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優化定位清晰 中國金融市場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結構優化定位清晰 中國金融市場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2022年09月14日 06:43 上海證券報
我國金融市場取得令世界矚目的成就我國金融市場取得令世界矚目的成就

  ◎張欣然 記者 韓宋輝

  經濟穩,金融活。中國在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之時,金融市場也頻頻取得令世界矚目的成就:全球最大的銀行市場、全球第二大債券市場、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金融體系結構在持續優化,各類金融機構在規范中求發展,定位愈加清晰——銀行業支持實體的能力和力度不斷提高,保險業經濟“穩定器”和社會“減震器”作用充分發揮,債券市場在開放中不斷提升融資能力。

  回歸實體 成就全球最大銀行市場

  近期,英國《銀行家》(The Banker)雜志公布“2022年全球銀行1000強”榜單。中國五大行首次占據榜單前10名的“半壁江山”,140家中資銀行上榜。榜單顯示,2022年,中資銀行占全球一級資本的32.5%、資產的26.9%。

  這只是中國銀行業高質量發展成果的一個縮影。截至2021年末,我國銀行業總資產344.7萬億元,較2012年增長158%,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銀行市場。

  我國銀行業逐步實現“由大向強”轉變,離不開行業的持續改革和嚴監管。過去十年,我國銀行業開啟了以強監管、嚴監管為主導,以加強風險防控、整頓金融市場亂象、推進利率市場化為主線的深刻變革。

  2012年6月,原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這一舉措對我國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等一系列風險指標的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6年,央行宣布實施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PA),對銀行業審慎經營加以引導,控制系統性金融風險;2018年7月施行的《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進一步加強了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

  實踐證明,這一系列改革卓有成效。2012至2021年的十年間,我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由12.70%上升至15.13%,流動性比例由43.2%上升至60.32%,流動性覆蓋率(LCR)也持續升高,2021年末達到145.3%,銀行業抗風險能力顯著增強。

  過去十年,金融管理部門恢復和處置了600多家高風險中小機構。金融資產盲目擴張得到根本扭轉,高風險影子銀行較歷史峰值壓降約25萬億元。不良資產處置大步推進,過去十年累計消化不良資產16萬億元。

  “整個銀行業迎來了一次很大的變化,這個變化是非常深刻的。”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負債端“去杠桿”,加大表外融資難度等;資產端“去通道”,包括限制同業空轉、規范影子銀行等;業務模式“去池化”,包括打破剛兌、限制多層嵌套等。

  2018年1月,原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隨即,監管部門大力整治銀行業保險業股權違規亂象,嚴肅查處一批股權違規案件,依法懲治違法違規股東,對市場形成了有效震懾。

  在打擊不良資本的同時,優質民營資本進駐銀行業。2014年3月,首批5家民營銀行試點方案確定。2014年12月16日,我國首家民營銀行微眾銀行正式成立。截至目前,我國一共有19家民營銀行獲批開業。

  歷經多年改革發展,一個經營穩健、定位清晰、結構科學的銀行體系穩固建立。

  回歸保障 保險連續五年穩居全球第二大市場

  從2012年末的7.4萬億元,到2021年末的24.9萬億元,過去十年,保險業總資產增長了236%。自2017年起,我國已連續五年穩居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

  這背后,是機構主體和保險業務的快速擴張,更是我國老百姓保險保障需求的穩步上升。從2012年的1.5萬億元,到2021年的4.49萬億元,近十年,我國原保險保費收入年均增長速度達到12.6%。

  十年間,保險業經歷了從“快速擴張”到“回歸保障”的大轉型。

  首都經貿大學保險系副主任李文中表示,人身險行業十年間年均增速達到了14.1%。其中,2016年是人身險行業的轉折點,2013至2016年人身險行業快速發展,至2016年同比增速達到36.2%的頂點。

  行業增速的背后,是監管政策變革的推動。2013年原保監會啟動預定利率市場化改革,取消了普通壽險的預定利率限制;2014年,國務院發布“新國十條”,推動保險現代服務業發展。在這些利好政策的推動下,人身險行業走上發展快車道。

  不過,以萬能險為主的理財型產品在疾馳中聚集了多種風險,如長險短做風險、短錢長投風險等。

  2017年,原保監會發布《關于規范人身保險公司產品開發設計行為的通知》,要求切實發揮人身保險產品的保險保障功能,回歸保險本源,防范經營風險。從此,保險業步入回歸保險保障的正途中。

  過去十年,我國保險深度從2.98%上升到3.93%,保險密度從1144元/人上升到3179元/人,保險業累計賠付10.3萬億元。

  2012年以來,大病保險制度已覆蓋12.2億城鄉居民,長期護理保險覆蓋近1.5億人;農業保險為農戶提供風險保障從2012年的0.9萬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4.7萬億元;商業健康保險存量有效保單件數近12億張,覆蓋人數超7億人。

  2015年以來,中國風險導向的償付能力體系(償二代)建設持續推進。2017年9月,償二代二期工程建設方案正式啟動,開啟了保險業補齊監管制度短板、夯實資本質量之旅。2021年12月底,償二代二期工程建設順利完成。

  開放中發展 外資擁抱全球第二大債券市場

  過去十年,中國債券市場規模從26.29萬億元增長至138.25萬億元。其中,利率債規模從17.18萬億元增長至93.67萬億元,信用債規模從9.11萬億元增長至44.63萬億元。中國債券市場規模已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二位。

  在市場體量實現飛躍的同時,其內涵亦發生了重大變化。隨著短期融資券、公司債、中期票據、超短融、定向工具、中小企業私募債和資產支持票據的相繼涌現,中國債券市場體系初成。

  自2005年5月,首家境外機構投資者獲準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以來,中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的大門持續敞開。特別是最近十年,支持債市開放的政策措施加速出臺,債市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境外投資者進入中國市場。

  近年來,中國國債陸續被全球三大債券指數納入,外資配置需求持續增加。截至2022年7月末,境外機構持有銀行間市場債券3.51萬億元。有業內人士表示,中國債券的走勢與發達國家債券的相關性比較低,這與中國貨幣政策保持獨立性有關,是外資分散化投資的理想標的。

  我國債券市場國際化進程的加快,還體現在中資離岸債券的迅猛發展。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9月13日,中資離岸債券存量達到3711只,規模達到1.24萬億美元,占據了亞洲離岸債券市場的“半壁江山”,有力地支持了中資機構在境外展業融資。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張文

保險業
人氣榜
跟牛人買牛股 入群討論
今日熱度
問股榜
立即問股
今日診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9-15 驕成超聲 688392 71.18
  • 09-15 紫燕食品 603057 15.15
  • 09-15 信科移動 688387 6.05
  • 09-14 森鷹窗業 301227 38.25
  • 09-14 邦彥技術 688132 28.88
  •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