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黃坤 張瓊斯
居民與企業手中的資金正在尋找財富增值“最優解”。
“不到兩個月賺了2600元”“銀行理財實際收益率已經高于4%” ……近日,一些投資者將存款取出,開始購買銀行理財產品。
當前存款規模與銀行理財規模“一降一升”,主要有兩個重要因素成為推手:一方面,定期存款利率持續下行,進入“2”時代;另一方面,銀行理財產品凈值回升,吸引力提升,部分投資者主動將資金投向理財市場。
兩個萬億元背后:
部分存款“搬家”至理財
央行發布的最新金融數據顯示,4月人民幣存款減少4609億元,同比多減5524億元。其中,住戶存款減少1.2萬億元。
除了季節性的存款回落影響,“存款搬家”似乎正悄然發生。受訪人士認為,在存款利率下行、金融市場回暖等背景下,居民與企業手中的部分資金正從表內流向表外。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今年4月居民部門存款下滑幅度明顯高于去年同期,背后的原因可能包括居民儲蓄意愿下滑、風險偏好回升、消費提振、存款利率下行等。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為,在資本市場和理財市場回暖背景下,居民儲蓄有所分流。
4月存款規模與銀行理財規模“一降一升”,似乎印證了上述觀點。據光大證券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測算,4月銀行理財規模預計較上月回升1.5萬億元至2萬億元,開放式產品線景氣度顯著提升。國盛證券據普益標準覆蓋行業情況推算,4月銀行理財產品規模大幅上行,4月末銀行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約為27.37萬億元,較3月末增加1.34萬億元。
“銀行理財市場規模的回升,主要是因為存款利率下行推動居民資金由存款向理財產品轉移。”普益標準研究員鄭哲涵分析稱,2022年銀行理財市場經歷了“贖回潮”和“破凈潮”的嚴峻考驗,如今債券市場回暖,銀行理財規模正逐漸恢復增長。
不過,也有機構反映,存款與理財之間“一降一升”的“蹺蹺板”效應并非那么明顯。一家股份行支行行長告訴記者,該行存款沒有明顯流出,全行存款余額也未出現大幅下行,核心負債總體穩定;理財方面,有增量資金進入,但并不是特別顯著。
投資者申購熱情升溫
理財“吸金”力增強
近期,多個理財產品提高了發行規模上限。比如,招銀理財招睿和鼎高評級30天持有期1號理財計劃將發行規模上限由700億元上調到800億元。
“因為存款利率下降,不少低風險客戶開始轉投風險較低的理財產品。”一位大行理財經理向記者表示,凈值型銀行理財產品在經歷了“破凈潮”后,目前已經基本“回血”,重新受到客戶歡迎。
一段時期以來,銀行理財產品“破凈”范圍持續縮小,投資收益水平表現亮眼。華寶證券在研報中提及,4月出現破凈的理財產品共2004只,相較于3月減少2053只,占全市場存續產品數量的4.66%,較3月“9.39%”的占比有所下降,理財產品破凈情況有所緩解。
除了市場環境的變化,理財產品收益率的提升,也與銀行和理財公司調整投資策略息息相關。記者采訪獲悉,經歷過去年兩次考驗后,理財公司的投資風格更趨于穩健:一是資產配置方面更加謹慎;二是混合估值法已成為封閉式產品的主流估值法,已為投資者提供更平穩的收益。
居民避險情緒依然存在
存款余額持續處于高位
未來一段時期,存款“搬家”至理財市場是否具備可持續性?
一位分析人士認為,不排除我國居民合意儲蓄率長期性上升的可能。一旦居民的遠期收入預期發生了較大調整,居民對未來的擔憂上升或預期保守,合意儲蓄率可能大幅上行。合意儲蓄率上升會導致存款增加,居民傾向于把資金投入到低風險低資產,比如存款、保險產品、較安全的產品等。
王一峰認為,當前居民的避險情緒和縮表現象仍然較為明顯,這與居民部門對就業和收入的預期相關。當前,居民可支配收入緩慢上行,居民的風險偏好依然相對保守,由此導致了存款定期化和貨幣流通速度放緩。但他對理財規模的增長預期“沒有那么悲觀”。
他建議,從長遠看,理財公司應發力長期限產品的研發,改變產品結構相對單一、過多產品集中在貨幣市場的現狀,讓收益率曲線“變陡”,從而提升產品的吸引力。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