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金融路】第37集:從統一金融秩序到發行第一套人民幣!中國人民銀行,這樣打好財經第一仗
1949年2月,北平和平解放后,在新中國即將誕生的曙光中,從戰火中走來的中國人民銀行與解放軍同時進入北平。在此之前,革命政權的主要金融工作都是在農村,如何處理前國民政府在城市里的金融中樞,組建新中國的金融體系,是一個艱巨又迫在眉睫的問題。今天的《紅色金融路》,就讓我們跟隨記者一起去探尋人民銀行遷入北平的歷史故事。
20世紀初,北京的西交民巷聚集了大大小小十幾家銀行和錢莊,是當時北平的金融中心。北平和平解放以后,這里也是中國人民銀行遷入后的第一站。當時人民銀行的大部分業務部門都設在了今天的中國錢幣博物館,也就是當時保商銀行的大樓,對金融機構的接管工作也在這條街上集中展開。
多年內戰加上國民黨施行混亂的經濟政策,讓當時的北平城社會經濟瀕臨破產,糧油等人民生活必需品嚴重短缺,物價飛漲。面對這樣的困難局面,一場沒有硝煙的經濟戰爭,在北平和平解放后打響,第一仗就是接管國民黨官僚資本銀行。
中國人民銀行原中共金融史寫作組組長 馬林:1949年2月2日,我們的金融接管隊伍就進入了北平,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來到了西交民巷。當時西交民巷號稱是金融一條街,國民黨的四行二局一庫,相對集中在了西交民巷。這就是國民黨中央銀行北平分行舊址,這是國民黨的金融體系代表之一。近三個月的時間,我們完成了北平金融機構的接管。在這個地方,掛上了中國人民銀行的牌子,就標志著新中國的金融大業開啟。
在接管工作進行的同時,國民政府遺留的金圓券的收兌工作也在火速展開。入城初期,老百姓手里的金圓券已形同廢幣,100萬元金圓券還買不了一捧米。國民黨方面大量印制偽鈔,并散布謠言,意圖擾亂市場。如何消除人們的疑慮,關乎群眾對新政府的信任。為了最大程度維護北平普通市民的利益,對工人、職工、勞動者、平民按優待比價進行兌換。時任中國人民銀行總經理的南漢宸還親自組織宣傳隊編寫了快板書,通過口頭傳唱的方式進行宣傳。
中國人民銀行原中共金融史寫作組組長 馬林:我們進城之前準備了兩個億,先拿出5000萬,在北平城的外圍,比如豐臺、頤和園這一帶先換。很多銀行的職工學習打快板,走上街頭,宣傳為什么要發行人民幣,我們發行人民幣跟國民黨1948年幣制改革發行金圓券有什么不同。優惠兌換是從1949年2月4日才開始的,預計是18天完成,結果我們12天就完成了兌換工作。
1949年3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北平分行成立,北平市的銀行基本恢復了正常工作,人民幣也在北平順利流通起來。在此基礎上,為了進一步解決國民黨政府造成的物價飛漲、財政困難問題,人民銀行北平分行開展了多項業務,當時推出的一種名叫折實儲蓄的業務成為過渡時期穩定市場、平衡現金收支的有力舉措。
1949年以前,前門西河沿街9號是交通銀行北平分行的所在地,中國人民銀行遷入北平以后,這里成為了人民銀行北平分行的營業辦公地。1949年4月15日出版的《大眾日報》中提到的北平人民銀行儲蓄部的管理機構,就在這棟大樓里。
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宣傳群工部副調研員 山峰:什么叫折實儲蓄呢?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講,你這個月存了100塊錢,能買多少的面粉,如果月底市場上的物價變了,買同樣多的面粉漲到了150塊錢,那么到了月底你取錢的時候,還可以取出來150塊錢。這樣的話你的錢在銀行是不會受到損失的,而如果拿在自己手里,錢是會貶值的。存的是折實單位,而不是錢。原來群眾發了工資以后就趕快去采購物資,業務推出之后,發了工資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趕快來辦理這樣的存款。
