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三亞·財經國際論壇于2020年12月11-12日在三亞舉行,中國國際經濟關系學會會長,中國進出口銀行原董事長、行長李若谷出席并演講。
從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世界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已經進入第十三個年頭,但我們并沒有看到通貨膨脹的出現,雖然經常有人提醒我們通貨膨脹就要來了,大量的資金沒有走向實體,而是股市繁榮,這種虛擬的繁榮到底能堅持多久,對經濟是好是壞?
“據我現在的觀察,全世界有70多億人口,有購買力的需求不到20億人,我覺得我們現在遇到了全球需求不足的問題。在全球化經濟形勢下,有沒有可能做一個全球的資產負債表,做一個全球的資金平衡表,來看看到底是需求不足還是供應不足。”他提出。
除了中國以外,世界主要經濟體今年都將是負增長,有些國家明年年底之前可能走出這個困境,還有許多國家要到2022年才能恢復以前的水平,而國際貿易要恢復到以前的水平是困難的。
在外部環境不理想的情況下,我國的一枝獨秀能維持多久?“李若谷表示,實際上我們面臨的很大問題,一個是就業,一個是稅收。因為經濟不發展,就業很難恢復,稅收也很難上升。我們現在說的就業,是將近3億人的農民工。”
由于我國目前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人均消費水平都遠低于發達國家,疫情爆發后,消費受到重創大幅度下滑,至今仍然沒有恢復,內需推動經濟增長乏力,三架馬車只剩下投資尚可,但我擔憂的是,這種投資有沒有可能再次出現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的情況。
“經濟發展遇到困難就會影響收入的上升,稅收的增長,反過來會影響信心和消費。貨幣政策現在已經很難再發揮更大作用了,而財政政策有利于稅收的增加,否則就要增加赤字。全世界目前大約都是用增加財政赤字的辦法來救助家庭和企業,但我們是否愿意這樣做呢?換句話說,我們是否有意愿或有能力大幅度增加財政赤字呢?”他說道。
世界進入數字經濟和信息時代,它將給世界的發展和人類帶來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目前對積極的一面談論的比較多,比較樂觀,而對消極的影響忽略了,例如在大力發展數字經濟、AI系統、實現無人駕駛、無人商店、網上銀行、數字銀行的同時,如何解決人類的就業問題?“所以我希望在發展數字經濟、AI經濟、信息經濟的同時,時刻警惕可能的不利影響,千萬不要造成人類毀滅自己的現象。”他說。
責任編輯:張文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