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名長
每次下跌之后,總有許多文章描述最近市場為什么下跌。這些文章看起來都很有道理,問題是,大家想過沒有,如果這些文章的作者如此了解市場為什么下跌,那么他們為什么不在市場下跌之前,就做空市場呢?這樣豈不是作者自己就可以賺得盆滿缽滿了?
很顯然,一般寫“為什么市場下跌”這類文章的作者,其實并不了解市場為什么下跌。這讓我想起一個故事,春秋時代,有一個君王聽說有個方士有長生不死之術,就派人去請。結果,派去的人路上耽擱了,等找到方士,方士正好生病故去。君王大怒,要懲罰派去的使者。這時候,一個大臣就說:“既然方士自己都不能避免自己的離世,你還找他要什么長生之術呢?”放到今天,這個故事與那些自稱“了解市場為何漲跌”之人,頗有異曲同工之處。
這種“其實大家基本搞不清為什么市場下跌”的現實,在1987年以美國股市崩盤為開始的世界市場崩盤中,表現的淋漓盡致。當時,美國股市先開始毫無理由的暴跌,一天之中下跌將近30%。緊跟著,全球市場恐慌彌漫,香港市場更是直接跌到被迫休市。但是,當時什么事情都沒有發生,既沒有恐怖的古巴導彈危機,也沒有神戶大地震,也沒有貿易摩擦。美國最著名的共同基金經理彼得·林奇,就在自己的幾本書里反復表示,自己當時完全不了解為什么下跌。
那么,這種下跌有什么實際意義呢?完全沒有意義。1987年的暴跌,被證明是一次完全無厘頭的暴跌(雖然美國股市在一天之內跌了將近30%)。在1987年暴跌之后,當時的點位被后來的歷史證明,是一個極好的買點。可惜的是,在那種彌漫全球的恐怖氛圍之中,沒有幾個人還敢出手。
當然,這里所說的預測市場下跌沒有意義,并不是說在所有的情況下,預測市場是否會下跌都沒有意義。在市場特別貴的時候,預測市場可能下跌,仍然有非常大的意義。比如,在2015年年中、創業板指數達到150倍PE(市盈率)的時候,預測這樣的市場沒有長期持有價值,是非常有意義的。
不過,當前的A股市場并不屬于這樣的情況。上證綜合指數已經回到2015年以來的低點,一些優質、低估值公司的估值,甚至低于2015年的低點。A股估值處于歷史最低區間,僅高于2008年的低點,長期來看的投資價值顯而易見。類似的標的在香港市場也比比皆是,有時候還有比A股市場更低的估值。在這種時候,投資者應當看到更多的機會、而不是恐慌。
正如人必須先蹲下、才能跳得高,拳頭必須先收回來、才能打出去一樣,每一個大牛市的開始,永遠是一個大熊市。森林燃燒以后產生的肥料,孕育了下一批樹木的成長。人們對于某種事物的極端痛苦,會導致社會在這方面的改進。可惜的是,絕大多數投資者難以參透其中的奧妙、難以忍住自己躁動的內心、難以抗拒旁人喧囂的呼喊,結果總是難免追漲殺跌,終究在這塵世的浪潮中身不由己、起起伏伏。
(作者系中歐價值發現基金經理)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責任編輯:陶然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