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投市場真的沒錢了 銀行理財子公司化身LP能扛起募資大旗嗎

風投市場真的沒錢了 銀行理財子公司化身LP能扛起募資大旗嗎
2023年09月08日 12:51 市場資訊

  來源:華夏時報

  記者馮櫻子

  “市場上的錢太少了,今年一直在募資的路上。”9月8日,一名VC機構投資人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同時,在VC行業從業6年的張女士此前也對本報記者提到:“今年市場資金已經不能用‘很少’形容了,是幾乎沒有。一些上市公司可投資的錢少了,另一些上市公司想自己做戰投。”

  在如此市場環境下,2萬億元規模的銀行理財子公司再度出手,做起了LP。《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信銀理財、蘇銀理財、杭銀理財、北銀理財以及工銀理財等在私募股權投資方面均有出資動作。

  上述VC機構投資人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理財公司的舉動釋放了積極探索的信號,將有更多理財公司作為LP進入到股權投資行業中來,其與創業投資基金、政府出資產業投資基金合作的勢頭,將成為接下來兩年一級市場的重點。

  銀行理財子公司布局股權投資

  資管新規倒逼銀行理財打破剛兌、加速凈值化轉型,為銀行理財資金進入資本市場掃除了制度障礙。

  近日,興銀理財出資希言投資,成立新基金嘉興自明榕興股權投資合伙企業,從持股結構來看,興銀理財出資3500萬元,成為持股99.72%的大股東。

  而在此之前,興銀理財年內已經完成了三筆出資,分別于5月、6月和8月完成了福建晉江禹興福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福州興弘壹號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和嘉興自明榕興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三家私募基金的三筆出資。

  同時,杭銀理財今年完成了兩筆投資,1月向北京清科和嘉二期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出資7243萬元,7月向約印大通(威海)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出資3000萬元。

  今年7月,蘇銀理財相關負責人也在“中國財富管理50人科創金融大會”上提到,通過參與科創基金投資、科創企業股權直投、科創板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可轉債投資、股票二級投資、大宗減持投資等方式,踐行科創金融服務戰略,向各類上市公司及其股東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

  “2023年一季度,蘇銀理財聚焦科創產業,先后走訪調研了超過30家科技創新實體企業,涵蓋先進制造、新能源與節能環保、集成電路等行業,儲備了多個潛在股權投資項目。”蘇銀理財相關負責人也透露,積極儲備非上市公司股權投資標的,為后續股權直投業務的開展奠定項目基礎。

  截至2023年初,不完全統計,已有十余家理財子公司參與投資了私募股權基金,出資做LP已投了超170億元。

  實際上,近年來政策和監管層面不斷釋放信號,推動銀行理財子公司等長期、穩定的資金進入一級市場。

  2022年初,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印發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到,要探索銀行機構與外部股權投資機構深化合作,開發多樣化的科技金融產品。

  “支持保險資產管理機構、銀行理財子公司開發與創投特點相匹配的長期投資產品。”今年7月27日,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張青松指出。

  普益標準研究員張艷指出,理財公司入場做LP與政策導向相契合,為實體經濟的創新和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從投研策略來看,入場做LP能夠拓寬投資邊界,構建多元化投資渠道,彌補理財子公司在權益投資方面的不足。

  同時,從投資回報來看,張艷提到,以LP有限合伙的身份參與私募股權基金,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投資組合的回報率。

  機遇與挑戰并存

  然后,目前而言,理財子公司進入股權投資領域仍然存在許多挑戰。

  總體而言,私募股權基金期限較長,流動性欠佳,收益不確定性和風險水平都相對較高,而當前銀行理財客戶整體風險偏好較低,能對應該類產品定位的銀行理財客戶偏少。

  “客戶購買理財產品,很大程度上是作為存款產品的替代。”交銀理財總裁陳春暉在此前舉辦的“2023資產管理年會”上表示,目前客戶對于理財產品的理解更多是相對穩健、確定性強。

  去年受到債市波動影響,銀行理財市場出現“贖回潮”,至今仍在恢復期。

  “理財資金做投資,挑戰主要來自私募股權資產與理財產品之間的適配問題。”中郵理財有限責任公司高級業務專家唐倩華說道。

  唐倩華指出,理財產品的期限整體是縮短的狀態,當下絕大部分理財產品都是開放式的,以日開或者定開的形式,同時作為理財產品需要準確預判資產到期日,清晰地規劃退出路徑和方式。但私募股權相關產品封閉期較長,通常是3-5年甚至更久,且對退出日期等很難做出準確的判斷。

  同時,按照監管要求,私募股權資產只能由私募產品承接,而私募產品受200個投資者限制,所以單只產品規模增長較為困難。此外,在銷售的時候,此類產品風險較高,要求投資者在網點進行現場銷售,也使銷售渠道收縮,銷售難度增加。

  聯合智評則指出,銀行理財資金能否較大規模配置股權資產,仍是理財子公司面臨的難點。首先,此類銀行理財產品的定價會相對比較難;其次,此類銀行理財產品的銷售會比較困難;最后,銀行理財資金直投非上市企業股權存在客戶認可度問題。

  基于此,目前理財公司的產品底倉資產主要是Pre-IPO階段且上市確定性較強資產,風險偏好整體適中略保守。

  在挑戰中,理財子公司也看到了機會。興業研究公司銀行業高級研究員呂爽表示,理財子公司可以進一步優化產品設計,同時可以完善收益分享機制,優質股權投資項目集中在半導體、生物醫藥和現代服務領域,與傳統銀行客戶結構差異較大,可以通過建立“跟投制度”等完善收益分享機制,實現通過承擔風險獲得收益的權益投研文化。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執行理事屠光紹在公開論壇上表示,發展直接融資是整個金融體系的任務,直接融資中又要重點發展股權融資。目前,理財子公司不能在一級市場打新股,增值稅優惠還沒有落地,未來還需政策支持擴展理財子公司的空間,更好地促進銀行體系、資本市場和直接融資的對接。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曹睿潼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7X24小時

  • 09-18 愛科賽博 688719 --
  • 09-14 恒興新材 603276 --
  • 09-14 萬邦醫藥 301520 --
  • 09-11 飛南資源 301500 23.97
  • 09-11 中研股份 688716 29.66
  •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