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銀行業協會行業發展研究專業委員會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并提出要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數字中國等,為金融系統如何高質量發展、走好中國特色的金融發展之路指明了方向。
為測評商業銀行服務實體及自身經營情況,中國銀行業協會行業發展研究專業委員會自2015年起開始通過“陀螺”指標體系測評商業銀行的穩健發展能力。2022年,“陀螺”評價的有效參評銀行家數由2015年的61家提高到了2022年的150家,其中,全國性商業銀行(含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18家,城市商業銀行73家,農村商業銀行59家。有效參評銀行的資產占商業銀行總資產的91.39%,占比較去年提升0.38個百分點,代表性進一步增強。
該評價體系通過公司治理能力、收益可持續性能力、風險管控能力、運營管理能力、服務能力、競爭能力、體系智能化能力、員工知會能力、股本補充能力九個維度對商業銀行穩健發展能力進行綜合評估。評價結果包括“1+9”主、副榜單,主榜單為綜合評價榜單,副榜單為九個維度評價榜單。
從總榜單結果看:
全國性商業銀行中排名前十的銀行分別為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招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興業銀行、平安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城市商業銀行榜單中排名前十的銀行分別為北京銀行、寧波銀行、上海銀行、江蘇銀行、南京銀行、杭州銀行、長沙銀行、成都銀行、徽商銀行、青島銀行;城區農商行榜單中排名前十的銀行分別為上海農商銀行、深圳農商銀行、東莞農商銀行、江蘇江南農商銀行、福建莆田農商銀行、北京農商銀行、杭州聯合農村商業銀行、無錫農商銀行、廣東順德農商銀行和成都農商銀行;縣域農商行榜單中排名前十的銀行分別為常熟農商銀行、昆山農商銀行、張家港農商銀行、沐陽農商銀行、江陰農商銀行、南安農商銀行、射陽農商銀行、臺山農商銀行、桐廬農商銀行和阿克蘇農商銀行。
從分榜單結果看:
全國性商業銀行公司治理能力較強,中小銀行公司治理能力仍有待進一步提升。近年來,商業銀行不斷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積極探索中國特色公司治理機制,不斷健全現代公司治理架構,公司治理水平不斷提高。從公司治理能力得分發現,全國性商業銀行平均得分最高,為88.32,中小銀行公司治理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從獨立董事占比看,全國性商業銀行為37.36%,城商行為32.93%,城區農商行和縣域農商行分別為28.36%和26.84%,可以看出全國性商業銀行的董事結構更加多元,有助于更好地提升公司治理能力。此外,上市銀行公司治理能力相對較強,在全國性商業銀行和城商行中,公司治理能力入圍前十的銀行均為上市銀行。但從市凈率角度看,全國性商業銀行市凈率普遍低于城商行市凈率。
前瞻性發展戰略有利于提升商業銀行收益可持續能力。2021年以來,受息差下行影響,商業銀行收益可持續能力面臨下行壓力。總的來看,得益于規模大、基數高、廣義資產負債結構穩定的優勢,國有大行與股份制商業銀行收益穩定,經營韌性較強,而城商行稍顯遜色。數據顯示,2021年,18家全國性商業銀行的平均ROA和ROE分別為0.78%和10.61%,同比微漲0.03和0.22個百分點;同期參評城商行的平均ROA和ROE分別為0.65%和8.08%,低于全國性商業銀行、城區農商行和縣域農商行,面臨較大壓力。但同時也發現,在經營業務和數字化轉型等方面陸續開展前瞻性布局的商業銀行,其經營利潤相對較高,可持續發展能力較強。未來,隨著數字經濟和科技金融的發展,非息收入將成為商業銀行的重要收入來源,提升非息收入占比將成為商業銀行增強收益可持續能力的重要途徑。
風險管控能力有所提升,撥備水平有望逐步回歸合理水平。從評價結果看,2021年,參評商業銀行加大了對不良資產的處置力度,整體資產質量有所提升。資產質量方面,全國性商業銀行資產質量整體表現較好,不良貸款率水平整體優于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抵御風險和吸收損失方面,全國性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相對較高,均在14.00%之上,但城市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為13.61%;從撥備覆蓋率指標來看,參評商業銀行的撥備覆蓋率普遍處于較高水平,但過高的撥備覆蓋率或將對服務實體經濟產生一定制約。此前銀保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鼓勵撥備較高的大型銀行及其他優質上市銀行將實際撥備覆蓋率逐步回歸合理水平。未來,隨著商業銀行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的進一步加大,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或將逐步回歸到合理水平。
受益于規模優勢、數字化水平,全國性商業銀行的運營管理能力優勢明顯。2021年,央行不斷優化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形成機制,由存款基準利率浮動倍數形成改為加點確定,帶動了商業銀行的付息負債成本率下行。數據顯示,全國性商業銀行付息負債成本率最低,為2.15%,其后依次為縣域農商行(2.19%)、城區農商行(2.38%)和城商行(2.67%),四種類型銀行中除城區農商行的付息負債成本率較去年增加外,其余類型參評銀行均較往年有所下降。從成本收入比角度看,參評銀行成本收入比與經營規模存在一定的負相關性。數據顯示,全國性商業銀行的成本收入比最低,為31.05%,其后依次為縣域農商行(34.16%)、城商行(34.47%)和城區農商行(37.44%)。此外,與往年比,為更好地測度參評銀行的運營能力,該板塊新增了網點運營效率指標,即網均營收情況。數據顯示,全國性商業銀行特別是股份制商業銀行網均營業收入明顯處于優勢地位,全國性商業銀行網均經營收入平均為0.96億元,其中多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網均經營收入超過1億元。
