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摩根頻道
銀行進入“比爛”時代?浙商銀行屢罰屢犯,高管都“批量”逃離?
近日,招商銀行發布了2021年年報,其總資產突破了9萬億大關,更是連續三年被評選為“中國最佳銀行”,盡管其評測機構《歐洲貨幣》雜志的資歷與權威性存在一定的爭議,但能夠在亂象叢生的國內銀行業業脫穎而出,也算是對招商銀行的一種肯定。
違規放貸、高管腐敗、信息濫用,是國內銀行的通病,與之對應的則是各家銀行高層頻繁“換血”,浙商銀行、興業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更是其中的代表。尤其是浙商銀行,在不到一年內,先后有包括董事、行長在內的6名高管職位變動,新上任的董事長在此前甚至并無銀行從業經驗。
銀行高管頻繁變動的背后,國內股份制商業銀行究竟怎么了?
一、屢罰屢犯成通病,銀行業劣幣驅逐良幣?
招商銀行雖被評為“中國最佳銀行”,但其高速增長的背后并非毫無隱患,上到總行下到分行,招商銀行頻繁被罰,盡管每次都虛心認錯,但整改效果并不明顯。
屢罰屢犯,幾乎是國內所有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真實寫照。事實上,去年人民網就曾發出銳評:有個別銀行一邊“虛心”認錯,一邊屢罰屢犯。
一些大銀行年營業收入動輒億千億計,哪怕交納上億罰款,也無異于罰酒三杯,不痛不癢。屢罰屢犯的背后,是收益與風險的高度不成正比,部分銀行在利益的驅使下走向了歪路,自以為自己并非個例就不會影響到自身的長遠發展,但真實狀況如何,銀行高管或許更有發言權。
眾銀行高管頻繁變動,個人原因請辭成亮點。
銀行高層職位的變動集中在2月份左右,例如,2月11日,九江銀行原董事長劉羨庭因個人原因請辭退休;2月18日,華夏銀行原執行董事、行長張健華因工作變動辭職,十幾天后,副董事長羅乾宜也因類似的原因請辭;2月22日,江西銀行董事長陳曉明因個人原因辭職,后據報道,陳曉明已被相關部門帶走接受調查,江西銀行回應“以官方公告為準”。
在銀行高管變動的“浪潮”下,浙商銀行格外醒目。2月18日,副行長吳建偉和行長助理盛宏清雙雙請辭,其中吳建偉還是任職時間最長的副行長之一。在此之前的1月11日,浙商銀行發布公告稱,沈仁康不再擔任董事長職務,而新擬任的董事長陸建強在此之前并無銀行從業經驗。在更早之前的2021年6月,行長徐仁艷及兩位副行長徐蔓萱、劉貴山也紛紛辭職。
高管頻繁變動的背后,銀行內部問題層出不窮。
3月10日,銀保監會官網公布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浙商銀行旗下的浙江浙銀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因租賃業務三查不到位,被處罰40萬人民幣。
據銀保監會網站2月25日消息,浙商銀行深圳分行因貸前調查不盡職等違法違規行為,被處罰40萬元。在更早之前的1月4日,浙商銀行鄭州分行因監管統計報表數據應報未報違規被罰30萬元。2021年,浙商銀行臺州分行因信貸資金被挪用于購房、股市和金融資產交易所產品等行為,被行政處罰,浙商銀行紹興分行也因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被罰。
除了分行貸款資金被挪用外,浙商銀行總行也并未起到表率的作用,2021年10月29日行政處罰公示顯示,浙商銀行因違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詢及相關管理規定,被罰65萬元。在此之前,華夏銀行、興業銀行、交通銀行也因相同的原因被行政處罰。
