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首語:2022,信念如磐,奮楫前行。新浪財經推出《金融新未來》年度專題,專題包含“財富未來”、“普惠前行”、“數字新局”、“發展之路”四大篇章,回顧奮進路,展望新征途。
城市建設高速發展、鄉村振興全面推進,普惠金融穩步邁向新征程。本文由新浪財經聯合《銀行家》雜志社共同推出,聚焦金融機構響應“新召喚”,展現責任與擔當。
施小純 中信銀行普惠金融部副總經理
中信銀行普惠金融部于2018年7月份成立,雖然成立時間不長,但這個部門自成立之初就具有非常明確的定位,即專注于服務小微企業法人的信貸需求。中信銀行普惠金融部是一個準事業部,之所以稱為準事業部,最大的特點就是業務條線內嵌了相對獨立的風險管理體制。這樣做是因為小微企業的信貸管理方式和中大型企業的風險管理機制有很大的區別,所以相當于從部門成立之初就重新建立了一套新的、專門適用于小微企業的風險管理體系。在總行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得益于這樣的頂層架構設計,中信銀行普惠金融業務這幾年來得到了快速發展。
中信銀行普惠金融部成立之初管理的企業法人普惠貸款只有不到一百億元,三年后,截至2021年底,法人普惠貸款余額突破了一千億元。三年的時間,部門實現了資產規??焖僭鲩L、小微企業客戶數量快速增長、不良貸款率保持低位。部門的創業過程篳路藍縷,一路走來,站在千億資產的新時點上,我們收獲了很多體會,對數字普惠也與三年前有了不一樣的見解。
第一,線上化普惠金融服務的普及應用是近年來普惠業務發展的顯著特征。普惠金融部剛成立的時候還沒有疫情,成立后不久就暴發了疫情。2019年我們就提出要建立一套線上化、數字化的普惠金融服務。因為銀行傳統的線下服務模式在小微金融上是無法實現商業可持續的,只有通過數字賦能才有可能實現。正是2019年我們在數字普惠方面大力的投入,快速搭建了一套線上化的產品體系,構建了智能風控平臺以及數字化的運維機制,很快這套體系就彰顯出它的效能和價值。因為2020年初疫情暴發以后,很多經濟活動基本上都按下了暫停鍵,這個時候銀行原來傳統的“行商”經營模式難以為繼了。在傳統模式下,客戶經理要出門到企業拜訪,做線下盡職調查,要和企業主訪談,實地考察經營場所和抵押物,然后再回到行里寫信貸報告,上信審會,等等。但是在疫情封控、管控期間,這些很難實現,無法進行基本的盡職調查,也就自然沒有審批的依據,怎么去給小微企業提供信貸服務呢?這個時候,線上化的、無接觸的信貸服務幫我們渡過了這個難關,也很好地支持了實體經濟發展,更難能可貴的是,在業務快速發展的同時,新模式下的信貸資產質量也得到了很好的保障。雖然疫情封控結束了,但嘗到線上化、無接觸式信貸服務甜頭的分支行同事們“回不去了”,對發展普惠金融的信心也越來越強。
第二,疫情期間非接觸式的信貸服務也為銀行數字普惠金融的運維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國務院和監管層的大力推動下,應該說這兩到三年普惠金融業務得到了高速發展,相信所有金融機構的普惠金融、小微企業的業務與三年前應該都有很大的不同。以中信銀行為例,經過這三年的發展,中信銀行的法人普惠業務從一百億元到一千億元資產規模擴張的背后是客戶經理的平均管戶規模大幅提升,對公客戶經理的普惠客戶管戶規模從原來的3—4戶可能增加到30—40戶。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概念?一個客戶經理30—40戶的管戶規模,如果每個月做一次貸后檢查、每一天做一戶的話,做完30戶一個月就過去了!客戶經理所有的精力可能都只能夠完成存量客戶的貸后檢查等一些監管要求,根本沒有精力拓展新業務。所以在今天這個時點上,要想繼續在商業可持續的基礎上發展普惠金融,如何應對背后的運維壓力將成為普惠金融發展的一個新課題。
