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1解讀|8月再度“政策性降息”:是什么,為什么,影響幾何?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楊志錦 上海報道
8月15日央行公告稱,當日開展2040億元7天期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和4010億元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中標利率分別為1.80%、2.50%,相比上次分別下降10BP、15BP,政策性降息再度啟動。
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后,利率調整不再是存貸款基準利率,而是央行政策利率。1年期MLF利率和7天逆回購利率是最為重要的政策利率,其調整具有風向標的意義,對各類市場價格均會產生影響。
記者采訪了解到,此次降息主要源于經濟修復的內生動力還不強、有效需求仍不足,亟需通過降息等政策加快協同發力以強化逆周期調節。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8月LPR改革以來,7天逆回購利率、一年期MLF利率降幅一直保持一致。但此次一年期MLF降幅更大,其意在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與住房信貸成本。8月20日5年期LPR有望下調15BP,帶動房貸利率下調,進而穩定房地產市場。
此次降息是今年6月政策利率下調后的又一次降息。兩次降息后,今年7天逆回購利率、一年期MLF利率分別下調20BP、25BP,降息幅度已超過2021年的20BP,但低于2020年的30BP,顯示出今年穩經濟的急迫性。
加強逆周期調節
目前我國已基本形成了市場化的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以及較為完整的市場化利率體系,主要通過貨幣政策工具調節銀行體系流動性,釋放政策利率調控信號,在利率走廊的輔助下,引導市場基準利率以政策利率為中樞運行,并通過銀行體系傳導至貸款利率,形成市場化的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調節資金供求和資源配置,實現貨幣政策目標。
其中政策利率居于核心位置。政策利率包括公開市場操作(OMO)、中期借貸便利(MLF)、常備借貸便利(SLF)等,并有不同期限。其中,1年期MLF利率和7天逆回購利率是最為重要的政策利率,其調整具有風向標的意義。從過往看MLF、逆回購利率下調后,SLF利率也會下調。
8月15日,一年期MLF和7天逆回購利率分別調降15BP、10BP。記者了解到,其原因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貨幣政策強化逆周期調節。
去年7月屬于“經濟延續恢復發展態勢、但有小幅波動”的階段,去年7月主要經濟指標同比增速相比6月有所回落,意味著7月基數相對較低,但在低基數基礎上今年7月主要經濟指標同比增速相比6月卻出現回落。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7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4%,相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7月消費同比增速為2.5%,相比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增速為3.7%,相比上月回落0.7個百分點。
7月24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提出,要用好政策空間、找準發力方向,扎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精準有力實施宏觀調控,加強逆周期調節和政策儲備。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延續、優化、完善并落實好減稅降費政策,發揮總量和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作用。此次降息是貨幣政策加強逆周期調節的體現。
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表示,當前經濟面臨的突出問題,依舊是有效需求和信貸需求不足。此次降息,一方面將起到刺激需求端,提振企業和居民的信貸需求功效;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緩解銀行面臨的利率約束,增強信貸供給意愿和能力。兩者雙管齊下,以提振實體信心與需求。
二是國內物價保持低位、美聯儲加息到頂為降息提供了空間。市場普遍預計,美聯儲加息周期接近尾聲,美元走強較難持續,外溢影響有望減弱。物價方面,7月CPI同比下降0.3%,降幅較前值回落0.3個百分點;PPI同比下降4.4%,降幅較前值縮窄1.0個百分點。