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質效進一步提升。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開幕式上指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近年來,商業銀行一直把工作著力點放在服務實體經濟上,不斷加大對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助力穩住經濟大盤,金融服務的適應性、競爭力和普惠性明顯提升。以全國性商業銀行為例,從信貸投放總額看,其繼續發揮大行支柱作用,2021年,全國性商業銀行的“貸款和墊款余額”達121.52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1.09%,增速高于同期商業銀行資產規模同比增速2.49個百分點。從信貸投放結構看,2021年,全國性商業銀行對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普惠、綠色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信貸投放進一步提升,信貸新增額達13.48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2.19%,為穩住宏觀經濟大盤貢獻了金融力量。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平穩運行與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下一步,商業銀行將進一步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促進經濟行穩致遠貢獻金融力量。
財富管理業務成為商業銀行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抓手。隨著我國居民財富總量的不斷增長,商業銀行開始發力個人金融業務轉型和財富管理業務,關注零售管理客戶總資產(AUM)理念。數據顯示,全國性商業銀行零售戶均管理資產規模呈逐年上升態勢。同時,本年度首次新增高凈值客戶資產管理規模,數據顯示,全國性商業銀行中不同銀行私人銀行業務發展規模差異較大,工農中建四大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優勢明顯。此外,從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占比角度看,全國性商業銀行具有綜合化和多元化經營能力強、客群覆蓋面廣、業務類型全的比較優勢,并積極關注新興領域、新興渠道、新興業態的金融需求,持續在銀行卡、支付結算等傳統中間業務領域精耕細作,加快智能化轉型,不斷提升服務價值,手續費及傭金占比較高;城商行、城區農商行、縣域農商行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占比明顯低于全國性商業銀行,且組內分化嚴重。
金融科技資金與人才投入持續加大,行業智能化水平進一步增強。在數字經濟時代背景下,銀行業對于體系智能化能力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數字化轉型步伐進一步加快。從體系智能化能力評估結果來看,全國性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的移動APP月活數開始呈現分化趨勢。其中,全國性商業銀行移動APP用戶體驗度和活躍度穩步提升,移動APP平均月活率31.18%, 較去年同比上漲0.36%;但城商行移動APP平均月活率達22.57%,較去年同比下降10.68%。從金融科技投入來看,全國性商業銀行與城商行同樣呈現分化態勢,其中全國性商業銀行金融科技投入占營收比平均達3.69%,較上年同期增長0.38個百分點;城商行平均投入比例在3.83%,較上年同期降低0.07個百分點,金融科技投入后勁稍顯乏力。從金融科技人員投入來看,全國性商業銀行、城商行、城區農商行及縣域農商行金融科技人員占比分別為6.08%、4.75%、3.00%、2.87%,全國性商業銀行、城商行、城區農商行進一步推進專業化金融科技隊伍建設,金融科技人員占比呈現明顯提高的趨勢,但縣域農商行金融科技人員占比較去年呈現下降趨勢。
人力資本投入高的銀行人均創利也基本上處于高位。在當前日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商業銀行對人才資源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人才結構、教育投入和貢獻率更趨優化,為銀行經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從碩士及以上員工占比角度看,全國性商業銀行平均數為17.67%,較去年提升0.8個百分點;城商行為11.85%,較去年提升0.52個百分點。從人均教育經費投入情況來看,全國性商業銀行人均教育經費投入水平最高,城商行與城區農商行投入水平相當,縣域農商行人均教育經費投入最低。其中,興業銀行、招商銀行投入強度位居全國前列,人均教育經費達萬元左右。伴隨著人力資本的高投入,全國性商業銀行的人均創利水平也高于其他類型商業銀行。數據顯示,全國性商業銀行員工貢獻能力最強,達289.58萬元/人,且股份制商業銀行的人均創收水平顯著高于國有大型商業銀行。
商業銀行內源資本補充能力仍有待提升。為增強商業銀行股本補充能力,監管部門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政策,為商業銀行創造更好的資本補充環境。數據顯示,商業銀行外源性資本補充渠道不斷增強,全國性商業銀行基本全部有永續債和二級資本債存量;城商行中,一半以上的銀行發行了永續債或二級資本債。但從內源資本補充能力來看,通過測度商業銀行資本積累速度與資本消耗速度的差值,發現城商行和農商行中該指標大部分為負,且負值較大,內源資本補充能力仍有較大提升空間。這也意味著,后續商業銀行要從多方面改善股本補充能力。如,持續增強盈利水平,增強內源資本補充能力,提升資本的產出效率,尤其注重收入對風險資產的動態覆蓋。同時,做好資本規劃,在留存收益的現金分紅、風險覆蓋、擴大投入等方面優化分配,更加注重資本補充的效率和效果;此外,也要利用好外源資本補充渠道,包括永續債、優先股、可轉債等資本補充工具,尤其是城商行和農商行需積極探索資本補充工具的創新與開發,探索適合自身的股本補充方式。
子榜單具體評價情況可關注由中國銀行業協會行業發展研究專業委員會編寫的《2022年度商業銀行穩健發展能力“陀螺”(GYROSCOPE)評價結果藍皮書》或《中國銀行業》雜志第11期相關內容。
微信征稿啟事
《中國銀行業》由中國銀保監會主管、中國銀行業協會主辦,是目前唯一一本帶有全行業性質的公開刊物,是溝通監管部門和機構的紐帶,是行業交流的平臺,也是社會了解銀行業的窗口。目前《中國銀行業》雜志微信公眾號已開通征稿郵箱,面向廣大讀者征稿。我們期待您的稿件。
(來源:中國銀行業雜志)
責任編輯:王婉瑩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