為方便群眾辦理,人民銀行深入社區開辦了多家儲蓄所。在北平分行舊址的資料室里,記者找到了一位名叫周樹基的老人撰寫的回憶錄,文中回顧了當時開展折實儲蓄的情景。根據線索,記者來到了楊梅竹斜街,當時新中國創建的第一家儲蓄所就在這條街上誕生。
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宣傳群工部副調研員 山峰:這就是新中國創立的第一家儲蓄所的位置,在楊梅竹斜街一號。我們順著這條路一直往里頭走,緊挨著這個樓,儲蓄所當年的14位員工就住在這樣的房子里。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面,他們吸收的折實存款就達到了上百萬元。
根據街上居民提供的線索,記者也找到了一位至今仍然在這條街上居住的老人,向記者回顧了當時的場景。
楊梅竹斜街居民:1949年,我18歲,就住在這。那時國民黨剛退走,報紙上登著物價,上午多少錢,中午多少錢,東西就是一會兒一個價。當時折合新幣我掙32塊錢,在街頭一個二層小樓寫著儲蓄所幾個字,看看還覺得挺新鮮的,一塊一塊地存。
這種折實儲蓄在物價波動時存儲的人就更多,最多時占銀行全部儲蓄存款總額的91.3%,大量現金集中到了銀行,現金收支迅速實現了平衡,對穩定金融、物價、安定居民心理,起了有力的支撐作用。到1950年10月,全國實現了財政、物資、現金的平衡。同時,通過靈活調度資金,適度地增加了對私營經濟和個體經濟的貸款,推動了生產的恢復和發展。
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宣傳群工部副調研員 山峰:就在這個會議室,我們的第二任行長組織了一些中小企業來開會,去了解他們的需求,幫助他們渡過難關、擴大生產。企業生產的這些產品就是我們普通群眾生活中最需要的。就拿這個搪瓷缸來說,在那個時代是咱們每家每戶的生活的必需品。所以那個時候我們對北京的搪瓷廠,不僅進行放貸,還對它的生產結構以及銷售渠道進行了幫助和引導。三年的時間里,我們對北京9000多家的中小企業進行了1200多億的放款,折合到現在的價值就是1200多萬。
在物價基本穩定、經濟恢復的新形勢下,另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幣制改革。受戰爭環境等限制,當時流通的第一套人民幣有12種面額62種版別,最高面值5萬元,已經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要求。1950年,中國人民銀行開始組織設計第二套人民幣。當時大部分設計印刷工作就在北京印鈔廠,也就是如今的北京印鈔有限公司設計完成。在檔案室里,記者找到了設計原稿。
北京印鈔有限公司博物館館長 梁建:我們看到這一張5元券,用具有典型性的民族特色的裝飾花紋來包裹面額數字,這就有點像中國傳統的燈籠。
美術大師周令釗當初在接受設計人民幣任務的時候,曾經到企業的設計師資料庫去尋找素材,看到資料庫里都是英美方面的素材,沒有我們民族的東西,就很失望。就到各地去采風,比如長城、頤和園、故宮、云岡石窟等,收集大量的民族素材,速寫本就畫了十幾個。
1954年我們國家誕生了第一部憲法,這給了設計人員很大的靈感,把憲法的思想體現在我們的鈔票上,更好地體現國家政權性質,于是就出現了工農形象,使我們的貨幣制度進一步得到完善,徹底改變了第一套人民幣臨時性戰時性的那種面貌。
1955年3月,國家發行新人民幣,收回舊人民幣,以舊幣1萬元兌換新幣1元,這種只改變記賬單位,不影響貨幣實際價值的兌換辦法,深受人民擁護,徹底消除了國民黨時期遺留的通貨膨脹痕跡,便利了生產和交換,為銀行開展各項業務創造了良好條件。
從統一金融秩序,到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套完整的人民幣發行,中國人民銀行扭轉了新中國成立初期金融市場混亂的狀況,遏制了國民黨政府遺留的惡性通貨膨脹,理順了財經管理體制,推動了人民幣幣值的穩定和國民經濟的恢復與發展,為構筑新中國金融事業的宏偉大廈,打下了堅實根基。
責任編輯:張玫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