用戶信用卡逾期后,部分銀行會將催債外包給第三方催債公司,在此過程中持卡人的信息就會遭到泄露,部分銀行只關心持卡人是否還款,對于催債公司催債的方式是否正當,以及持卡人還款后,催債公司是否還會濫用持卡人信息并沒有后續保障,從而造成了持卡人可能被威脅的風險,甚至連持卡人親屬、同事與朋友的信息也會因此遭到泄露。
有意思的是,浙商銀行上述被處罰事宜中,被處罰的對象還包括3名工作人員,其工作性質都與信用卡業務有關。據天眼查APP顯示,浙商銀行因信用卡糾紛而起訴他人或公司的法律訴訟高達865條。
相對于工作人員的“玩忽職守”,高管腐敗更能暴露銀行內部問題的嚴重性。
2019年12月,原浙商銀行上海分行行長顧清良因涉嫌受賄罪被逮捕,并處罰金250萬元人民幣。2020年10月,浙商銀行資本市場部副總經理鄒建旭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相關部門調查。
浙商銀行部分高管腐敗并非行業個例,重慶三峽銀行原董事長丁世錄也曾被紀檢請去“喝茶”,民生銀行原行長毛曉峰、華夏銀行副行長王耀庭都因腐敗問題被查。
上述銀行被罰款金額或小或大,對于銀行自身的盈利能力來看,罰款或處罰或許不值一提,但銀行作為金融的重要支柱,向上關乎宏觀經濟,向下連接千家萬戶,這意味著銀行合法合規經營既是政策紅線,也是老百姓的利益線。
各大股份制商業銀行要想在時代的浪潮下實現高質量且長遠的發展,其前提或許就是一方面加強對自身以及地方分行的內部管理,為行業做到表率作用,營造良幣驅逐劣幣的行業健康氛圍,另一方面則是牢牢守住合規經營的安全底線,如此才能提高自身的抗風險能力,助其平穩地度過可能的市場波動期,實現健康發展。
合規經營堅持底線,銀行業才能告別“比爛”時代
近年來,銀行業的強監管態勢延續,處罰力度不斷加碼,其中對違規信貸的監管尤為嚴格,招商銀行能被評為“中國最佳銀行”,0.91%的不良貸款率維持在較低的水平,是其主要參考標準之一。
我國經濟從增量主導時代已經步入了存量主導時代,增長模式也正在告別以地產和基建為代表的投資驅動時代,經濟增長動能正在切換,科技創新類、高端制造類企業成為了新的增長動力,而類似于浙商銀行信貸資金被挪用于房地產的行為,無疑背離了整體發展的主線。
隨著“房住不炒”的主流宣傳,以及房地產行業整體邁入“黑體時代”,作為與之關聯深遠的銀行業,應該與房地產行業及時解綁,擺脫因房地產所帶來的不良貸款。
各大銀行更應審慎合規地對對待貸款業務,優化穩定銀行的資產結構配置,才能更好地應對居民們投資方向的轉變。
銀行不可被替代的地位從未喪失,無論居民們的資產流向何方,都少不了銀行等專業金融機構的協助。商業銀行的主要盈利支撐來源于撮合資金盈余方和資金需求方的對接,其主要客群屬于高凈值用戶,其選擇銀行的標準就是以靠譜為主。類似于浙商銀行違規挪用信貸資金、以及侵犯用戶信息的行為,或許會直接影響準用戶對浙商銀行的選擇。
隨著數字化時代進程的加快,數據早已成為第五大生產要素,數據安全的重要性尤為重要,這對銀行數字化經營和風險控制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縱觀各大銀行因信息違規被處罰的案例,可以看出相關部門對信息安全的高度重視,比如網商銀行就因違反賬戶管理、征信管理等信息數據合規方面的問題,被罰款金額高達2236.5萬元。
合法合規地使用客戶信息,才是銀行攬客營銷的最好方式,如此銀行才能在不斷趨嚴的銀行政策監管以及外部市場環境不穩定因素的加劇變動下,健康長久的發展。
正如人民網所言:唯有真正做到以客戶為中心,以誠信為根本,以服務為靈魂,銀行才能良性發展,銀行業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為國為民筑牢金融安全防線。
責任編輯:張文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