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債券雜志
粵港澳大灣區橫跨廣東和港澳,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金融業發達,債券市場參與者豐富。廣州南沙、珠海橫琴、深圳前海和河套等四大粵港澳合作區搭建了豐富的合作渠道,使得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具備諸多政策優勢。為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各項規劃政策實施,本文提出粵港澳大灣區債券市場高質量發展路徑的建議方案,以期凝聚智慧,助力其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粵港澳大灣區 債券市場 高質量發展 發展建議
粵港澳大灣區(以下簡稱“大灣區”)金融業發達,其債券市場體系既涵蓋境內債券市場屬地廣東的各類參與者,也包括香港、澳門債券市場,并形成了各自的發展特點。
大灣區債券市場發展概況和機遇定位
(一)廣東機構是境內債券市場的重要參與力量
2023年,廣東債券2發行規模為2.81萬億元,占全國10%;截至2023年末,廣東(含深圳市)政府債券存量規模近2.95萬億元,位居境內地方政府債券規模首位3。同年,廣東金融機構的債券現券交易和資金融入規模位列各省(區市)首位;廣東公募基金和理財公司的固定收益類資產管理規模在全國占比分別約為1/3和1/4。4深圳證券交易所和中央結算公司深圳分公司等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為債券市場高質量發展和多項創新試點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香港發揮了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離岸人民幣中心的重要作用
截至2023年末,香港債券市場存量規模近1萬億美元,連續10余年成為亞洲發行人安排發行國際債券的重要地點5。香港是聯通境內和國際債券市場的重要橋梁,在“全球通”直接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以下簡稱“全球通”)模式下,獲準入市投資境內債券市場的境外機構約37%注冊地為香港;通過香港債券通“北向通”的投資交易規模持續增長,2023年日均交易量約400億元6;2021年香港債券通“南向通”開通,實現債券雙向投資。香港是全球最主要的離岸人民幣中心,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地方政府及各類市場主體赴港發行債券,進一步完善了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
(三)澳門債券市場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澳門自2018年起開始培育建立債券市場,在各方支持下快速完成發行登記和中央證券托管體系構建,中華(澳門)金融資產交易股份有限公司(MOX)和澳門中央證券托管結算一人有限公司(MCSD)相繼成立。澳門正在推動制定《證券法》,包括支持中央證券托管系統(CSD)的法律地位和運作;實現債券公開發行程序由審批制到注冊制的轉變;致力于推進與區域及國際CSD機構合作。截至2023年末,共有超5677億等值澳門元債券在澳門發行或上市7。
(四)大灣區債券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機遇與定位
202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時指出,要“使大灣區建設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2023年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要“促進債券市場高質量發展”“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著力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穩步擴大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澳門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健全香港、澳門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機制。”
