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皮海洲
近日在一家官媒上讀到一篇題為《不必過度關注股市成交量》的文章,感覺有些奇葩。稍有常識的投資者都知道“量為價先”的道理,成交量指標是研判股市行情的一個重要指標。股票成交活躍,市場就會有行情,相反,沒有了成交量,行情也就難以為繼了。因此,成交量對于市場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也正因如此,成交量就成了投資者關注的一個焦點。
忽然有一天,有人站出來說,投資者不要過度關注股市成交量,這無疑讓人莫名其妙了。因為這是對股市常識的一種顛覆,也是對投資者認知的一種顛覆。投資者也因此變得不會投資了。因為不看成交量的話,投資者看什么?尤其是對那些熱衷于做短線交易的投資者來說,如果不看成交量的話,他們恐怕很難交易了。
不過,從《不必過度關注股市成交量》一文的內容來看,感覺文章似乎文不對題。因為文章的標題是“不必過度關注股市成交量”,但從文章的內容來看,重點談論的是“萬億元成交量”的問題,而這談論“萬億元成交量”的本身就是對股市成交量的一種關注,甚至是“過度關注”,怎么文章的標題反而是“不必過度關注股市成交量”了呢?
就《不必過度關注股市成交量》一文的內容來看,文章表示“成交量突破萬億元并非就意味著牛市的到來”,對于這個觀點,本人是表示認同的。萬億元的日成交曾經被視為是牛熊分界線,這是2015年時的標準,當時A股創下了連續43天成交量過萬億元的紀錄,同時當時的股市也走出了一波瘋牛行情。
但當前的股市顯然不是2015年時可以相提并論的。2015年瘋牛時,A股上市公司約為2700家左右,而目前A股上市公司數量接近5200家,差不多較2015年6月時的上市公司數量翻了一倍,因此,當下的股市顯然不能再用2015年的標準來衡量,萬億元顯然不足以支持目前A股的牛市行情,而不足萬億元的日成交,更加難以支持股市的上漲行情。但這種對萬億元成交量的關注,不還是對股市成交量的一種關注么?
所以,《不必過度關注股市成交量》一文的文不對題是顯而易見的。不僅如此,就對萬億元的評論來說,也有不正確的地方。文章稱,“隨著全面注冊制改革的持續推進,市場規模還將繼續擴大,萬億元或將成為一種常態”,這個觀點應該是正確的。但該文又認為,“不必過度關注短期成交數字的大小,說一千道一萬,股市長期走勢終歸還是取決于宏觀經濟基本面”,這顯然是欠妥的。因為宏觀經濟基本面反應到股市這個“微觀”層面上來,最直觀的反應還是行情的活躍與否,還是股市的成交量。
因此,固守“量增價升,量縮價跌”的投資邏輯,這并非是刻舟求劍,但固守萬億元的成交量標準卻有刻舟求劍的嫌疑。萬億元已經不再是牛熊的分界線,但不足萬億元的成交,股市更加難以走牛,這是可以肯定的。所以,作為投資者,始終都要關注股市的成交量變化,而并非是“不必過度關注股市成交量”。
不過,作為股市來說,有起有伏其實是很正常的。股市有高潮的時候,也有低迷的時候,股市成交量有放大的時候,也有萎縮的時候。投資者需要理性對待股市的這種潮起潮落,并采取相應的投資對策。比如,在成交量放大、行情活躍的時候,投資者可以積極參與其中;而在成交量萎縮、行情低迷的時候,投資者需要更多地觀望,少量參與。不同的市場行情要有不同的投資對策,但關注成交量的變化卻是始終都要堅持做到的,這是投資者做出投資判斷的前提。
(本文作者介紹:財經評論員,二十年的股市磨練,練就了對股市獨到的眼光與見解,著有《輕輕松松炒股票》一書。)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