明我國保險行業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從2023年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來看,盡管有所提高,但是中國內地保險深度為2.1%,比全球平均水平 2.9 %還低 0.8 %,保險密度為274美元/人,位居全球第31位。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其中提到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

  對于《國務院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我概括了六個基本特征。一是更加強調推動保險業的規范經營、穩健發展,即嚴監管。二是更加強調有效發揮保險業在民生保障中的作用,即保民生。三是更加強調有效發揮保險業在保障實體經濟中的作用,即護實體。四是更加強調推動保險業的改革開放,即全開放。五是更加強調推動保險業的基礎設施建設,即增動力。六是更加強調推動保險業發展的政策協同,即強協同。

  我國正在進行金融改革,今年資本市場迎來了很好的發展勢頭。一個穩健的資本市場,必有一個發達的保險市場作后盾,保險資金是資本市場主要的資金來源之一,是機構投資者、長期投資者和價值投資者。同理,一個發達的保險市場,必有一個穩健的資本市場做后端,因為保險往往是借雞下蛋,借的雞是保費收入,下的蛋是投資收益。即承保虧損、投資盈利,通過投資盈利彌補承保虧損,達到綜合盈利,綜合盈利的目的是更好地做好保險服務。現在看來,這種狀況,在資本市場為牛市的情況下可以達到,在熊市的情況下,借的雞不僅下不了蛋,而且會得“禽流感”。因為,如果資本市場低迷,會對資產端和負債端帶來雙重擠壓,對負債端會帶來利差損和費差損,對資產端,在償付能力充足時還好辦,如果不充足,由于股票所占比例的限制,輕則少盈利,重則“割肉”。

  目前企業以間接融資為主,其中大部分是銀行貸款。隨著金融體制改革,間接融資比例會降低,直接融資比例會上升,則銀行存貸款息差會降低,同時,當前銀行面臨存貸款息差下降和不良率隨企業和地方債務增加的雙重壓力,而我國銀行存貸款息差占其利潤來源的85%左右,銀行必然要尋找新的利潤來源,所以,未來銀行保險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壽險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挑戰

  一是盈利能力下降。2023 年人身險公司新單保費為12399.35 億元,同比增長16.28%。在90家人身險公司中,36家公司實現盈利,54家虧損。在虧損企業中,中小微企業48家,占比88.89%,其中32 家公司虧損超過5億元。中小微人身險公司整體凈利潤-1978.95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405.62億元,盈利狀況面臨較大壓力。

  二是營銷人員減少、中介發展艱難。一個發達的保險市場必有一個發達的保險中介市場。因為保險中介會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保險公信力。有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有3.2萬家兼業保險中介機構,300萬代理人,現在代理人數量已經不足300萬。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20年前月薪2000元是很不錯的收入,現在月薪2000養家很不容易。從2020-2023年人身險公司各渠道業務情況表來看,2020年個人代理渠道業務占比為56.72%,而2023年占比為49.14%,個人代理渠道業務占比正在降低。

  三是法治完善《民法典》及其民事法律制度,對保險行業而言是機遇也是挑戰。對于合規的公司是穩健發展的機遇,對不合規的公司是帶來很多糾紛的挑戰。《民法典》中的總則和合同編則為保險交易(保險合同、中介合同)提供了依據;婚姻家庭、繼承、人格權(生命權、健康權和身體權)的相關規定則與壽險、健康險、意外險相關,為人身保險經營提供了依據;《民法典》也為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和公司治理提供了一定的邊界。

  推動壽險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我提出了十二條建議,分別是:經濟基礎市場化、公司治理完善化、保險意識整體化 、保險人才專業化、保險經營科技化、條款費率市場化、營銷渠道多元化、保險投資盈利化、保障體系協調化、監管自律內控協調化、公司風險可控化、保險保障服務化。我重點講一下這幾條。

  一是經濟基礎市場化。在市場經濟制度下,產權明晰、契約自由和自我負責體現在資源配置的市場化、保險交易的契約化(承保告知到位,理賠依約辦事)。

  二是公司治理完善化,明確 “三會一層”的相應責任和權利。公司到底選擇資產驅動型、負債驅動型,還是雙驅動型,取決于公司情況和資本市場情況。

  三是條款費率市場化,讓保險公司成為市場真正的主體。去年利率下調是好事,因為資本市場低迷、銀行利率下調,壽險產品的預定利率還有一定的競爭力,這次調整對防止利差損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從長期而言,面對我國今年以來的資本市場紛繁變化,由公司面對市場調整預定利率,將會更快捷些。從這個角度而言,帶有保證利率+分紅形態的壽險產品可能是一個發展方向,但是根本問題應該是把定價權交給保險公司,以便能敏感應對市場變化。