結合政策引領和大灣區特色,建議大灣區債券市場的高質量發展路徑為:圍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和跨境金融,力爭成為債券市場先行先試創新平臺、標桿引領和示范窗口。
科技金融:完善科創債券機制和技術賦能模式
(一)大灣區支持科創企業融資
大灣區內金融機構積極提供科技金融服務。一是科技企業股權投融資活躍。截至2023年末,廣東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數量為2600余家,管理基金數為1.2萬余只,居全國第一8;香港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港交所”)自2023年起允許“無收入、無盈利”科技企業在香港上市。二是科技行業貸款規模快速增長。2023年末廣東全省高新技術企業貸款余額為2.20萬億元,同比增長22%9。三是科創債券品種有所創新,豐富了科創企業融資工具。
(二)大灣區科創債券市場仍有發展空間
由科創企業直接發債的市場存在擴容潛力。2017年12月,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全國首單非公開發行創新創業可轉換公司債券“價值轉S”。2022年5月,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及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分別推出科技創新公司債券、科創票據品種,全年發行合計規模超千億元。
(三)發展建議
一是構建同科技創新企業特點相適應的科創債券市場體制。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以進一步提升透明度;探索試行“發行人付費、投資者選擇”的中介選聘機制,降低利益沖突風險。
二是探索以技術賦能科技企業融資。以隱私計算賦能科創企業多維數據采集,實現“數據不動算法動”,保障信息安全;以區塊鏈賦能數據監測,實現數據可審計、可追溯、不可篡改;以人工智能算法助力構建企業風險畫像,促使各方更好地進行風險識別與價值發現。
綠色金融:先行先試推動標準和規范建設
(一)大灣區支持綠色債券產品創新及標準化建設
大灣區積極支持綠色債券發行和品種創新。2018年起,香港特區政府陸續推出綠色債券相關計劃,促進市場擴容。2020年,中國人民銀行等四部門發布《關于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鼓勵區內企業利用港澳平臺開展綠色項目融資。廣東和深圳金融管理部門出臺補貼政策,支持綠色債券發行,鼓勵品種創新。大灣區也在積極探索社會責任債券、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轉型債券等債券品種的創新發展。2016至2021年,大灣區綠色債券市場規模10整體呈現快速上升態勢。2023年大灣區合計發行2115.19億元綠色債券,其中廣東占比23%,香港占比66%,澳門占比11%。
大灣區先行先試推動環境信息披露標準和規范建設。《意見》提出探索在大灣區構建統一的綠色金融標準。廣州出臺規范推動環境信息披露標準互認互鑒,深圳在國內率先要求金融機構披露量化環境信息,港交所要求發行人按照“不披露就解釋”的原則披露企業環境影響等環境、社會效益和公司治理(ESG)信息。
大灣區積極建設環境效益信息平臺,推動各類環境信息集中展示和披露。廣東推動建設地方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系統,為當地金融機構展示發布相關報告提供統一渠道。金融基礎設施方面,中央結算公司深圳分公司建設運營中債-綠色債券環境效益信息平臺,覆蓋境內全品種綠色債券及港澳、離岸人民幣綠色債券全生命周期環境效益數據;港交所建立可持續及綠色交易所STAGE,為投資者提供相關產品信息;MOX在其官網打造綠色及可持續金融平臺板塊,提供集中展示渠道。
