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發銀行存款失蹤案大起底:涉事方各執一詞 票據灰產露冰山一角

浦發銀行存款失蹤案大起底:涉事方各執一詞 票據灰產露冰山一角
2021年11月17日 09:32 AI財經社

  原標題:浦發銀行存款失蹤案大起底:涉事方各執一詞,票據灰產露冰山一角 

  文|張夢依

  “渤海銀行28億存款謎案”還未真相大白,又一家銀行的存款也離奇“失蹤”了。

  2020年11月15日,南京科遠智慧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科遠智慧,002380.SZ)發布公告稱,存放在浦發銀行南通分行的近3億元存款,被用來給南通瑞豪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做銀行承兌匯票的質押擔保了,而自己公司對這一切毫不知情。15號當天,科遠智慧報了警。

  另一方面,浦發銀行不愿意“背鍋”,也在同一天報警,并表示將配合公安機關的調查,查明事實真相。

  令人蹊蹺的是,AI財經社發現,這場謎案的另一位主角南通瑞豪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對存款質押一事竟然也毫不知情。該公司持股70%的股東王偉民對AI財經社說,“我不是這家公司的經營者,也完全不認識科遠智慧集團方,我從沒跟浦發銀行的人聯系過。”當問及這家公司的實際經營者究竟是誰時,該負責人表示自己不方便透露。

  而再深究下來,瑞豪國際的前法人已經多次被列為老賴,目前已經被法院限制高消費。

  3億元存款被動了手腳,涉事三方都否認知道內情,究竟誰在說謊?

  誰動了3億元存款

  2020年11月15日,科遠智慧發布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南京科遠智慧能源投資有限公司,使用暫時閑置的自有資金4000萬元購買了浦發銀行南通分行的定期存款,產品到期日為2021年11月10日,但截至公告日期,科遠智慧仍未收到該筆資金。

  后來科遠智慧向浦發銀行南通分行問詢才得知,在科遠智慧能源投資有限公司存款當日,浦發銀行就把這4000萬元存款用給南通瑞豪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下簡稱“瑞豪國際”)的銀行承兌匯票作質押擔保了。科遠智慧能源投資有限公司在浦發銀行南通分行購買的定期存款總額為3.45億元,其中到期未能贖回的金額為4000萬元,未到期金額為2.55億元,上述2.95億元存款都處于質押狀態。

  “公司對該質押行為毫不知情,已明確要求浦發銀行南通分行方面出具有效證明材料。截至本公告日,公司尚未收到浦發銀行南通分行方面出具的任何證明材料。”科遠智慧稱。2021年11月15日,科遠智慧已經報案。

  就在網友將疑點指向浦發銀行時,浦發銀行也宣布報警了。該行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浦發銀行南通分行與南京科遠智慧能源投資公司確有存款等業務關系。近日,該公司對其與南通分行的有關存款等業務提出查詢。為依法保障銀行和客戶方的權益,查明事實真相,浦發銀行南通分行在開展排查的同時,已于11月15日向公安機關進行了刑事報案,并提供了相關業務資料。后續,浦發銀行將積極配合公安機關的調查工作,切實維護相關各方合法權益。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涉事的浦發銀行南通分行還曾在今年4月3日受到銀保監會重罰。由于票據業務貿易背景不真實、借貸搭售、代客操作、違規銷售等違規行為,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南通分行、江蘇通州華商村鎮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兩家銀行機構及2名銀行從業人員共計被罰130萬元。

  “丟錢”的金主曾大舉理財

  據官網介紹,科遠智慧集團創立于1993年5月,是全方位智慧產業解決方案領導者,領先的智慧工業解決方案供應商、中國工業自動化與信息化規模與品牌價值前三強。

  2010年3月31日,科遠智慧正式在深交所上市。財報顯示,科遠智慧的營業收入從2010年的2.29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8.45億元,同期歸母凈利潤從0.53億元增長至1.3億元,今年前三季度,科遠智慧實現營業收入7.43億元,同比增長22.55%;實現歸母凈利潤0.51億元,同比下降47.18%。

  根據該公司的公告,科遠智慧與浦發銀行南通分行確有資金往來。截至2020年末,公司募集資金專戶賬戶余額共計為3.69億元,其中浦發銀行南通分行營業部共有四筆大額定期存款,金額分別為0.4億元、0.5億元、0.5億元、0.15億元。

  “口袋充裕”的科遠智慧集團對投資理財興趣濃厚,今年以來多次使用自有資金及閑置募集資金投資理財產品。今年4月時,科遠智慧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使用不超過3億元自有資金投資風險可控、流動性較高的理財產品,使用不超過8億元閑置募集資金投資短期保本型理財產品。在上述額度內,公司及全資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可共同滾動使用。

  彼時,科遠智慧還強調,“上述理財產品風險較低,收益明顯高于同期銀行存款利率,是公司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提高閑置募集資金使用效益的重要理財手段。投資產品不得質押,產品專用結算賬戶不得存放非募集資金或用作其他用途”。

  今年9月,科遠智慧進一步披露了使用部分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的進展,其中,科遠1號單一資產管理計劃于2022年8月31日到期,投資金額為6000萬元,預期年化收益率為6.08%,兩筆中融—圓融1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于2021年10月17日和2021年11月28日到期,投資金額分別為1000萬元和1500萬元,預計年化收益率分別為7%和6.6%。

  這兩筆理財產品到期后,科遠智慧又購買了一款投資金額為2000萬元的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到期日為2022年2月20日,預計年化收益率為6.3%。