  四是營銷渠道多元化。網絡銷售快速成長,陌生拜訪固守傳統,銀行保險潛力巨大,電話銷售逐步萎縮,應該進行線上線下雙驅動。

  五是保障體系協調化。包括與社會保障的協調、區域布局的協調,以及商保產品內部的協調。?社會保障主要包括基本保障、特別保障和補充保障。在養老保障方面,要做到基本養老、年金、個人養老金、商業養老保險的協調。在商業保險產品協調上,以健康保險為例,健康保險服務健康管理,健康管理應該貫穿于全生命周期:保命、保值、增值。保命包括診斷和治療,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基本醫療保險,第二層次是政府扶持的自愿購買的健康險(補充醫療保險、稅優健康險、惠民保),第三層次是商業健康保險。如果醫保目錄不發生變化,商業健康保險的賠付范圍與醫保目錄一致,則基本醫保、政府扶持的醫保將逐步替代商業醫保,導致商業健康保險的需求減少,所以,我認為商業健康保險未來的發展在康復(保值)和宣教、預防和保健(即第增值)上有很大的空間,但需要量化。健康保險服務健康管理、健康管理實體,貫徹全生命周期。

  在養老保險多元化方面,基本養老保險、年金、個人養老金與商業養老保險多元化發展。我認為個人養老金應該擴大覆蓋面,目前參加人限于在崗的有社會養老保險的勞動者,購買方式限于一年1.2萬元限額內購買個人養老金,存在參加人和購買方式兩個限制,完全剝奪沒有社會養老保險勞動力和有社會養老保險但已退休人群的個人養老金參加權;也部分剝奪了在崗勞動力的參加權,因為采用的是按年度每位具有社會養老保險的在崗勞動者每年1.2萬元,當年不買,過期作廢。目前具有社會養老保險的人群只有4.6億人,納稅人群只有6000多萬人,開戶的只有5000萬人,實際購買的只有2000萬人,按此計算購買總量不過2.4億元,從保障面和保障方式而言,對資本市場的影響都非常小,這就嚴重限制了個人養老金購買的公平和效率。為此,應該采用國民機會均等、高效的個人養老金制度:從參加人和購買方式上進一步完善。參加人為全體中國國民,只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即14億多億人;購買方式,無論一次購買還是多次購買均可,但每人只有一個總的購買限額,如80萬元或100萬元,每位中國國民機會均等。即凡是中國國民,無論何時購買、一次或多次購買多少,均給每位參加者一個購買個人養老金總限額的規定,至于是否購買,何時購買或者分期購買還是一次購買,則給予參加人自由裁量權。這樣體現:第一,公平性。凡本國國民購買機會均等,每人一輩子均可享受同等限額個人養老金的機會;第二,廣泛性;第三,資本市場的增值性;第四,三支柱的同時增值性;第五,財政工具的有效性,即增加財政收入,減少財政支出;第六,就業渠道的多元性;第七,養老保障體系的完整協調性;第八,中國式現代化的可及性,實現全體中國人民的現代化;最后是家庭和諧與社會和諧的一體性。

  六是監管、自律、內控協調化,包括保險監管規范化,依法監管、政策連續,區別對待、階段監管;還包括行業自律和企業內控。

  七是保險保障服務化。保險經營環節分為基本環節、附加環節和延伸環節。基本環節又分為展業、承保、理賠、防災、分保、投資,每一個環節是點,全過程是一個面,保證各環節的匹配。展業和承保做得好,保險糾紛少;分保工作做得好,原保險人賠付少;防災防損做得好,被保險人和保險人都叫好;保險投資做得好,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一片好;保險理賠做得好,新單、續保不會少。我們要做好基本服務的同時,鼓勵附加服務,譬如投保健康險期限滿了,保險公司能不能提供免費的體檢,當然也要考慮新單傭金成本和附加服務費用之間的平衡關系。還有創新延伸服務,譬如購買健康險能不能優惠購買保健或旅游呢?有些事情表面看沒有關系,實際上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在實現保險服務化的過程中,我們要保證基本服務、鼓勵附加服務、創新延伸服務。

  總之,制度是關鍵,人才是根本,科技是手段,內容是目的。高質量發展需求是導向,利潤是核心,保費、償付能力是手段。中國自1982年恢復辦理國內保險業務,2001年入世,使我們壽險業快速發展;2012年保險投資監管的完善化,提高了保險公司投資盈利能力、償付能力、承保能力。近幾年保險組織形式的多元化,使被保險人從被保險變成要投保。2017年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壽險市場,我國已從大國壽險邁入了壽險大國行列。未來我們要把握機會,在機遇中迎接挑戰,推動壽險業向高質量發展,從而實現我國從壽險大國向壽險強國的跨越。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曹睿潼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7X24小時

  • 11-25 佳馳科技 688708 --
  • 11-22 英思特 301622 --
  • 11-18 勝業電氣 920128 9.12
  • 11-18 聯蕓科技 688449 11.25
  • 11-15 紅四方 603395 7.98
  •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