(二)大灣區環境效益信息披露情況
2020—2023年大灣區綠色債券發行前環境效益信息披露完整度呈逐年上升趨勢11。
目前廣東和港澳環境效益信息披露各有特色。廣東遵循內地市場要求,主要依據相應債券主管部門和自律組織要求進行披露。深圳在國內率先探索將中債綠色指標體系拓展應用至全類金融的綠色投融資活動,國家開發銀行深圳分行、一創證券等機構已實際應用。港澳地區發行上市的綠色債券主要遵循國際資本市場協會(ICMA)發布的《綠色債券原則》或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BI)發布的《氣候債券分類方案》的要求進行披露。中央結算公司深圳分公司正在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指導下積極探索大灣區綠色標準互認兼容,為境內外綠色金融發展提供先行先試樣本。
(三)ESG指標和綠色債券指數體系日益豐富
綠色金融市場的蓬勃發展也促進了綠色價格指標服務的豐富,包括ESG評價、ESG基礎信息庫、主題概念指數、資產認證及氣候風險工具等。
以中央結算公司的中債ESG體系為例,中債ESG結合國際主流框架,充分融合中國國情與資本市場特點,已實現對9000余家境內A股上市公司和債券發行人的全面覆蓋,可應用于投資組合構建、風險監測及金融產品創新等多個業務場景。
債券指數產品方面,中央結算公司于2021年編制發布了全市場首只大灣區綠色債券指數,并在MOX等境外交易所網站上展示,助力提升我國綠色債券市場的國際影響力。
(四)綠色債券擔保品管理初見成效
中央結算公司充分調研國際經驗,在結合國內綠色債券市場實際的基礎上,于2022年率先提出綠色擔保品管理理念,在境內債券市場首創“標準化綠色債券擔保品池”和“合格擔保品范圍擴容”模式。
“標準化綠色債券擔保品池”模式以第三方擔保品管理為核心,由中債擔保品業務中心將零散的高品質綠色債券整合形成統一的資產池并動態維護,實現風險敞口安全性、資產管理高效性及綠色效應顯著性等多個方面的平衡。截至2023年末,納入綠色擔保品池的債券規模已經達到7959億元,其中大灣區發行人發行的債券合計857億元,實現了大灣區各類綠色投融資主體的良性合作循環。
“合格擔保品范圍擴容”模式是由中債擔保品業務中心聯合市場主要的質權方機構,定向推進其合格擔保品范圍擴容,納入優質綠色債券擔保品,將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帶入金融市場業務各個環節。截至2023年末,共有超過120家機構參與,管理中擔保品余額為1025.90億元,其中大灣區機構26家,管理中擔保品余額為139.12億元,發揮了較好的先行先試引領作用。
(五)發展建議
一是推動綠色債券市場發展擴容。創新綠色債券投融資業務考核激勵機制,支持綠色債券評估認證等第三方機構發展,推動轉型債券、社會責任債券等品種在大灣區的創新發展,助力大灣區綠色金融標準互認及與國際接軌。
二是完善環境效益信息披露機制。打造大灣區統一的信息披露平臺,基于大灣區綠色債券環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標體系,量化展示大灣區綠色債券投資項目對環境效益的貢獻,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
三是鼓勵和支持ESG可持續金融產品創新和應用。適時完善ESG考核機制,加強對ESG指標產品的推廣應用,鼓勵境內ESG金融產品的國際化應用,逐步形成和擴大綠色債券及ESG債券擔保池。
普惠金融:完善中小企業融資多層次渠道
(一)大灣區普惠金融持續發展
廣東普惠金融初具體系。截至2023年末,廣東銀行業金融機構用于小微企業的貸款余額為4.89萬億元,支持小微企業戶數為225.65萬戶12。騰訊、微眾銀行等深圳代表性企業創新普惠服務,助力全國普惠金融發展。
香港普惠金融較為發達。2023年,香港金融普惠性在全球42個市場中位列第二。
澳門金融服務借助后發優勢逐步完善。2021年,澳門相繼推出“聚易用”聚合支付服務和“過數易”快速小額跨行轉賬服務。
(二)零售債券、跨境投資等個人投資產品日益豐富
廣東地方政府柜臺債發行規模位居全國首位。廣東省政府2023年發行柜臺債36.8億元,歷年累計發行地方柜臺債115.5億元,規模位居全國首位。目前廣東及深圳地方政府債券可上柜臺流通。
