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柯志 時代周報財經新聞部編輯
近日,螞蟻集團和陸金所相繼登陸中美資本市場,巨頭動輒萬億資產規模引發外界關注。11月2日,監管談話讓金融科技話題再次升溫。
10月31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下稱“金融委”)召開專題會議,傳達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研究部署金融系統貫徹落實工作。值得關注的是,會議對金融科技這一近期焦點話題有所涉及,強調“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強金融普惠性”。
一周前,上海外灘金融峰會上馬云等嘉賓的主題演講,引發各界重新思考金融科技及其關聯的普惠金融定位。討論可謂激烈,如金融科技頭部企業究竟是普惠金融還是科技壟斷,或是披著科技外衣的高利貸?
首先要明確的是,發展金融科技不等于只發展部分頭部企業。
金融科技其實是一種比較廣泛的行業統稱,既包括螞蟻、京東數科、陸金所等有實質性金融業務的互聯網企業,也包括眾多傳統金融機構派生的金融科技公司,還包括成千上萬為金融行業服務的各類科技企業。
其次,不能管中窺豹,要認清金融科技的工具屬性。
多年以來,金融科技承擔金融創新的重要角色,事實上亦取得明顯進步,包括支付寶、陸金所,以及銀行系、保險系的金融科技公司為公眾帶來眾多便利和實惠的金融服務。
但無論哪一類金融科技創新,技術只是實現手段,究其本質還是金融服務。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基于此,凡是涉及金融業務的活動就應納入監管。
31日舉行的金融委會議指出,當前金融科技與金融創新快速發展,必須處理好金融發展、金融穩定和金融安全的關系。既要鼓勵創新、弘揚企業家精神,也要加強監管,依法將金融活動全面納入監管,有效防范風險。
最后,平衡“普”與“惠”的度,警惕技術壟斷、市場壟斷,形成店大欺客、尾大不掉的尷尬局面。
如前所述,金融科技獲得政策支持和認可,目的是實現金融普惠性目標。然而,金融科技發展不斷降低成本也帶來一些新問題,必須高度重視網絡安全、數據隱私、寡頭壟斷等風險挑戰,確保市場公平和金融穩定。
上述金融委會議指出,監管部門要認真做好工作,對同類業務、同類主體一視同仁。要健全公平競爭審查機制,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司法,提升市場綜合監管能力。
普惠金融,不僅服務對象要“普”,市場主體也要“普”。
郭樹清還在金融街論壇上表示,必須堅定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要發展大型超大型金融企業,也要培育中小型金融機構。既要有綜合經營的一站式機構,也要有特色化的專業機構。不同類型的金融主體堅守定位,取長補短,相互競合,共同構筑茂盛的金融森林。
失去實體經濟,金融將是無水之源、無本之木。如果說實體經濟是母體,金融是經濟循環的血液,金融科技則是輸血工具。
責任編輯:張文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