國盛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楊業偉表示,CPI同比從年初的2.1%到目前轉負,導致雖然名義利率再下降,但按CPI計算的真實利率并沒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而決定實體融資需求的是真實利率而非名義利率,貨幣政策目標也是通過調整名義利率來穩定真實利率。因而隨著CPI轉負,降息的必要性提升。
支持實體與抑制資金空轉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8月LPR改革以來,7天逆回購利率、一年期MLF利率降幅一直保持一致。但此次一年期MLF降幅更大。其中7天逆回購利率主要影響銀行間市場,而一年期MFL利率是LPR定價的錨,影響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這是政策利率體系內的非對稱降息。背后或與政策面當前著力引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下行,同時抑制資金在貨幣市場空轉套利有關。
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8月4日回答降準降息空間時表示,要科學合理把握利率水平。既根據經濟金融形勢和宏觀調控需要,適時適度做好逆周期調節,又要兼顧把握好增長與風險、內部與外部的平衡,防止資金套利和空轉,提升政策傳導效率,增強銀行經營穩健性。
央行上一次集中關注、提及“空轉套利”是在2020年5月-6月。當時兩大套利交易盛行:一是由于資金利率較低,機構滾動借入成本較低的隔夜資金,來配置較長期限債券進行加杠桿套利,質押式回購規模驟升至5萬億左右;二是低利率發債、貸款來配置結構性存款。
在2020年5月29日舉行的銀行間本幣市場大會上,時任央行金融市場司副司長馬賤陽警示說:“雖然加杠桿是債券市場主流的盈利方式,但隨著杠桿率上升市場波動率會加大,建議大家要以2016年債市波動率上升導致的后果為鑒。”
資深學者余初心當年6月28日發文稱,貨幣市場利率逐步進入歷史低位,隔夜和七天回購在4月底均出現近十年最低值,而3月銀行間市場杠桿水平回升至110%的近年來高位。除了金融機構通過杠桿操作盈利,也出現部分企業套利現象。今年以來結構化存款規模大幅上漲超2萬億元。資金空轉和金融風險苗頭已經出現,對人民銀行及時果斷采取措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央行適時推出應對疫情的政策工具。
從當前的情況來看,近期DR007有所下行至1.8%左右,質押式回購升高至8萬億以上的水平,其中肯定有加杠桿的成分,但程度應該低于2020年3-5月間。一是DR007與7天逆回購利差低于2020年3-5月。今年7月來DR007在1.8%左右,僅低于政策利率10BP,而2020年3-5月間DR007在1.6%左右,低于政策利率60BP。二是當前質押式回購規模雖有上升,但是小幅上升。同時,當前債券托管量為147億,相比2020年3-5月間增長了45%,盤子的擴大也會導致質押規模的擴張。
從量上看,8月MLF操作量為4010億,到期量4000億。這意味著本月實施了10億凈投放,為連續第8個月加量續作,但加量規模很小,延續了此前三個月的“地量”水平。
王青表示,8月MLF小幅加量續作后,接下來降準落地的可能性上升。MLF操作和降準都能補充銀行體系中長期流動性,后者還能降低銀行資金成本,釋放較為明顯的穩增長信號。綜合考慮三季度信貸投放力度加大、地方債發行量上升帶來的資金需求,以及提振市場信心的需要,接下來在MLF持續加量續作的同時,三季度有可能實施年內第二次全面降準。
市場影響幾何?
1年期MLF利率和7天逆回購利率是最為重要的政策利率,其調整具有風向標意義,對信貸市場、債券市場、匯率市場均會產生影響。
信貸市場方面,2019年8月,央行推進貸款利率市場化改革。改革后的LPR由各報價行按照對最優質客戶執行的貸款利率,于每月20日(遇節假日順延)以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主要指MLF利率)加點形成的方式報價。
從歷次LPR調整看,如果MLF利率下調,那么LPR必下調。伍超明表示,預計本月1年期LPR或同步下調15BP,5年期LPR利率下調幅度或更大,以推動房地產市場的企穩發展。
債券市場方面,央行降息消息公布后,債市出現明顯上漲:銀行間主要利率債收益率大幅下行,10年期國開活躍券“23國開10”收益率下行5.8BP,10年期國債活躍券“23附息國債12”收益率下行5.5BP。
從歷史上看,降息當日十年國債和十年國開債會有顯著下行。從月內小波段而言,降息政策落地會帶來十年國債10-15BP、十年國開15-20BP的下行幅度,但一般隨后都會有所調整。
匯率方面,央行宣布降息后,在岸和離岸人民幣匯率下跌至7.3一線,但貨幣寬松不等于匯率必然下跌,降息并不意味著人民幣必然貶值,要看國內經濟恢復情況及國際情況。
伍超明稱,二季度以來,我國國內需求不足矛盾較為突出,同時匯率面臨一定的貶值壓力。此次降息顯示出央行在兼顧“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目標中,以我為主,將內部均衡置于優先位置,以實現穩增長、擴內需目標。
(作者:楊志錦 編輯:方海平)
責任編輯:李琳琳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