香港零售債券市場較為完善。香港特區政府自2011年推出通脹掛鉤債券等零售債券發行計劃,香港按揭證券公司、機場管理局、地鐵公司等自1999年起陸續發行零售債券。
“跨境理財通”先行先試,拓寬大灣區居民跨境投資渠道。截至2023年末,兩岸投資者共計6.92萬人,跨境投資余額為51億元,主要是內地居民投資港澳銀行存款13。2024年2月,“跨境理財通”2.0業務細則實施,帶動投資者數量和跨境投資余額雙增長。
(三)中小微企業發債等多層次融資渠道逐步完善
直接融資方面,2007年,首單中小企業集合債“07深中小債”發行,由深圳市20家中小企業共同募集10億元資金。
間接融資方面,截至2023年末,廣東銀行機構累計發行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共計4386億元,其中2023年發行511億元,同比增長65%。
(四)發展建議
一是推動多層次債券市場發展。由區域內金融基礎設施提供研究、業務和技術支持,探索試點建設高收益債券市場,在機制與技術保障下穩慎打開發行門檻,為中小企業打開融資新路徑。
二是擴大柜臺債券發行規模。適時探索豐富政策性金融債等發售渠道和平臺,增加柜臺發售比例。
三是增強債券市場募集資金投向普惠性。推動資金更多投向“三農”、小微企業服務、民生保障等普惠領域。
養老金融:發揮債券市場作為重要投融資渠道作用
(一)大灣區開展養老金融先行先試探索
廣東金融機構在養老金融方面開展多項先行先試。截至2023年末,廣東19家銀行保險機構共上線74款養老金融試點產品,累計服務10.5萬名群眾。2023年廣東省政府發行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投向養老行業的規模近2億元。
香港特區政府自2016年開始發行銀色債券,旨在為年滿65歲的本地居民提供投資產品,截至2023年末已累計發行1570億港元14。
(二)大灣區金融機構通過債券市場助力養老金融產品
2021年,建信理財、招銀理財首批在深圳開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首批產品為5年期封閉運作固定收益類產品,主要投向債券市場低風險長期限標的,業績比較基準5.8%~8%。截至2023年末,基金行業受托管理各類養老金規模合計2.4萬億元,其中固定收益產品占比約90%,廣東金融機構管理規模占比約1/3。
(三)發展建議
一是推動債券市場更好地支持養老產業發展。地方政府可發專項債券支持養老產業項目建設,支持優質養老服務企業發債融資,審慎探索由運作成熟、未來現金流穩定的養老服務項目發行資產支持證券。金融機構可發行專項金融債以支持養老企業發展。
二是開展養老金融產品創新。大灣區內各市場可相互借鑒經驗,如借鑒香港銀色債券相關經驗,探索于內地推出面向老年人群的零售債券或定向柜臺債券,促進養老金融產品多樣化。
數字金融:成為科技賦能債券市場的創新基地
(一)金融科技賦能大灣區產業發展
大灣區產學研深度融合,在資本市場科技、信貸科技等細分領域應用成果顯著。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在深圳設立深圳金融科技研究院,開展數字人民幣錢包研發、跨境支付研究和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建設等工作;中央結算公司在深圳設立金融科技創新中心(區塊鏈創新實驗室),探索推動金融科技在金融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中的應用。
(二)區塊鏈已在債券市場形成創新應用
大灣區的金融基礎設施積極探索將區塊鏈應用于債券市場創新發展。2022年,作為國家區塊鏈創新應用試點單位,中央結算公司推出國內首個區塊鏈數字債券發行公用平臺,支持首批數字債券成功發行,填補了境內金融基礎設施應用區塊鏈服務數字債券發行的空白。2023年,中央結算公司發布《中債區塊鏈數字債券發行平臺規范》《中債區塊鏈數字債券發行平臺接口規范》,形成區塊鏈支持債券全生命周期的業務方案。
2021年,香港金管局和國際清算銀行啟動代幣化綠色債券的模擬測試(Genesis項目)。2022年,香港金管局探索使用區塊鏈技術實現債券代幣和現金代幣的券款對付(DVP)結算(Evergreen項目)。2023年,香港金管局支持香港特區政府發售全球首批代幣化綠色政府債券,并探索使用區塊鏈支持二級市場買賣交易和付息兌付業務。
