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貿易金融
文 任文心
在十二家全國股份制銀行中,招商銀行的零售業務一直排名靠前,而平安銀行近幾年的增量也不容忽視。目前兩行的業績現狀如何,2018年半年報為我們揭示了答案:
從上圖可看出,兩行的業務結構基本相同,而總體業務量而言,招商銀行要遠遠高于平安銀行,那是否可以斷定平安銀行在未來很長段時間都無法趕上并超越招商銀行?
也不盡然,在互聯網的時代里,很多奇跡都是一夜之間發生的。
追蹤這些奇跡的背后,還是有其內在邏輯的,今天,我們從新零售角度,來分析下新零售時代,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的變化軌跡和方向。
什么是新零售?
無處不在的消費場所,
無感無覺的消費體驗,
無所不能的消費產品,
……
我們從最直觀的新零售里的人貨場三點來分析:
第一,人,客戶。客戶資源,會越來越貴,誰擁有更多的客戶資源,無疑就握有了潛在的優勢。
招商銀行2018年中報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零售客戶數11,632.61 萬戶(含借記卡和信用卡客戶),較上年末增長 9.09%,其中金葵花及以上客戶(指在本公司月日均總資產在5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客戶)229.55 萬戶,較上年末增長 7.94%
平安銀行2018年中報數據顯示:2018 年6月末,零售客戶數 7,705.37 萬戶,較上年末增長 10.2%,其中私財客戶、私行達標客戶分別達 52.59 萬戶、 2.58萬戶,較上年末分別增長15.2%、9.6%;信用卡流通卡量 4,576.96 萬張,較上年末增長 19.4%。
單從數據看,平安銀行零售客戶總量,還處于千萬級別,而招商銀行已經突破億級大關。
但是,平安銀行,不是一個人在戰斗,其集團公司平安集團,擁有強悍的實力。
無論從資產角度,還是利潤角度,還是凈資產收益率,中國平安在A股上市公司金額服務(保險業)行業分類里都穩居第一。
保險作為金融的一個分支,其零售業務占據了半壁江山。平安銀行作為集團重要業務分支,可以在未來新零售領域,為客戶提供全面的產品服務。客戶資源共享將不再有任何疑問。
第二,產品:齊全的產品線,可以帶來非常重要的客戶體驗。
線上線下,無時無刻,契合場景的產品,對客戶的持續吸、周到服務,將帶來非常好的客戶體驗。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所有銀行產品都在緊跟時代,不斷推陳出新,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
平安銀行主要核心業務有信用卡、新一貸(小微貸款)、汽車金融和住房按揭貸款。智能化omo聯結線上線下,線上為口袋APP,線下為智能店面,平安銀行工作人員憑借口袋銀行家線上APP為客戶提供專業服務。
科技+金融,提升客戶體驗,通過科技嵌入各類場景,比較具備靚點的有智能客服、智能投顧、智能風控。
同樣,招商銀行在自己業務優勢基礎上,不斷創新拓展新的渠道和業務增量。
你有的,我也有,是目前很多機構無法逃避的雷同格局,競爭對手比拼的往往是服務的獨特的思考、細致的服務、長跑的耐力,有個詞“心力”常用來描述這樣狀態下的人的優勢。對公司也是一樣的,持續不斷地精耕細作,是做好零售業務的看家法寶。
平安銀行和招商銀行的零售業績到底如何呢?
截止2018年6月30日,平安銀行零售業務各項指標距離零售“王牌”還有一定空間。
增長率而言,平安銀行與招商銀行,除信用卡交易金融外,增速基本持平。信用卡交易金額增量領先于招商銀行近50%。
第三,場景:有了用戶量、有了產品,想成為商業銀行新零售的王者,還需要場景。
商業銀行最基礎最傳統的場景發生地,是營業網點。營業網點的多寡及分布,直接影響到直接與客戶溝通交流的機會。
招商銀行的網點分布相對更細致和全面,平安銀行相對較粗放。
物理網點的場景,將逐漸被線上場景替代。
這些線上未來場景的開拓,在一定程度上,還是與銀行所掌握的資源密切相關。
未來可能的場景資源:
招商銀行的股東及控股公司如下表所示:
平安銀行股東及控股公司:
平安銀行的股東中國平安,前文已有點滴介紹,這里我們共同參看下其控股公司。
控股公司幾乎囊括了中國常見的金融機構、類金融機構的主要公司形態,比如在供應鏈金融里常見的保理公司、融資租賃公司、信托公司、金融科技公司、金服公司、物流公司,及各類投資、保險、理財、經紀、咨詢公司,還有眾多的地產、物業、高速公路、家化諸多優質資產。
這些優質資產、公司,給了我們豐富的想象空間。
相比業務較為單一的招商銀行的控股股東,平安銀行的這些兄弟姐妹,公司形式多樣、業務范圍廣泛、與消費端密切關聯,幾乎囊括了一個終端客戶所有與錢相關的業務,從投資賺錢、買房買車、嬰兒用品、日用化妝、養老保險、財產保險、理財規劃。完整的產品線,為終端客戶提供了多方位的服務,提高便捷度的同時,可以提高客戶體驗和客戶粘性,更容易留住客戶。
當然,招商銀行可以借助自己在私人銀行的獨特優勢,不斷尋求市場上最優秀的消費端渠道,以獲得優質精準的客戶資源,但從執行效率和執行成本而言,參股控股可能是更為穩定持久的合作方式。
誰將是商業銀行新零售的王者呢?
我們拭目以待。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趙子牛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