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近日,多地金融監管部門對“代理投訴”“代理處置信用卡債務”等所謂“代理維權”亂象發布風險提示。監管部門強調,此種非法“代理維權”亂象手段隱蔽,事后無不令債務人后悔莫及,應引以為戒。
“代理維權”亂象,實則是在協助債務人“逃廢債”基礎上衍生出的黑灰產業。這些組織或個人披著咨詢公司的馬甲,冒充法律工作者騙取債務人信任,慫恿或替代債務人偽造虛假證據并向金融機構、監管部門惡意投訴。由于部分債務人輕信“代理維權”蠱惑,采取纏訪鬧訪等過激行為來達到“逃廢債”的目的,這種不當行為被業內冠以“債鬧”之名。與“老賴”做法不同,此種行為背后有“代理維權”組織撐腰,甚至還有簽訂的“服務協議”做保障。如此一來,不僅切斷了債務人與金融機構、監管部門的有效溝通,還擾亂了金融機構正常經營秩序。
需要強調的是,債務人莫要輕信黑灰組織的歪門邪道。殊不知,蒙在鼓里的債務人正被“代理維權”組織兩頭收割。一方面,債務人提供銀行卡、身份證等個人重要信息后,黑灰組織又把這些信息轉手賣給“有需要”的機構,有的甚至擅自使用其辦理小額貸款,從中非法牟利。另一方面,“代理維權”組織向債務人收取高額代理費后,轉過頭來又利用債務人曾向金融機構提供虛假信息為把柄,一步步誆騙甚至敲詐、脅迫債務人購買其理財產品,最終使債務人落入陷阱。
此種“代理維權”亂象屢打不絕,究其原委,一方面反映出監管、司法制度剛性有余而韌性不足的困境,即行政、法律等“硬性”手段相對健全,而規則、信用、協議類“軟性”手段懲罰力度明顯不足。另一方面反映出部分債務人維權意識淡薄,一旦攤上債務違約這種事就會病急亂投醫,輕信“代理維權”謊言,不僅賠了老本,個人征信還將被涂上不良的污點。
近年來,金融市場供給主體不斷增多,信用貸、消費貸等產品在滿足消費者短期需求的同時,也產生部分債務逾期、違約等問題,這使“代理維權”組織有空可鉆,目前已經初步形成有組織的黑灰產業鏈。從法理上看,非法“代理維權”涉嫌尋釁滋事和敲詐勒索,一旦查處將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因此,債務人不能心存僥幸對黑灰中介言聽計從,遇到糾紛要選擇正規渠道依法合規維權。比如,債務人可以同金融機構直接協商,也可以向行業調解組織申請調解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切勿被非法“代理維權”的花言巧語所蒙騙。
警惕非法“代理維權”侵害,保護消費者權益任重道遠。對于金融監管部門來說,應與金融機構、公安部門之間建立統一的反欺詐聯盟,設立出借人投訴信息與失信者信用數據共享平臺。在處置非法“代理維權”投訴時,各部門應保持密切聯系,加大合規審查與刑事懲罰力度。同時,及時提醒并對債務人開展金融普法教育,把風險關口前移,絕不給“代理維權”這種黑灰組織可乘之機。(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王寶會)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張文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