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金融雜志
C
nfinance
編者按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作出了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2035年遠景目標。為此,本刊開設“聚焦‘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專欄,約請金融監管部門、金融機構領導和業內專家,結合金融業和金融市場發展,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進行解讀,總結“十三五”金融發展成就,對“十四五”和2035年金融發展進行展望。
作者|張瑞懷「中國人民銀行南昌中心支行行長」
文章|《中國金融》2021年第4期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順應新時代發展要求、更好應對國內國際錯綜復雜形勢的時代選擇,也是加快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在新發展格局下,江西省優勢凸顯、態勢良好,全省金融業順勢而動,揚帆啟航。?
精準補接“產業鏈”,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國內大循環一個重要的特征就是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在引導各地因地制宜、發揮比較優勢、優化產業布局的同時,充分挖掘產業結構區域間梯次轉移的空間潛力,積極培育內陸地區承接沿海地區產業遷移和延伸的能力。江西對接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在推動沿海與內陸產業鏈與供應鏈的協調鏈接方面,區位優勢顯著。在有序承接基礎上,江西注重提升產業鏈整體競爭力,實施了“2+6+N”產業跨越式發展五年行動計劃,將有色金屬、現代家具、汽車、紡織服裝、文旅、商貿物流等14條產業鏈確定為省領導掛點擔任鏈長的重點產業鏈。區域協同發展推進下的產業轉移和產業鏈固鏈、強鏈和補鏈,為供應鏈金融創新提供了市場機遇。
一是精準把握市場定位。及時對接省政府確定的14個省領導擔任鏈長主抓的產業鏈上核心企業和配套企業,通過產品創新、內外聯動提供全產業鏈金融服務,鍛造產業鏈長板,補齊產業鏈短板。在供應鏈的市場定位上,既體現市場的無形之手作用,也體現政府的有形之手作用。二是抓住主要矛盾,以點帶線,帶活整個鏈條。核心企業一著棋活,全鏈條滿盤皆活。突出省內江銅等產業鏈核心企業的金融支持,加強核心企業信用傳導,為上下游企業提供集成化金融解決方案。三是堅持以創新為引領。運用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和“企業收支流水”大數據平臺,強化應收賬款確權,鼓勵發展供應鏈金融產品,提升應收賬款票據化水平。繼續深化銅供應鏈金融服務等融資模式創新。
打造科技“制高點”,激發科技創新動力源泉
江西作為中部欠發達省份,一方面,有著傳統經濟轉型升級的現實需求;另一方面,也面臨著新技術革命催動下的科技趕超壓力。近年來,江西省全面推進“互聯網+”,做大做強VR、移動物聯網、5G、北斗應用等數字產業,努力打造數字經濟發展制高點。截至2020年11月末,全省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0.2%、9.2%,創新驅動水平不斷提高。在科技創新大潮滾滾推動下,金融服務科技迎來新一輪發展空間。
支持科技型企業發展,固然具有很大市場潛力,但也會面臨一定金融風險。但如果科技不自立自強,經濟則會面臨“卡脖子”風險。我國金融首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只有站在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高度,防控好微觀創新主體的金融風險,這樣才能把問題看得深、把得準。直面風險是勇氣,防控風險是水平。一是要在創新中破解風險。探索設立科技企業信貸風險補償基金,完善科技金融風險補償機制。豐富服務科技發展的保險業機構體系,發揮保險業的風險分擔功能。二是構建多層次融資體系,統籌運用多種市場分擔風險。開發知識產權質押等適合科技企業發展特點的金融產品,提供債權與股權相結合的多種融資服務。鼓勵發展創業風險投資,支持高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積極培育江西科技企業利用科創板市場和銀行間債券市場等開展直接融資。三是聚焦“新基建”和數字經濟發展,助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帶動傳統經濟轉型升級,新舊動能持續轉換,依托實體經濟發展化解風險。四是堅持內因主導,強化金融自身抗風險實力。鼓勵金融機構充分利用5G產業發展,打造綜合性數字金融服務平臺。構建符合科技企業發展的金融組織體系、業務流程和考核評價體系。加快培育科技金融中介服務體系。
實施綠色“新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江西作為生態基礎較好、資源環境承載強的地區,被納入首批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在“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長江經濟帶戰略中,江西肩負著重要歷史使命。近幾年,江西抓住國家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的機遇,以贛江新區為依托,大力推進金融支持綠色產業發展和支柱產業綠色轉型升級,江西綠色金融發展指數近三年來穩居全國第一方陣。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綠色發展,綠色金融大有可為。下一步要總結宣傳贛江新區試點做法,形成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因地制宜向全省推廣,全面鋪開。