第三,從“政治普惠”到“價值普惠”更需要科技賦能。在普惠金融發展的初期,很多經營機構認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是世界級難題,存在著不會做、不敢做、不愿做的思想,做普惠主要是為了完成監管任務,要滿足包括兩增兩控等監管要求,基本上屬于“要我做”。但是隨著理解的深入,我們發現金融和經濟的確是血肉相依的,經濟不好的時候金融肯定不好。2020年之后,雖然我們要應對疫情帶來的一系列新挑戰,但通過科技賦能我們卻見證了數字普惠發展最快速的時期。在今天這個時點,普惠業務的規模在一些銀行可能占整體資產規模10%以上的體量時,普惠金融已經成為銀行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資產類別,對銀行的經濟效益、風險管理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已經遠遠超出了要完成的監管任務。在這一背景下,我們提出了“價值普惠”,將“要我做”轉變為“我要做”,即在商業可持續的基礎上,為普惠金融的小微企業客戶提供不止于信貸的金融服務。但這個時候,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就是:從金融資源配置的角度如何更好地識別有發展潛力的客戶。我想未來還是要靠數字化賦能的辦法,對客戶進行更加精準的畫像,來篩選出需要進行資源傾斜的優質客戶。
以上三個方面,是中信銀行不遺余力地推進數字化普惠進程的縮影,歸納起來就是推動業務提升“五化”能力,即業務場景化、流程線上化、獲客批量化、風控智能化和數據資產化。這“五化”能力是發展數字普惠的核心能力體系,也就是所謂的“護城河”。在“五化”能力之下,我們構建了中信普惠金融開放式的智能信貸工廠。正如其名,首先它強調開放性,即我們要開放地對接核心企業的ERP、政府采購平臺和外部的各種場景。在系統對接的過程中,科技能力是非常關鍵的,如果每一個對接都是定制化的,整個接入的效率將會很低,成本則會高企。如何構建一個標準化、開放式的信貸工廠,是提升信貸服務效率的一個關鍵問題。其次它強調智能化,這主要指貫穿貸前、貸中、貸后信貸風險管理智能化,即全流程生命周期上的各種預警的處理都要自動化地完成。目前,我們已基本實現超90%的貸后管理通過自動化的定檢來完成,只有預警信號出現紅色信號以后才轉為人工。除了不動產抵押等一些環節維持線下辦理以外,我們80%的業務都已實現全流程線上化、零人工干預。在我們的智能風控平臺上,以法人維度為例,形成了工商、司法、財務、稅務、交易、賬戶、物流、實際控制人等多個維度的上千個風控指標。
依托這個智能化的信貸工廠,我們建立了比較完善的中信易貸普惠金融產品體系。這個產品體系分為三大板塊,第一個板塊是傳統的基礎類,如不動產抵押類、傳統的線下審批方式的擔保類貸款。第二個板塊是供應鏈金融板塊,比如政企類的銀稅e貸、政采e貸,與海關合作的跨境電商e貸、出口e貸、關稅e貸等;還有一些是基于上游的,我們統稱為訂單e貸,從合同簽訂、下具體訂單到完成履約、驗貨、開立發票,再到形成應付賬款,我們都設計了相應的標準模式;我們對供應鏈下游的主力產品是經銷e貸。第三個板塊是針對特定客群的定制化解決方案。例如:針對物流行業的物流e貸系列產品,面向專精特新企業的科創e貸。
基于“五化”能力的三大產品系列支撐,三年來我們的資產不良率甚至好于使用傳統人工審批的信貸不良率。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數字化的產品、營銷、風控經受住了疫情的沖擊。下一步,我們將著力發展數字化運維,通過科技賦能來進一步提升服務小微企業的質效。
施小純系中信銀行普惠金融部副總經理
責任編輯:宋源珺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