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投資家
作者 |?逸柳的知行之路
從查理芒格《1995年西科金融股東會講話》中我們有以下幾點啟發:
一是見步行步,抓住大機會。見步行步即看一步走一步(而不是走一步看一步,這種順序的差異會有截然不同的效果),機會不是我們事先能夠控制的,所以需要隨時保持觀察,當機會出現時才能抓住。
二是需要警惕追求“社會認同”的心理。這種心理下,人們很容易不知不覺就被騙了,這其實也是個人性問題,因為追求社會認同,所以人們會看到別人做什么,自己也會跟著去做,然后就陷入困境了。
三是當贏面很大的時候,要知道下重注。有時候需要根據當前的情況進行有選擇性的集中投資,重倉的決策不僅需要考慮取勝的概率,還要對自己的性情有一個深刻的認識——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承受波動帶來的痛苦的,而集中投資很有可能會帶來大波動。
接下來,讓我們詳細看看這年股東會講話內容,其中有很多是講投行(比較有爭議的所羅門的優先股)、保險等業務的,就不進行摘錄了。
一
我們并非永遠一分錢不借
如果我們看到特別好的機會,我們有可能借些錢進行投資。過去,我們借過少量資金用于投資。總的來說,在伯克希爾的文化中,我們對高杠桿采取敬而遠之的態度。這并不是說我們永遠一分錢不借。
查理·芒格,《1995年西科金融股東會講話》
我們都知道巴菲特和芒格在各種場合都強調不要借錢炒股,但是從上面的這段話可以看到,二老并不是教條式地遵循該原則,而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判斷。如果真的有“特別好”的機會,在安全范圍內借部分錢進行投資并不是不可以。
當然,作為能力一般、眼光一般的投資者,我們得認真思考“借錢做投資”背后的條件,第一是要有特別好的機會,好機會體現在收益高、概率高兩個方面;第二點則是借錢的額度必須要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杠桿別太大了。另外,還有一個隱藏的條件,就是具備像巴菲特、芒格那種眼光、耐心和控制力。
因為第三個條件非常嚴格,而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所以“絕對不要借錢炒股”這句話其實是很正確的(沒達到某個高度就別逞強,放棄自己無法把控的、危險的事情絕不丟臉)。
二
見步行步,抓住大機會
在過去十幾年里,伯克希爾并不是按照事先定好的計劃按部就班地發展,而是見步行步,抓住了兩三個大機會,才達到了今天的規模。相信將來伯克希爾仍然會見步行步,抓住大機會。至于伯克希爾的浮存金能否繼續增長,那就不好說了。如果伯克希爾能抓住大機會,它的浮存金將繼續增長。
查理·芒格,《1995年西科金融股東會講話》
如果用下棋作為對照的話,“見步行步”是看到對方走了棋之后,再決定自己該怎么走。投資的時候,也是這樣的一個順序,看著市場的反應之后,再決定自己的做法,針對什么樣的市場狀態,采取對應的行動,而不是說事先有某種固定的觀點,然后依葫蘆畫瓢地做。
價值投資,絕非是教條,其包含的是應對的一個總的指南,但是具體采取的措施,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判斷。
另外,我們需要區分“見步行步”與“走一步看一步”的差別,其實就是順序的不同,前者是看一步走一步,先評估再決策;而后者是先行動再反思。其差別大家可以細細體會。
“看一步走一步”顯然是更好一些,如果只知道“走一步看一步”,那么最后會栽很多跟頭,浪費很多時間。我們觀察老板和普通的員工的行為模式,老板們常常是“看一步走一步”,根據形勢判斷,并懂得學習別人的經驗;而普通員工,則更多是“走一步看一步”,在行動之前沒有一個目標。