(三)大數據分析賦能眾多債券業務場景
大數據分析和戰略計量模型持續賦能政府債券發行管理。中央結算公司承接的世界銀行技術援助項目“國債管理戰略計量分析”研究成果,此前為國債的發行期限結構設計提供參考,近年來進一步嘗試應用于地方政府債券領域。中央結算公司深圳分公司利用大數據分析搭建“地方政府債券智慧分析系統”,為各地財政部門進行政府債券承銷商評價和遴選提供參考。
可擴展商務報告語言(XBRL)15技術被應用于債券信息披露環節。中央結算公司實現金融債存續期信息披露XBRL項目試點落地,助力提升信息披露的標準化和數字化水平。深圳證券交易所也已推出XBRL平臺應用于公司債券等信息披露。港交所也將香港XBRL納入政策議程。
(四)人工智能、大模型和隱私計算技術具備較大應用潛力
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大大拓展了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如智能客服、智能風控等。大模型是人工智能新一輪爆發的轉折點,大灣區機構已開展相關探索。隱私計算等技術日益成為維護金融數據安全的重要手段。
(五)發展建議
一是探索區塊鏈技術在債券市場的應用。探索區塊鏈支持債券全生命周期業務,提升各環節業務的智能化水平。推動區塊鏈系統和傳統系統融合發展,將區塊鏈系統作為創新試點的重要載體和傳統系統的重要備份。建立區塊鏈數字債券標準體系并申報地方標準,為制定行業標準、國家標準提供基礎。完善區塊鏈數字債券相關配套制度,可以考慮將大灣區作為區塊鏈數字債券和數據跨境流動的先行先試區,出臺相應的支持政策,更好地培育內地區塊鏈數字債券生態。
二是探索人工智能、隱私計算在債券市場的應用。深化成熟人工智能技術的規模化應用,推動多種技術融合,拓展應用范圍。推動大模型技術在大灣區的難點突破和試點應用,遴選典型業務場景進行大模型應用的試點探索,與大數據分析、知識圖譜等技術互補,增強大模型的可解釋性;研究大模型安全合規使用方式,本地化部署應用保證國家金融安全;建設金融行業大模型評估標準,解決大模型選型評估難的問題;打造良好的債券行業數據生態,匯集債券市場全量數據建設債券領域大模型。探索隱私計算在債券數據要素流通中的應用,建設基于隱私計算技術的債券數據生態基礎設施,保障債券行業數據生態安全性。規劃建設公用平臺,作為債券市場數據生態建設的基本支撐。
三是探索大數據分析在債券市場的應用。擴展利用XBRL技術推動信息披露透明化、智能化,完善配套制度體系,形成可落地的高質量語言標準。探索以數據分析賦能科創企業債券融資,對科創企業的水電、稅務、社保等大數據進行多維分析,提供價值評估、風險預測、智能投顧等賦能支持,解決信息不對稱等市場痛點,助力打造可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的高收益債券市場。
跨境金融:打造對外開放和互聯互通的示范窗口
(一)大灣區金融基礎設施持續深化互聯互通
跨境債券發行日益頻繁。境內發行主體和境外發行主體分別在離岸市場、境內市場發行數千億元人民幣債券。
跨境債券信息披露初露頭角。中央結算公司和MOX聯合推出“債券信息通”,將境內債券信息通過境外平臺面向全球投資者展示。中央結算公司聯合市場專業平臺推出“債券一級市場直通車”服務,進一步便利境內外投資者參與一級市場分銷。此外,深圳證券交易所推出“大灣區債券平臺”,試點跨境債券產品掛牌和信息披露。
債券市場跨境互聯互通日益深入。2010年以來,中央結算公司以“全球通”模式服務包括港澳投資者在內的境外投資者。2017年,境內債券中央托管機構與香港債券中央托管機構(CMU)互聯,服務境外投資者通過香港“債券通”模式間接投資境內債券市場。2021年以來,中央結算公司在國家管理部門的指導下,支持澳門CSD系統建設,澳門CSD機構正式啟動運營。
(二)人民幣債券在大灣區具備擔保品跨境互認的良好環境
2024年2月,香港金管局宣布將債券通“北向通”項下的人民幣國債、政策性金融債納入人民幣流動資金安排合格擔保品名單,這是首次在離岸市場確立境內債券的擔保品功能,有利于提高人民幣債券資產的國際認可度。在大灣區經貿往來頻繁、跨境金融場景眾多的背景下,構建粵港澳跨境擔保品互認機制,將有助于降低跨境交易成本,并助力人民幣國際化。
(三)大灣區已具備探索在債券跨境結算中應用數字貨幣的基礎
