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短線操作 招銀理財權益類產品竟設“2%”贖回費!

防止短線操作 招銀理財權益類產品竟設“2%”贖回費!
2021年06月25日 20:17 財經自媒體

  原標題:防止短線操作,招銀理財權益類產品竟設“2%”贖回費!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app

  

  基金江湖已多年不見“懲罰性贖回費”,近日招銀理財的一款新產品再次將這個詞拉回基民的視野之內。原本是遏制短線炒基、鼓勵長期持有的常規操作,并無稀奇之處。然而,招銀理財一系列“超常規”的設定卻讓其再次成為市場熱議的焦點。

  

  6月24日,招商銀行旗下理財子公司推出招銀理財推出首只權益FOF理財產品“招銀理財招卓泓瑞全明星精選日開一號權益類理財計劃”(下稱招卓泓瑞一號)結束募集。與同類產品相比,上述產品的多處條款出現異常。

  其中,“懲罰性贖回費”的相關條款更是引發市場關注。“持有不足一年,收取贖回費率2%;持有期限超過兩年,免收贖回費”,如此苛刻的贖回條款,表面上看是理財子公司為鼓勵投資者長期持有產品的勸導之舉,實際上卻更像是換了一種形式的“店大欺客”。

  1

  征收高“懲罰性贖回費”,招銀理財設“霸王條款”?

  根據產品說明書,招卓泓瑞一號募集期僅為兩天,初始發行規模下限5000萬份,上限15億份。由于每份理財計劃份額面值為1元,此次發行金額為5000萬-15億元。

  看起來,這似乎只是一次普通的理財產品發行。然而,關于贖回費條款的規定卻將其置于市場的聚光燈下。

  產品說明書顯示,該產品綜合費率較高,其中,固定投資管理費率1.50%/年,托管費率0.08%/年,認購費1.2%。更關鍵的是,該產品還設置有“超常規”的懲罰性贖回條款:按照份額持有期限收取贖回費,份額持有期限小于365個自然日(不含)時,贖回費率為2%;份額持有期限大于等于365個自然日但小于730個自然日(不含)時,贖回費率為1%;份額持有期限大于等于730個自然日時,贖回費率為0。

  也就是說,只有當投資者持有該產品份額超過2年,方可免交贖回費;不足一年就要交2%的贖回費。與其此前發行的兩只權益型產品“份額持有期限小于7個自然日時,贖回費率為1.5%;持有期限超一年免收贖回費”的規定相比,這樣的贖回條款顯得異常嚴苛。

  與公募基金相比,上述規定也顯得十分“霸道”。根據《公開募集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要求,基金公司對持續持有少于7日(自然日),并發起贖回的投資者,收取不低于1.5%的贖回費,俗稱“懲罰性贖回費”。

  值得一提的是,招銀理財該產品在贖回費的歸屬上也表現出非一般的“自私”。一般來說,基金公司收取的贖回費將會全額計入基金財產,相當于是給長期持有者的一筆獎勵,而招銀理財這款產品則規定,“贖回費的20%歸屬于理財計劃資產,80%歸屬于銷售服務機構”,而其銷售服務機構正是招商銀行,也就是說,八成的贖回費最終將進入自己人的口袋。

  事實上,僅從投資收益表現來看,招銀理財權益產品的表現并不如人意。截至目前,包括上述新發產品在內,招銀理財僅有三款權益類(股票型)產品,其中一款已跌破1元面值。截至6月23日,招銀理財招卓消費精選周開一號單位凈值為0.9856,仍在面值以下。

  旗下權益產品業績一般,招銀理財卻依然為新產品設置如此“霸道”的懲罰性贖回條款,讓投資者來買單,底氣何在?“理財子當然沒有這么大的膽量,背后的招行才是真正的底氣來源,招商銀行具有強大的渠道優勢,下面的理財子不愁沒有客源。”有業內人士對老虎財經表示。

  事實也是如此,不菲的收費,并未能讓投資者止步。就在發售日當天,招行即公告稱“將根據客戶需求,將募集規模限額上調至25億元”。

  2

   理財子“盈利王”名不副實?招銀理財亟需修煉“內功”

  背靠大樹好乘涼。

  作為零售之王旗下的全資子公司,招銀理財的業績表現頗為不俗。截至2020年末,招銀理財憑借24億元的凈利潤遙居理財子榜首。然而,如此之高的凈利潤成因可能并不是因為招銀理財的盈利能力有多么超群,而主要是由于招行將旗下規模龐大的符合資管新規的老產品委托給招銀理財管理所致。

