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2023年春節剛過,管理資產高達上萬億元的“中植系”,金融版圖就迎來變化。
掛牌近9個月,中植系旗下管理規模超700億元的公募基金——中融基金等到了“新東家”。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在掌舵人解直錕離世的一年多時間里,中植系的變動不止這一個。在金融、人事、上市公司版圖上,中植系都處在“大變局”之中。
中融基金被掛牌出售
中植系金融版圖不斷收縮
2月7日,上市券商國聯證券(601456.SH)發布公告稱,擬收購中融國際信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融信托”) 所持有的中融基金51%股權 。不僅如此,國聯證券還將通過協議受讓方式,收購上海融晟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融晟”)手中持有的中融基金49%股權。
如果順利,國聯證券預計斥資約30億元100%控股中融基金,獲取絕對控股權。
國聯證券透露,收購中融基金,正是因為后者的公募牌照。2月11日,允泰資本創始合伙人、首席經濟學家付立春向紅星資本局表示,在部分資源相對稀缺的情況下,通過并購等方式獲取公募基金牌照,是一個快速高效的手段。
中融基金是中植系金融板塊中的一部分,其大股東中融信托一直是中植集團的核心融資平臺,第二大股東上海融晟也屬中植系控股企業。
2022年6月,中植系掌舵人解直錕離世剛半年,中融信托就宣布掛牌轉讓中融基金。在中融信托控股股東經緯紡機(000666.SZ)的公告里,中融信托解釋了轉讓中融基金股權的原因:“促進業務回歸信托本源,削減非信托主業投資,未來凸顯信托主業定位,符合戰略發展規劃和長遠利益。”
值得注意的一個細節是,上述公告透露:“中融基金其他股東上海融晟將放棄優先受讓權。”也就是說,中融信托與上海融晟將手中所持有的中融基金股權全部出清,或意味著中植系放棄中融基金。
解直錕離世的一年多時間里,中植系金融板塊的變動不止這一個。2022年1月,中植系旗下四大財富管理公司“四合一”,正式整合為北京中植基金銷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植基金)。此后,僅有一家公司旗下基金銷售牌照保留,其他三家被予以注銷。
當時,這被市場解讀為,中植系金融板塊“減重”。短短5個月后,中融基金也被掛牌出售,中植集團官網顯示,其參股或控股的持牌金融機構有6家,中融基金就是其中之一。若中融基金股權轉讓順利,中植集團旗下的持牌金融機構數量將縮減為5家。中植系金融版圖進一步收縮。
高層變動不斷
有高管提前離職,有高管被調查
除了金融版圖變化,這一年間中植系在人事層面也變動不斷。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中植集團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王允貴已辭去多家中植系公司職務。
2022年3月3日,中植系控股公司康盛股份(002418.SZ)公告稱,王允貴申請辭去公司董事長等職務,辭職后,王允貴將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此時距離其任期結束還有約4個月。10天后,另一家中植系上市公司宇順電子(002289.SZ)也稱,收到董事王允貴的書面辭職報告。關于辭職原因,兩則公告沒有詳細講述,只稱是個人原因。
王允貴曾任國家外匯管理局綜合司、管理檢查司司長,擁有數十年的銀行、外匯等金融從業經驗,2016年加入中植集團。
中植系旗下上市公司的高層也生變動。2022年4月,ST天山(300313.SZ)換帥,原定任期2025年結束的馬長水辭去董事長一職。其辭職報告中提到,中植集團新的管理團隊高度重視風險管控在“投資+實業”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作用,安排馬長水協助分管風控中心,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繼續兼任公司董事長恐會顧此失彼,所以決定辭職。
一個月后,美吉姆(002621.SZ)董事長張樹林、財務總監李慧也因個人原因離職。
2022年6月,金慧科技(原名中植科技,08295.HK)公告稱,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蔣玉林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決定免去其職務,任命劉洋接任。據21世紀經濟報道,劉洋正是解直錕的外甥。金慧科技還在公告中強調,蔣玉林此次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與公司無關。
↑圖片來自上市公司公告
與此同時,宇順電子也稱,董事會于2022年6月初收到總經理周璐辭職報告,因工作安排需要辭去公司總經理職務,繼續在公司擔任董事長、董事等職務。
上市公司版圖生變
失去實控權、退市、虧損
掌舵人解直錕離世不到兩個月,中植系就失去了一家上市公司的實控權。
2022年1月,美爾雅(600107.SH)實控人發生變更。在此之前,中植集團通過全資子公司巖能資本間接控制美爾雅7339萬股的股份,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20.39%。
此次變更,巖能資本將其持有的天津絲路42.5%股權轉讓,天津絲路持有美爾雅集團100%股權,而美爾雅集團為美爾雅的控股股東。交易后,湖北百佳新高置業有限公司成為美爾雅的間接控股股東,鄭繼平成為美爾雅的實控人。
1個月后,美爾雅公告稱董事會收到武建華、喬世峰、張一的辭職報告,三人申請辭去公司董事職務。有市場聲音稱,這是“中植系”人的撤退。
寶德股份也是中植系的一員。其不僅是首批登陸創業板的28家企業之一,也是陜西首家創業板上市公司。但因業績虧損,多次轉型失敗后,寶德股份在2022年6月被摘牌,終止上市。
在解直錕離世前,其控制的上市公司有8家,分別為宇順電子、ST天山、準油股份(002207.SZ)、凱恩股份(002012.SZ)、美吉姆、康盛股份、美爾雅、融鈺集團(現名皓宸醫療,002622.SZ)。
梳理業績發現,過去一年,多家上市公司虧損。
ST天山在今年1月20日發布公告,預計2022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3300萬元-4200萬元,上年同期為虧損2730.26萬元。其解釋稱,公司收入減少的主要原因是受疫情影響,公司活畜業務收入下降較多。不僅如此,ST天山還面臨著退市風險。
1月30日,宇順電子也發布了2022年業績預告,1-12月預計續虧,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2350.00萬元-2800.00萬元,凈利潤同比下降7.66%至增長9.64%,預計營業收入為1.25億至1.45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宇順電子已經連虧3年。
此外,準油股份、美吉姆、美爾雅、皓宸醫療均預告2022年業績虧損,只有康盛股份預計盈利。
責任編輯:楊紅卜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