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國銀行理財規模近26萬億元 資金大部分投向實體經濟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1月29日,由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0年)》顯示,我國銀行理財市場規模已接近26萬億元,資金大部分投向了實體經濟。
截至2020年底,我國銀行理財市場規模達到25.86萬億元,市場規模超過信托、基金和保險。2020年累計為投資者兌付收益9932.5億元,同比增長7.13%。
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董事長 馬忠富:從目前來說,銀行業理財在我們國家各種資管行業產品中,應該說是規模最大的,投資者覆蓋面也是最廣的,已經成為豐富我們國家居民投資非常重要的渠道,也增加了我們居民財產性的收入。
銀行理財的投資者主要以個人投資者為主。截至2020年底,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為4162.48萬,其中個人投資者占比達99.65%。
統計還顯示,2020年底,全部銀行理財資金的85%以上都投向了實體經濟。
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董事長 馬忠富:去年,銀行理財產品通過投資債券、非標準化債權、未上市股權等資產,實現理財資金與實體經濟融資需求的有效對接,理財產品支持實體經濟資金規模達22.21萬億元。
銀行理財產品投資門檻低,相對于其它理財方式,整體來說更加穩健。但是,也曾出現一些風險。對此,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加大力度規范銀行理財,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監管部門將根據資管新規的要求,嚴肅查處剛性兌付、多層嵌套等違法違規行為。
銀保監會創新部主任 楊東寧:堅持將是否有利于支持實體經濟,是否有利于防范金融風險,是否有利于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這樣的三個有利于作為衡量標準,堅決打擊偏離實體經濟需求,追求短期效益,信息披露不透明,規避金融監管的“偽創新”“亂創新”行為。
統計顯示,中低風險的銀行理財產品最受歡迎。對此,楊東寧表示,今年將更加注重保護理財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銀保監會創新部主任 楊東寧:銀行機構和理財公司要把投資者適當性作為業務的核心環節,準確評估風險偏好和實際承受能力,把合適的產品銷售給合適的投資者,同時重視幫助投資者樹立科學的風險觀和收益觀,合理塑造投資預期。
(編輯 陶夢琪)
責任編輯:戴明 SF006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