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郭曉潔 實習生寧一晗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德尚玉 廣州報道
今年5月1日,上海、深圳、北京三大證券交易所發布的《可持續發展報告(試行)指引》(以下簡稱《指引》)將正式施行。上證180、科創50、深證100、創業板指數的樣本公司,以及境內外同時上市的450余家公司被納入強制披露名單。
按照《指引》要求,目前國內共有21家上市銀行(按Wind行業分類)納入強制披露范圍,其中國有銀行6家、股份制銀行8家和城商行7家。截至4月23日,上述21家銀行中,除浦發銀行與江蘇銀行外,其余19家銀行均已發布2023年度社會責任報告或可持續發展報告。
近日,央行等七部門發文首次明確將ESG納入信評,此舉再次顯現出企業做好ESG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正值年報與ESG報告披露季,一直以來商業銀行被業內認為是ESG披露情況較好的行業。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梳理各銀行發布的年報與ESG相關報告發現,大部分銀行ESG報告環境信息(E)等量化數據披露完整度差強人意,不少銀行僅在年報中披露了綠色信貸等數據,與監管要求尚有差距。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參考上述19家銀行發布的ESG報告,綜合部分銀行披露的第四季度碳減排貸款信息,整合分析相關數據,一覽2023年銀行業綠色金融和ESG表現。
近半數銀行碳排降幅可觀
根據《指引》,披露主體應當披露溫室氣體范圍1、范圍2,鼓勵有條件的披露主體披露溫室氣體范圍3,同時支持有條件的披露主體聘請第三方機構對公司溫室氣體排放等數據進行核查或鑒證。
上述19家銀行中,僅寧波銀行未披露溫室氣體排放相關數據。除寧波銀行外,18家銀行中超過半數銀行的溫室氣體碳排放總量較去年升高,但多數增幅微弱;近半數銀行降幅可觀,且多數集中于股份制銀行。
在國有大行中,溫室氣體排放總量排前兩位的分別為農業銀行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較上年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略有下降,其余大行均上升。其中,范圍1排放量最高為農業銀行,為212583.03噸,范圍2排放量最高為農業銀行,為1998863.40噸。
股份制銀行中,除浦發銀行尚未發布報告外,2023年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由高到低分別為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平安銀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浙商銀行、光大銀行。其中,范圍1直接排放量最高為招商銀行,達22100噸二氧化碳當量。除招商銀行、平安銀行與興業銀行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升高外,其余股份制銀行的排放總量均已減少,其中平安銀行對范圍1排放增長的原因解釋稱“2023 年進一步拓寬了環境數據的覆蓋范圍,以確保環境績效數據與財務報告的披露范圍能夠保持一致”。
城市商業銀行中,除江蘇銀行尚未發布報告外,2023年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由高到低分別為渝農商行、北京銀行、鄭州銀行、青島銀行、重慶銀行。城商行均未披露范圍3的定量數據。
從碳排放數據披露來看,上述18家銀行在溫室氣體排放總量、范圍1、范圍2和范圍3排放量的披露程度不同,但總體來說較上年披露詳細程度有所提升。
相比2022年僅有平安銀行披露范圍3信息,2023年新增了建設銀行、中國銀行、招商銀行三家銀行披露范圍3數據。其中,招商銀行和平安銀行披露了范圍3排放總量,中國銀行在此基礎上對范圍3的披露作出“廢紙”與“餐廚垃圾”的詳細分類,建設銀行也對范圍3做出細分,并披露了連續三年的范圍3排放情況。
此外,從披露詳細程度來看,郵儲銀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光大銀行、重慶銀行、渝農商行等六家銀行,對范圍1、范圍2碳排放信息作出具體細分并按照類別呈現數據。如中信銀行的范圍1碳排放總量為5293.39萬噸,其中“公務車采購汽油量”與“天然氣”兩方面排放占比最大。城商行中除重慶銀行、渝農商行外,其余銀行未對范圍1和范圍2的定量數據作出具體分類。
值得一提的是,招商銀行特別說明了2022年度碳排放數據修正情況。招商銀行表示,2023年聘請第三方專業機構全面盤查公司超過1900家機構過往三年的全部碳排放源,并對2021、2022年的能源和溫室氣體排放數據進行回檢和調整。
城商行碳減排貸款后起發力
2023年,央行延續了碳減排支持工具,有不少商業銀行、外資行在2023年納入碳減排貸款支持工具范圍。
記者梳理21家上市銀行ESG報告及碳減排貸款信息披露報告發現,截至4月23日,有12家銀行披露了2023年碳減排貸款發放情況。