一是加快推動綠色金融試行標準落地。綠色金融標準體系是發展綠色金融的重要前提。在已有的《綠色企業認定評價辦法》探索經驗基礎上,落地實施抓好推動環境信息披露試點,督促全省法人城商行從2021年起按年編制金融環境信息報告。按照《綠色項目認定評價辦法》,充實綠色項目庫建設,推動綠色項目融資對接。二是加快推動生態財富轉化為經濟財富。推廣“畜禽潔養貸”“林農快貸”“古村落金融貸”等金融產品,大力發展綠色票據、綠色債券,通過金融資金撬動,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通道。三是加快推動解決環境權益交易機制不健全的問題。緊盯“碳中和”“碳達峰”目標,推動實行排污許可制,協同各方政策,健全環境權益交易機制,積極發展排污權抵押貸款、碳交易融資等創新工具。四是加快推動國際合作不斷深化。例如,中航信托加入中英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試點工作組,江西銀行、九江銀行成為觀察員。九江銀行成為全國首家簽署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負責任銀行原則》的城商行。積極引導金融機構與國際金融公司、世界銀行、歐洲投資銀行等開展能效項目融資、直貸業務等合作,支持節能減排項目。
推動開放“再擴大”,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新發展格局絕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江西雖是內陸省份,但改革開放的步伐從未停息,在積極參與國內長江經濟帶、中部地區崛起和長三角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同時,站在地球儀旁邊思考贛鄱開放,主動融入全球化,共建“一帶一路”,在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2020年前11個月全省外貿進出口同比增長14.9%,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3.1%。2020年4月,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江西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江西再次站在改革開放新高點。?
開放的江西需要開放的金融支撐。一是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境外發債,積極為“一帶一路”及走出去大型企業和大型項目設計融資方案、組建銀團貸款、簽署授信合作備忘錄,運用科技手段開展跨境金融創新,加快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和擴大服務半徑。二是鼓勵地方金融機構積極申請外匯自營業務、離岸銀行業務、設立境外子公司、QDII等外向型金融牌照和業務資質,促進資金融通和貿易暢通。三是加強跨境風險管理意識。在積極支持江西企業走出去的同時,嚴格落實客戶質量把關措施,認真考察境外風險和信用狀況,合理管控跨境風險,幫助企業做出審慎的投資決策。
夯實農業“壓艙石”,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農業穩,天下安。加快農業農村現代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之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更是明確強調要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江西是農業大省,土地資源豐富,糧食產量連續七年穩定在430億斤以上,形成了糧食、畜牧、水產、果蔬四大千億元規模產業。蓬勃發展的三農形勢,既對農村金融服務提出了新要求,也為農村金融發展創造了新機遇。
?一是在支持目標上要盯住種子和耕地。圍繞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創新金融產品,建設農作物種質資源庫項目。推進農村兩權貸款增量擴面,促進高標準農田集約經營,全方位服務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二是在支持對象上要突出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廣農戶信用信息聯網核查系統,通過破除信息不對稱瓶頸促進三農信貸產品創新,降低融資成本,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三是在支持主體上要堅持涉農金融機構為主體、多種金融機構參與。鼓勵發展普惠金融工作站,填補農村金融服務空白。四是在支持政策上要抓住普惠金融改革創新機遇。以贛州、吉安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為重點,推動金融機構向基層延伸、金融產品向基層銜接、金融服務向基層傾斜,形成多層次、寬領域、廣覆蓋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以數字普惠金融為重點,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支持金融行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探索開發符合普惠金融原則的金融產品,提高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便利度。■
(責任編輯? 植鳳寅)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