  再將目光調回該案的另一主角瑞豪國際,同樣疑點重重。天眼查顯示,南通瑞豪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5月7日,注冊資本1000萬元,主要經營范圍為衛生潔具、陶瓷制品、建筑材料、裝飾裝潢、五金機電的銷售等。法定代表人為劉濤。公司共有兩名股東,王偉民持股70%,劉濤持股30%,現在擔任公司法定代表人。

  AI財經社就該案詳情致電王偉民,他回復稱“暫時不方便透露具體情況,我不是這家公司的經營者,也完全不認識科遠智慧集團方,我也從沒有跟浦發銀行的人聯系過。”

  但不久前,王偉民曾告訴媒體,自己是幫人買了瑞豪國際這家公司,實際經營者曾承諾給予一定好處費,但沒有予以兌現,而另一位股東和現任法定代表人劉濤也并非公司實際經營者。

  值得一提的是,南通瑞豪的前法定代表人周賢蘇目前已被法院列為老賴,并收到法院的限制消費令。AI財經社查閱發現,目前周賢蘇在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上共有18條執行信息,最新一條執行信息停留早在2019年7月29日。而2019年4月時,周賢蘇卸任,王偉民取而代之成為南通瑞豪的法人代表,到了2020年11月,劉濤又取代王偉民成為公司法人代表。

  除了頻繁變更法人代表外,瑞豪國際的投資人和經營范圍也屢次變更,企查查顯示,2014年周賢蘇退出公司股東,南通瑞豪建材有限公司成為新增股東,2019年4月時,毛顯場和南通瑞豪建材有限公司退出投資,王偉民和劉濤成為新增股東,公司注冊資本從100萬元增長至1000萬元,公司經營范圍從原來的衛生潔具、陶瓷制品、建筑材料變為有色金屬、化工原料、房產經濟、機械設備生產加工。

  周賢蘇究竟是否為瑞豪國際的實際經營者?一家有著信用污點的企業,為何能在銀行成功辦理大額承兌匯票?重重未解之謎都令這起案件顯得愈發神秘。

  銀行承兌匯票套利亂象

  不久前,渤海銀行曝出的巨額存款“被質押案”引發輿論高度關注。江西濟民可信集團旗下的兩家子公司宣稱,自己在渤海銀行存的33億元,有28億元離奇“消失”,但渤海銀行卻回應稱,濟民可信對此知情。目前,雙方仍各執一詞。

  巧合的是,這兩起超億元的存款質押案都發生在江蘇。據業內人士分析,江蘇尤其是蘇南一帶貿易發達,企業有開匯票結算的現實需求,而這給以票據做幌子的套利灰產提供了土壤。

  據了解,銀行承兌匯票被企業廣泛使用,一方面源于結算的需要,另一方面就是融資的需要。盡管我國相關法律不允許開具沒有真實貿易背景的票據,但事實上,承兌匯票的融資屬性早已經被一些人盯上。

  對于銀行來說,銀行開出承兌匯票是對第三方企業做出連帶責任擔保,屬于融信業務的一種。也就是說,銀行開出承兌匯票本質上不融出資金,也不占用貸款規模,因此也成了銀行維護客戶的重要表外工具。

  業內人士舉例說,如果企業要貸款,銀行如果直接給企業發放貸款,資金就有可能流出銀行體系,有些銀行會主動要求企業不要貸款,而是以存單做質押,申請開立銀行承兌匯票,然后再去貼現,用來替代發放流動性的貸款,企業拿到了資金,銀行的貸款規模、存款規模也雙雙增長。

  但是,這樣看似有著一舉三得的承兌匯票,背后卻隱藏著許多不可控的風險。如果融資方不能按時還款,被質押的存單就會被用來還款,從而引發多米諾骨牌的連鎖反應。

  風險更大的情況是,一些非法票據中介就通過購買大額存單或銀行理財產品,質押給銀行,獲得銀行授信后開票,然后以3%-5%的貼現率進行貼現,再發起新一輪融資套利。

  據了解,上述流程一般一個工作日就能完成,當天存錢,當天開銀票,當天貼現或第二天貼現。然后周而復始,循環套利。

  這些非法票據中介通過循環開票套利,轉移銀行信貸資金,干擾了正常的金融市場秩序。

  票據業務的初衷是為了幫助企業降低融資成本,以降低企業的運轉成本,但一些非法票據中介卻通過一些非法手段,抬高企業融資成本,讓中小企業融資更是雪上加霜。這也成為監管部門出手整頓的重點領域。

  據此前北京銀保監局發布的《關于規范銀行業金融機構票據業務的監管意見》指出,針對票據領域違規問題,應從資金審查、貿易背景審查、商業承兌匯票業務、高比例擔保票據業務以及跨省異地票據業務等多個方面進行強化規范整治,促進票據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對于銀行業機構商業承兌匯票業務的規范管理,監管機構要求銀行建立嚴格的授信企業準入標準,實行名單制管理,全面加強商票客戶準入管理,同時針對結構相對復雜的商票業務,必須構建與其風險程度相應的內控管理體系,防止以復雜交易結構規避監管要求。

  監管部門提別提醒銀行,要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空殼企業、高風險企業和套利企業擠占金融資源。

  言猶在耳,但近期曝出的案件,顯然是沒能嚴格遵守監管部門的要求。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李琳琳

人氣榜
跟牛人買牛股 入群討論
今日熱度
問股榜
立即問股
今日診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1-17 采納股份 301122 --
  • 01-17 晶科能源 688223 --
  • 01-14 百合股份 603102 42.14
  • 01-13 萬朗磁塑 603150 34.19
  • 01-12 奕東電子 301123 37.23
  •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