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客成本近千元 消費金融玩不轉“流量游戲”

獲客成本近千元 消費金融玩不轉“流量游戲”
2025年01月03日 19:55 21世紀經濟報道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覽青 上海報道

  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各項數據都指向一個信息,消費信貸來到存量時代。

  央行披露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居民消費貸款規模出現波動,從1月末約58.31萬億元逐步下降到7月末的57.67萬億元,此后逐步回升至11月末的58.49萬億元。信用卡數量也從2023年末的7.67億張逐步減少到2024年6月末的7.49億張,環比下降1.53%。

  然而,頭部互聯網平臺的信貸規模卻在持續增長。而據中銀協發布的《中國消費金融公司發展報告2024》顯示,全國31家消金公司在2023年末的貸款余額才突破萬億規模,達到11533.92億元。

  在金融機構“資產荒”背景下,“得流量者得天下”似乎成為存量時代的鐵律,特別是部分中小金融機構線下大額信貸產品風險暴露后,小額、分散的線上渠道成為必爭之地。

  然而,并非所有機構都有能力建設自營的線上渠道,因此平臺掌握了流量入口,就掌握了線上信貸資產分發的渠道。有業內人士提到,一度出現“小銀行行長去找某平臺副總裁可能都見不著”的情況。因此,近年來互聯網平臺紛紛入局金融業務,希望從中分得一杯羹。

  盡管越來越多的平臺向資金方開放流量,但頭部平臺流量費用依然一路水漲船高,每個客戶的獲客成本近千元。與此同時,部分機構發現,并非所有互聯網平臺提供的“精準客群”都能得到保障,獲客的轉化率正在降低

  當下的資金方已經發現,獲客端重要的或許不是流量,而是場景

  有多位機構高層透露,其所在機構近年來轉變了流量投放的方向,向具備交易場景、通過數據評估客群質量的平臺傾斜。部分自有渠道建設較強的機構,則通過開放自有平臺流量來做大中間收入。

  “穩賺不賠”的流量生意,居高不下的前端成本

  對于手握流量入口的互聯網平臺來說,其流量生意幾乎是“穩賺不賠”的。

  據悉,互聯網平臺的流量收入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純流量投放向機構收取的廣告費,二是基于輕資產的分潤模式收取的服務費。所謂分潤模式,就是科技平臺基于自身流量優勢,通過數據分析后為資金方推送適合該機構的目標客群,幫助資金方完成放款,風控流程由金融機構自主完成,平臺從單筆貸款中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務費用。

  值得關注的是,這兩類業務收入,平臺都不承擔信貸資產風險,但金融機構近年來的前端成本卻越來越高。這里的前端成本既包括廣告投流端的獲客成本,也包括分潤模式下的服務費成本。

  一位頭部銀行信用卡人士對記者表示,該行在去年和今年集中試水了與流量平臺的合作,但是近期正在猶豫是繼續推進,還是直接終止合作。

  “通過在流量平臺投流,獲客成本高達900元/人,這些成本包括給到流量平臺的費用、與投流公司合作的費用、客戶開卡禮品成本,這成本遠遠高于我自己銀行的員工去線下廣場或超市地推。”這位信用卡人士還稱,平臺導入的客戶轉化率極低,真正符合信用卡授信標準的只有15%左右,而線下地推的“笨方法”轉化率在20-30%左右。

  一家來自線上渠道發展較為突出的消金機構高層表示,每發放2萬元的貸款產品,該機構就要付出超過1000元的獲客成本。

  “流量投放業務在現階段肯定是不賺錢的,看的是長遠發展以及自身核心能力的建設。”他坦言,在投流之外,分潤模式下給大型渠道的服務費比例也在三成以上。

  另有助貸平臺的投流業務負責人告訴記者,2024年雖然公司的整體流量投放費用基本不變,但同等支出下的客戶轉化率出現下滑,下滑幅度接近20%。他坦言,客戶轉化率下降是行業普遍趨勢,有一部分是由于信貸產品供給側的競爭加劇,銀行、消金等持牌機構流量投放規模的增加,以及大型平臺類助貸產品快速擴張,搶占了助貸平臺產品定價年化利率在24%以內的優質客群。

  中小金融機構陷入流量困局

  前端成本提高最直接的影響,是擠壓了消費信貸機構的利潤空間。

  從消費信貸機構的成本結構來看,資金成本、運營成本、風險成本、獲客成本是四個最主要的板塊。多位采訪對象向記者表示,如果可以通過優質客群實現風險成本的壓降,在前端獲客層面投入更多資金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然而現實是,如今大部分中小金融機構在平臺側的議價能力較差,在前端成本“水漲船高”的同時,客群質量并沒有得到提高。