  根據招商銀行2020年年報,“截至報告期末,本公司全資子公司招銀理財管理的理財產品余額(不含結構性存款)2.45萬億元。”看似管理規模龐大,實際上這是因為招行將本行理財產品余額與理財子公司合并統計到了理財子名下。而其他多數銀行,在統計這一數據時則將本行與理財子進行了區分。

  那么,受招行委托管理產品規模占比多大呢?盡管年報中沒有披露,但我們仍可以從招銀理財的營收結構來窺探到蛛絲馬跡。招行年報顯示,2020年招銀理財實現營收37.72億元,其中受招商銀行委托管理產品而獲得的管理費收入34.64億元,占比高達91.83%。也就是說,招銀理財去年約九成收入實際上都來自于與母行的“關聯交易”。

  對母公司招商銀行的依賴,招銀理財方面似乎并不避言,相反在對外宣傳中也更愛強調這一點。

  比如今年3月19日,招商銀行曾公告稱,該行全資子公司招銀理財擬以增資形式,引入外部戰略投資者摩根資產管理。增資后,摩根資管將持有招銀理財10%的股權,招行則持有90%股權。“引戰”計劃一經發布,便引發業內熱議:增資完成后,招銀理財將不再是招行全資子公司,是否會影響招銀理財與招行的協同關系?

  據券商中國彼時的報道,招銀理財方面給出回應也十分斬釘截鐵:“招行與招銀理財的協同互利共贏關系不會改變。”具體來看,在理財產品端,招行仍是招銀理財最主要的產品銷售渠道,招銀理財的產品也仍將滿足招行客戶的財富管理需求;在理財資產投資端,招行仍是招銀理財的資產推介方,招銀理財的理財資金也仍將幫助招行對公客戶獲取融資。

  因此,招銀理財取得的靚麗業績究竟是投資業績驅動,還是靠母行強大的零售能力驅動,仍要打個問號。

  事實上,剔除背靠招行的渠道優勢,招銀理財自身的投研能力并不突出。即便在傳統銀行具有優勢的固收領域,招銀理財也曾遭遇“翻車”。

  去年6月,招銀理財旗下固收產品“代銷季季開1號”和“季季開2號”同時出現罕見的負收益,遭受了凈值化后的重大考驗。其中1號產品單位凈值一度跌破1元面值至0.997,近一個月年化收益率則為-4.42%。

  事后來看,招銀理財上述產品之所以出現浮虧狀態,也與建倉時點有很大關系,而上述兩只產品的成立時間碰巧趕在了債市動蕩前夕。對此,招銀理財也回應稱:“2020年5-6月,國內債券市場經歷了比較劇烈的調整,采用市值法估值且主要投資債券的理財產品和公募債券基金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凈值回撤,招銀理財部分理財產品也受到了同樣的沖擊。”

  此外,在理財子重點發力的權益投資領域,招銀理財目前也沒有明顯優勢,還面臨沒有“帶頭人”的尷尬局面。

  今年4月,由招銀理財發行的首只銀行“主動權益產品”——招卓滬港深精選周開一號權益類理財計劃(下稱“招卓一號”)突遭“換帥”,權益老將朱紅裕因工作調整不再擔任投資經理。

  公開資料顯示,朱紅裕具有豐富的券商、基金工作經驗,曾是公募市場的明星基金經理。加入招行之前,他還曾擔任過紅杉資本(中國)副總裁。在招卓一號成立之時,朱紅裕出任首任投資經理,同時也是招銀理財權益部總經理帶隊,負責帶隊管理招銀理財權益直投部門。

  另據華爾街見聞報道,朱紅裕不僅卸任了投資經理,也不再擔任招銀理財權益投資部總經理一職。值得注意的是,在朱紅裕卸任后,“招卓一號”凈值也開始呈現走低態勢,單位凈值在1.25以下徘徊。此外,招銀理財權益投資部總經理一職也處于虛位以待狀態,目前尚未傳出新的人事任命消息。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陳嘉輝

招行 理財產品 短線操作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6-29 宏華數科 688789 --
  • 06-29 中集車輛 301039 --
  • 06-28 英科再生 688087 21.96
  • 06-25 新中港 605162 6.07
  • 06-25 江南奕帆 301023 58.31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