2017年,中國人民銀行和香港金管局相繼在深圳和香港啟動數字貨幣研究項目,隨后和阿聯酋央行、國際清算銀行(香港)創新中心共同進行多國央行數字貨幣橋項目,旨在探索建立基于央行數字貨幣(CBDC)的跨境支付多邊合作機制和新型跨境支付基礎設施。
(四)發展建議
一是完善大灣區跨境債券發行安排。支持符合條件的內地及港澳機構跨境債券融資,促進熊貓債、自貿債、點心債、蓮花債等品種百花齊放。完善大灣區金融基礎設施跨境發行安排,鼓勵大灣區各債券發行平臺債券信息互相展示和掛牌。提升大灣區信息披露數字化水平,逐步推進XBRL標準的統一,便利跨境發行的信息披露。完善跨境發行場景下的穿透監管安排,根據管理部門和發行人的要求,匯集跨境發行數據,服務穿透式監管。
二是健全大灣區債券市場跨境金融服務體系。探索境內債券市場互聯互通的新模式,通過跨市場直通式處理提升交易結算效率。持續深化境內與港澳債券市場的互聯互通,構建和拓寬三地之間雙向投融資的渠道。探索數字貨幣在債券跨境結算中的應用試點,鼓勵大灣區基礎設施對接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創新數字貨幣在跨境支付領域的中國方案。加強境內外在金融創新領域的協同,可探索依托港澳在境外先行試點,待方案完善、條件成熟后,穩慎向境內推廣。
三是擴展大灣區擔保品跨境互認。加強基礎設施互聯和核心機構合作,為擔保品的跨境應用提供系統支撐。構建以第三方擔保品管理模式為核心的擔保品互認渠道,進一步推動“全球通”、香港“債券通”模式下人民幣債券擔保品應用。探索拓寬人民幣債券作為擔保品在回購、衍生品、流動性管理等更加豐富場景的綜合應用。
注:
1.課題組成員為中央結算公司宗軍、吳程彧、馮源、唐華云、程振華、周嘯馳、周雙雙、李雨珊、唐國恒、全玨丞、沈英格、鄧今金、包夢倩、許思萱、陳婧、郝敏莊、李東升、陳城城、段怡然、戴景明、郭惠娥、高蘭蘭、陳森、商瑾、黃靜賢、魏曉寧、趙怡、王瑋璇。
2.包括廣東省(含深圳市)政府、金融機構及非金融機構發行的債券。
3.本文數據如未另外標注,均來自中國信息網及萬得(Wind)。
4.數據來源:Wind、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各基金和理財公司網站。
5.數據來源:國際資本市場協會(ICMA)統計數據。
6.數據來源:債券通公司統計數據。
7.數據來源:根據MOX統計數據。
8.數據來源: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
9.數據來源:廣東省地方金融管理局。
10.本文所指的大灣區綠色債券市場范圍及數據口徑:在廣東省內注冊的主體發行的貼標綠色債券,在港交所上市的綠色及可持續債券,以及在MOX發行上市的綠色及可持續債券。相關統計數據來源于中債-綠色債券環境效益信息數據庫、ICMA官方網站,以人民幣計量。
11.根據中債-綠色債券環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標體系和綠債數據庫展示的數據對大灣區環境效益信息披露情況進行測算。2023年,廣東有92.1%的綠色債券 在發行前披露了環境效益信息,香港為31%,澳門為6%。
12.數據來源: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廣東監管局。
13.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官網。
14.數據來源:香港金管局。
15.XBRL是一種財務及信息電子通訊的計算機語言,可對數據內容添加標記,相較于PDF和Excel文件,具備方便企業內外部信息報送、處理與轉換的特點,已成為全球廣泛使用的信息交換語言。
參考文獻
[1] 吳程彧,祁暢,全玨丞. 探索孵化“債券科創板”助力創新驅動發展[J]. 金融博覽(11).
[2] 吳程彧,周雙雙,丁杭超,全玨丞. 探索科技賦能粵港澳大灣區高收益債市建設 支持民營經濟發展[J]. 債券,2023(10).DOI: 10.3969/j.issn.2095-3585.2023.10.013.
[3] 中央結算公司科創債課題組. 建設中國高收益債券市場的大數據賦能建議[J]. 債券,2023(1).DOI: 10.3969/j.issn.2095-3585.2023.01.015.
責任編輯:趙思遠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