三
追求“社會認同”,往往
讓人們容易被騙
騙局常常利用了心理學中所說的“社會認同”(social proof)現象??吹絻扇幻藥ь^做了,其他人就信了?!斑B高盛的董事長都參加了,還能有假嗎?”“連賓夕法尼亞大學都參加了,還能有假嗎?”。這種思維方式非常危險。自己有腦子不用,隨波逐流,盲目跟著別人走。
查理·芒格,《1995年西科金融股東會講話》
電信詐騙、網絡詐騙經常是一個社會關注點,被騙與否不是一個認知問題,常常是一個心理問題、人性問題,被騙的人往往不是因為缺乏知識,而在于沒有掌握應有的心理防御措施。
這里所說的“社會認同”心理是很常見的弱點,人們總是不知不覺地屈從于群體的觀點(而群體常常比較容易走向失控),實際上也是《烏合之眾》中描述的很多群體現象的一個底層邏輯。因為追求“社會認同”,人們潛意識中會做跟別人相似的事情,所以就有很多名人效應,打廣告為什么找明星也是這樣的道理。對方有名氣,或者有聲望,那么他們說的話、做的事情更容易被人相信(但你要仔細想想,其實對方也沒有啥特別的,很多地方還不如你呢)。
股市中我們最需要克服弱點之一就是隨波逐流、人云亦云,這種做法其背后也是來自于追求“社會認同”。
四
頻繁交易的投機
對社會沒有什么益處
投機行為對社會無益。瘋狂的投機行為甚至有可能給社會造成嚴重的危害。投機之風盛行不利于一個國家的長治久安。
在我們社會,很多優秀的人才整天坐在那交易紙片(股票),各種中間商像賭場的荷官一樣發牌和處理籌碼,這對我們文明有什么好處?我實在想不出來。
你去問商學院的金融教授,他們會說,交易越多越好。也是啊,沒了市場那么多的投機交易,金融教授還不失業了。
查理·芒格,《1995年西科金融股東會講話》
投機是一種財富轉移的行為,這個過程中并沒有創造財富,準確來講,是從總量上來看,沒有創造財富。當然,如果從分配的角度、從就業的角度,確實有一定的價值。
而從一個國家的長治久安的角度,投機交易越少越好,交易少了,也釋放出了更多的資源,可以做其他的事情,也能夠有更多的聰明人騰挪出來,而不是整天呆在股市算計社會中缺乏專業能力的普通人。
當然,利益相關者肯定會更喜歡更多的交易(我們大概可以猜測出之前的一些類似政策是什么人給領導們出的主意了),這樣他們可以在分配中獲得更多的利益。普通人做事情比較吃虧的一點,有時候還體現為缺乏利益代言人,領導們都比較忙,就需要有人傳達來自社會的聲音,而普通人的聲音很難被聽見和傳達(這可以說是人類社會的一個通?。?。
五
贏的概率非常高的時候,要下重注
只要我能受得了波動,同時持有三只股票就足夠了。我是通過粗略的計算和邏輯推理得出的這個結論。作為一個撲克玩家,我知道,贏的概率非常高的時候,要下重注。
我也很清楚,集中持股的波動更大。我知道自己是個心理承受能力很強的人。我從父母那里學會了在困難面前不低頭,我自己的性格非常適合集中持股這種方法。
我也確實吃到了波動的苦頭,查一下惠勒芒格合伙公司1973、1974年的收益率,你們就知道我那個時候有多狼狽了。其實,大跌的那兩年是在積蓄力量,沒有那兩年的磨礪,就沒有后來的爆發。
查理·芒格,《1995年西科金融股東會講話》
這里芒格說了集中持股的兩個條件,一是一定要贏面非常大,在勝算的概率非常高的情況下,可以“搏一搏,單車變摩托”。這條件很關鍵,如判斷不了,別下重注。
二是心理承受能力要足夠強。即便是確實勝算很大的時候,如果沒有過硬的心理素質,也不適合進行集中持倉。股市波動大,如果集中持倉,凈值的波動就更大,這個時候消息面上一有風吹草動,可能就會讓人受不了。財富的急速縮水,會給人帶來很大的精神和物質壓力。
當然,芒格在最后還提到了“拼勁”的作用,在評估之后,在確保沒有破產的前提下,敢于重倉也是一種勇氣;此外,吃過苦頭之后,心理承受能力也會有所提升。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