六大國有銀行中,工商銀行碳減排貸款項目數以841個位居第一,發放碳減排貸款金額及帶動年度碳減排增量均排名第一。
已披露貸款信息的各股份銀行中,發放碳減排貸款金額差異較大。興業銀行于2023年度發放了251.61億元碳減排貸款,在已披露的股份銀行中排名第一。但除中信銀行外,大多數股份行的碳減排發放金額呈現負增長。
上市銀行機構的7家城商行中,北京銀行、重慶銀行與寧波銀行披露了碳減排貸款數據,其中多數城市商業銀行于2023年首次披露碳減排貸款信息,相關項目數不超過20個,北京銀行以17個項目數位居第一。
另外,據已披露減排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的10家銀行相關數據計算,10家銀行碳減排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3.23%,其中中國農業銀行加權平均利率最低,為2.62%。
從貸款投向來看,目前央行碳減排貸款投向主要為“清潔能源”“節能環保”和“碳減排技術”三類。
根據披露信息梳理,各銀行在碳減排貸款上重心多集中于“清潔能源”項目類型。在所有目前已披露ESG報告或碳減排貸款年度信息的銀行中,該項目類型占碳減排貸款金額的50%以上,而碳減排技術投放主體以國有大行為主。
在六大國有銀行中,工商銀行與交通銀行在三類項目上均有所涉及,工商銀行位居第一。另外,農業銀行顯示“碳減排技術”項目數為0,郵儲銀行所有碳減排貸款均來自“清潔能源”項目。已披露年度碳減排貸款信息的股份制銀行數據顯示,有小部分貸款金額分配給“節能環保”與“碳減排技術”兩項。城商行尚未涉足“碳減排技術”。
股份行綠色信貸增速放緩
上述19家強制披露ESG報告的銀行中,綠色貸款余額超1000億元的銀行共有14家,其中中農工建四家大行的貸款余額均已超過萬億元,工商銀行以5.4萬億元的綠色信貸規模位居第一。
股份制銀行的綠色貸款余額則均已超過兩千億元,其中興業銀行以超過8000億元的規模居于股份制銀行首位。而城市商業銀行普遍處于起步階段,除北京銀行以1560.47億元的綠色信貸余額位列城商行規模第一以外,其余城市商業銀行距離破千億仍存在一定距離。
從增速維度來看,各銀行在綠色信貸增幅普遍處于20%至50%之間。
具體而言,國有銀行之中,農業銀行與中國銀行在規模超萬億基礎上仍實現了綠色貸款增幅超過50%。
股份制銀行中僅有光大銀行以57.44%的增幅超出其他同類銀行,且總體來看所有股份制銀行的增速與上年相比均有所放緩。
城市商業銀行中,綠色信貸增速上升和下降的銀行各占一半數量,其中寧波銀行的綠色信貸規模同比增幅62.80%,位列第一;青島銀行增速最低,但與上年的增幅9.8%相比,24.9%亦呈現出一定進步態勢。
綠色金融產品創下多個首單
在各銀行的ESG報告中,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綠色租賃及其他綠色金融產品領域的表現可圈可點,大部分銀行債券承銷發行量有明顯增幅,綠色金融產品創新也多點開花。
國有銀行中,六大行均詳細披露了綠色債券的投資、承銷、發行等情況,且相較上年均有增長。其中,中國銀行綠色債券投資規模超過 1000 億元,承銷境內、境外綠色債券發行規模分別位列銀行間市場第一,彭博“全球離岸綠色債券”榜中資同業第一。交通銀行在交銀金租設備與設施租賃領域新能源業務投放同比增長超過300%,截至報告期末,交行的綠色租賃余額將近1400億元。
股份制銀行也落地了不少行業首單。招商銀行綠色債務融資工具(含碳中和)主承銷金額在各股份制銀行中排名第一,并發行了全球首單藍色浮息美元債券,為水域生態環保、海洋可再生能源以及海洋經濟建設貢獻力量。興業銀行在ESG報告中披露了多項首單,例如落地市場首單碳資產轉型債券、首單“綠色+科創”類REITs、首單綠色日元境外債券等。中信銀行承銷綠色債券金額合計103.10億元,其中承銷碳中和債券15.50億元、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10.50億元,其廣州分行并承銷中國境內全市場首單可持續發展掛鉤熊貓債。民生銀行聯合特別推出了“農戶光伏”等創新產品以支持企業、農戶低碳轉型,承銷發行首單定向綠色碳中和保障房債券。平安銀行建立了綠債協同服務機制,構建獨有的“一級承銷+債生態投資+二級做市”綠債生態核心競爭力,2023全年承銷境內綠色債券15億元。
城商行中,青島銀行發放全國首筆碳排放披露支持貸款,并依托地域經濟特色,在藍色金融方面長足發展,2023藍色金融貸款余額已超130億元,與世界銀行集團國際金融公司(IFC)簽署了《綠色-藍色金融能力建設》合作協議,促進藍綠融合發展。北京銀行持有綠色債券余額181.6億元,同比增長84.59%。寧波銀行持有綠色債券余額27.1億元,境外總額2.75億美元,并披露該行獨立主承全國首筆以數字人民幣歸集募集資金的綠色債券。
C端綠色產品金融創新方面,平安銀行亦拓展碳賬戶產品創新,聯合廈門航空、平安集團合作推出廈航綠色碳賬戶、員工碳賬戶等綠色產品,平安數字口袋 APP 推出企業碳賬戶進行碳資產核算、碳積分累計。光大銀行、浙商銀行等均推出了綠色低碳主題信用卡,引導消費者轉變支付習慣,踐行低碳減排理念。
(實習生羅朵兒、鄧曉敏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任編輯:曹睿潼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