  “我們選擇怎樣的客戶,本質上是風險定價。”一家中小消金機構高層告訴記者,不管貸款產品年化利率是24%還是18%,只要能保障平均收益率都能降價,但問題在于現在風險成本是固定的,甚至有所提高,前端成本的增加導致公司只能壓縮運營成本。

  《中國消費金融公司發展報告2024》顯示,截至2023年末有31家消金公司均已開展線上業務,且有10家機構在獲客投放方式上,完全采用了線上方式,有25家機構的線上第三方引流投放超過50%,較2022年新增3家。

  多位消金高層表示,目前行業在24%的定價上限下很難賺錢。“在科技公司導流模式下,最多給消金公司4.5%的收益率,再扣除3%的資金成本,只有1%左右的收益率覆蓋運營成本。”某頭部消金機構人士表示,近兩年最大的好消息是資金成本較過去有所下降,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運營壓力。

  對中小銀行而言亦是如此。雖然存款利率下行帶動資金成本下行,但頭部銀行發放貸款利率下行較快,以更低價格的貸款產品推高規模,對中小銀行利潤空間產生較大壓力。

  有城商行華東某地分行人士向記者表示,該行對小微企業線上信用貸產品年化利率定價最高在15%,而部分大行已經壓降到4%。

  但中小金融機構卻不能擺脫流量平臺這一重要的線上渠道。

  “客戶已經習慣在互聯網的生活,C端的信貸需求在線上,所以B端的供給也必須放到線上,這在一定程度上是需求牽動了供給的遷徙轉移。”一位頭部消金公司高層表示。

  “在沒有股東資源稟賦的情況下,我們沒有能力在線下鋪大量業務人員推廣貸款產品,也不敢放較大額度的線下信用貸款。”前述中小消金機構高層表示,在下行周期如果好的“分母”減少、壞的“分子”增加,會將整體資產質量推向更糟糕的局面,因此只能通過線上小額循環貸款來展業。

  對于資金方來說,只有加強自主風控能力建設才能從前端拿回一部分話語權。

  前述線上渠道較強的消金公司人士向記者表示,分潤模式下,公司“賺的就是風控的錢”,但如果自主風控的通過率太低,也會存在平臺流量減少的問題,要做好通過率與壞賬之間的平衡。

  從流量為王到深挖場景

  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發現,單純依賴互聯網平臺的流量推送是不可持續的。

  前述頭部消金高層向記者坦言,線下自營可以和客戶面對面,但在線上“隔了一層紗”。“我們現在只和有支付場景數據的平臺合作引流,不和純社交平臺合作。”他指出,因為社交平臺只能解決“他是誰”的問題,解決不了這個人“怎么樣”的問題,不能體現客戶的還款能力和信用問題。

  前述信用卡中心人士則告訴記者,近期他們重點考慮與銀聯云閃付等平臺加強合作,弱化與流量平臺的合作,因為云閃付作為一個金融APP自帶金融屬性,其客戶擁有更高的金融認知程度,獲客轉化率能達到25%以上,并且銀聯還可以與信用卡中心共同分擔營銷成本,從而有效降低獲客成本。

  事實上,互聯網平臺也開始收購、兼并金融牌照,在自有平臺場景下形成交易閉環,完成風控數據的積累,既可以自身入局金融業務,又可以借此為金融機構提供更豐富的服務。

  目前除了傳統BATJ系大廠旗下的金融平臺,抖音憑借“放心借”,美團憑借“月付”也逐步成為助貸市場的重要力量。

  與此同時,具有較強科技能力與線上渠道建設能力的金融機構,躬身入局,自身成為開放流量的平臺,從而做大手續費及傭金等中間收入。

  據記者了解,目前微眾銀行、螞蟻消金、招聯消金、馬上消金等頭部平臺都通過這種類似聯合貸的“開放平臺業務模式”實現業務增長。具體來說,這些金融機構與商業銀行從資產端共享客戶,在風控端聯合審批,貸后客服及催收共同管理,從而擴大客戶服務規模,推動手續費及傭金收入的快速上升。

  “這個市場的客戶總量和流量規模整體是穩定的,參與的玩家越多,競爭壓力越大。對中小流量平臺來說未來只能以價換量,但對業務狂飆的部分大型平臺而言或許仍是‘通吃’局面。”前述助貸方面人士表示。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王馨茹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7X24小時

  • 01-14 富嶺股份 001356 --
  • 01-13 興福電子 688545 --
  • 01-13 超研股份 301602 --
  • 01-06 惠通科技 301601 11.8
  • 01-06 思看科技 688583 33.46
  •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