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葉麥穗 廣州報道 公募基金2022年一季報已經披露完畢。由于開年市場表現不佳,權益型產品大面積浮虧,基金規模也跟著縮水。其中,權益類產品成為重災區,規模同比下降超過10%。
由于風險偏好下降,基金在一季度加倉防守類的銀行板塊,加倉幅度為1.1個百分點,位居所有板塊增持第一。其中,城商行的持倉比例達到歷史新高。
股債蹺蹺板效應再現
天相投顧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4月22日,共148家基金公司披露了2022年一季報,基金市場規模小幅降低至24.79萬億元,環比減少0.99%;若剔除貨幣市場基金,基金總規模合計14.82萬億元,環比減少5.00%。其中權益類產品成為一季度的縮水冠軍,股票基金規模約2.26萬億元,環比下降10.78%, 這也是股票型基金近三年來首次出現規模下滑;混合基金規模5.23萬億元,環比下降12.67%。
“蹺蹺板”效應再度出現,固收類產品重整旗鼓,債基和貨幣基金的規模均出現增長。債券型基金規模則環比上升了3.51%至6.81萬億元。其中純債型基金、二級債基規模環比均出現增長,一級債基規模環比則出現下滑。
貨幣基金規模一季度環比增長了5.63%,達到9.97萬億元。
規模的下降亦體現在新基金發行上。根據統計,一季度共有386只新基金成立,合計募集資金規模2738.29億元。盡管基金成立數量較去年同期的423只下滑幅度不大,但發行規模相較2021年一季度的10680.38億,下降幅度高達74.36%。而環比來看,2021年四季度基金發行規模為6313.98億元,今年一季度發行規模下降仍有56.63%。
從重倉股來看,一季度,貴州茅臺重回基金重倉股第一席位,持有市值為1629.4億元,寧德時代緊隨其后,持有市值為1468.7億元,其次是藥明康德、隆基股份、招商銀行。重倉股前50名中,僅6只股票一季度取得正回報。
銀行板塊持倉比例達4%
從行業配置來看,一季度有五個行業的公募基金持倉市值明顯增長 。光大證券最新研報公開了2022年一季度偏股型基金持倉銀行股情況。研報指出,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基金重倉持倉銀行股比例較年初提升1.1個百分點至4.0%,結束了2021年連續4個季度下滑態勢,持倉比例提升幅度在各行業板塊中居首。
據分析,當前基金持倉銀行股比例相較2019年高點6.7%、2021年高點5.6%,仍有一定提升空間。
分銀行屬性看,據統計,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國有行、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持倉比例分別為0.5%、1.9%、1.5%和0.1%,較年初分別提升0.3、0.3、0.4、0.1百分點。
其中,城商行持倉比例創歷史新高,2021年二季度以來,配置比例呈現逐季提升態勢,機構配置意愿較強。
有36只銀行股成為基金的重倉股。 其中持倉市值前三的分別是招商銀行、寧波銀行和興業銀行。有964只基金在一季度重倉招商銀行,持倉市值達到575億元。
包括焦巍、王宗合等知名明星基金經理管理的產品在一季度加倉了銀行股。銀華基金的焦巍稱體會到“估值天花板和在云際附近的邊際變化發生時應對的僵化會帶來巨大傷害”,在一季度增加了銀行股的配置。招商銀行、杭州銀行等銀行股新進基金前十大重倉股名單。
4月21日,鵬華基金旗下多只基金的一季報出爐。從前十大重倉股名單來看,王宗合管理的鵬華匠心精選、鵬華創新未來也在加碼銀行股,且對寧波銀行青睞有加。一季度鵬華匠心精選增持寧波銀行超654萬股,由此寧波銀行也從第八大重倉股升至該基金的第一大重倉股,較上一季度末上升了7個名次。
業內人士表示,銀行股估值低、基本面風險小,基金加倉銀行股,意在追求穩健投資。部分銀行遭到減持或為落袋為安,而有一部分銀行股受到資金青睞另一部分則沒有,這就需要區分不同銀行的競爭力,建議關注基本面穩健、負債端等方面存在優勢的銀行。
長城證券表示,當前銀行板塊估值仍處于歷史低位,市場大幅波動下,銀行股避險優勢凸顯,若后續穩增長政策力度加大,銀行股將繼續受益于寬信用、穩增長。 主要邏輯:(1)央行降準+存款利率上限下調,都是先降銀行負債成本,再傳導至實體融資成本下降,不再由銀行單邊讓利,利好銀行息差,預計22 年全年息差降幅5bp以內;(2)房地產政策邊際放松,房地產產業鏈資產質量存在改善預期;(3)引導大型銀行和其他優質上市銀行撥備率逐步回歸合理水平,銀行業未來有望保持7%左右的合理利潤增長。
國盛證券分析師馬婷婷表示, 當前銀行板塊持倉比例仍處于近10年的低位水平(1/3左右分位數),歷史上,14年、16年和20年,基金持倉比例也處于基本相同或者更低的水平,在后續隨經濟企穩改善,銀行股估值修復,持倉比例提升。在14年底-15年初、17-19年、21年上半年均達到4%以上,甚至更高的水平(14年底、19年底持倉比例達到6%以上)。當前,盡管經濟壓力比較大,但已反映在當前板塊0.61xPB的低估值之中。未來隨著“穩增長”政策組合拳持續發力,將有利于支撐后續實體經濟改善的預期,從而對板塊形成正向催化,基金持倉仍有望進一步提升。
責任編輯:張文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