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如果仍違規開展此類業務,一經發現,將考慮停止其從事理財業務的資格。”銀監會相關領導警告銀行
⊙記者 趙娟
本報記者獲悉,被外界詬病為“龐氏騙局”的理財業務“資金池”運作問題已引起高層關注。
銀監會相關領導在今年1月下旬召開的一次座談會上要求商業銀行在隨后三個月內進行自查整改,三個月內無法完成整改需向銀監會報告。“今后如果仍違規開展此類業務,一經發現,將考慮停止其從事理財業務的資格。”銀監會相關領導警告銀行。
不規范的“資金池”理財業務是指不同類型、不同期限的多只理財產品同時對應多筆資產,無法做到每只理財產品的單獨核算和規范管理,銀行通過滾動發行、期限錯配、信息不透明的資金運作方式做高產品收益,但當后續資金不足時,有可能引發流動性風險。
在這次座談會上,銀監會相關領導明確要求,對于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不得采用多個理財產品同時對應多筆資產的資金池操作模式;如果有不能單獨核算的理財產品,要求加強市場風險管控,高度關注市場風險、利率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由風險管理部門開展相應的壓力測試,按公允價格做好對理財資金投資資產的客觀估值及驗證,并根據壓力測試結果在三個月內進行整改。
不過,早在2011年6月24日召開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管座談會”上,銀監會相關領導就已叫停多個理財產品同時對應多筆資產的“資金池”操作模式;同年9月,銀監會再發通知,重申每個理財產品單獨核算和規范管理的要求,要求銀行盡快整改。
但這些監管措施實施后,一些銀行置若罔聞,且“資金池”規模越積越大。銀監會相關領導在內部會議上批評說,有些銀行自己也未必能清楚地計算出池內產品資產負債情況和盈余狀況。也是這種不透明的操作模式,讓銀行理財業務時常被外界詬病為“影子銀行”、“龐氏騙局”、“中國式次貸”。
去年10月,中行董事長肖鋼率先公開挑明“資金池”類理財產品存在的風險。他在《中國日報》上發表署名文章指出,目前銀行發行的“資金池”類理財產品,由于期限錯配,要用“發新償舊”來滿足到期兌付,本質上是“龐氏騙局”。
肖鋼的“龐氏騙局”論令市場嘩然,并引發一系列相關討論。
而目前,據相關監管機構人士稱,“資金池”問題已演變成為高層非常關心的問題和理財業務最大的風險,也因此,“資金池”操作模式被列為2013年銀監會現場檢查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