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期國內外股市和債市的共振調整,開啟全面凈值化時代的銀行理財迎來“大考”,銀行理財產品“破凈”近期也成為關注的熱點。
根據最新的Wind統計數據,存續的逾2.88萬個銀行理財產品中,目前凈值低于1的產品超過1000個,其中不乏中低風險等級的固收類產品。
伴隨銀行理財收益回撤的產品數量的增加,客戶詢問收益下跌原因的情況也在增多。當銀行理財要打破剛性兌付,實現凈值化轉型后,如何做好投資者教育,在當下的金融環境中顯得尤為迫切。
3月15日,中國銀行業協會和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特向理財產品投資者和銀行業發出《銀行理財投資者教育保護倡議書》,呼吁引導投資者深化對理財產品的理,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正確認識風險與收益相匹配的投資基本原則,理性看待市場波動,堅持價值投資、長期投資。
股債共振引發銀行理財凈值波動
銀行理財開啟全面凈值化轉型后,其收益表現會跟隨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的波動而震蕩。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總裁成家軍15日在“理財知識進萬家”的啟動儀式上表示,理財產品打破剛性兌付之后,產品收益會隨市場行情變化存在著一些波動。投資者應客觀看待凈值波動,并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的產品、做好風險管控,樹立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的理念。
今年以來不少銀行理財產品出現收益為負的情況,工銀理財董事長王海璐認為,今年以來,國內外股票和債券市場出現共振調整,部分理財產品凈值也隨之出現波動,這是凈值化轉型后的正常表現。
另有大行理財子公司人士對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表示,從開年以來的國內外形勢看,今年的金融市場行情對銀行理財產品保持凈值穩定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銀行理財子公司投向股市等權益類資產的占比并不大,股市波動對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的影響相對可控;銀行理財更應關注的是今年的債券收益率變化,畢竟債券等固定收益類資產才是銀行理財資金投入的絕對“大頭”,債券市場的風吹草動會對銀行理財凈值帶來持續影響。
王海璐強調,從理財子公司成立兩年多以來整體收益表現來看還是比較穩健的,工銀理財成立兩年以來,到期兌付產品的加權平均收益率4.36%。近期市場波動,主要是短時間突發事件帶來的;寬信用、穩貨幣奠定了2022年的政策基調,跨周期調節和穩增長發力將孕育更多投資機會。
引導投資者平衡好收益和風險
根據理財登記中心發布的年度報告,截至2021年末,全行業凈值型理財產品余額近27萬億元,占比約93%;投資者數量達8130萬個,創歷史新高,其中個人投資者占比高達99.23%;投資者呈現出風格相對保守、風險偏好相對較低的特征。
與此同時,理財產品打破剛性兌付,底層資產的價格波動反映到產品的凈值走勢上,尤其是面對今年以來波動加大的市場行情,風險偏好相對較低的銀行理財投資者如何適應凈值化轉型后的收益波動,成為當前銀行理財市場的一大考驗。
光大理財總經理潘東表示,銀行理財底層資產的價格波動反映到產品的凈值走勢上,這給習慣了“保本保收益”的客戶造成了心理壓力和接受困難,能否接受理財產品由“剛性兌付”走向“凈值化”,接受理財產品凈值的波動甚至回撤,對于理財子公司、銷售機構,從業人員、投資者而言,都面臨一次從思想到行動的蝶變。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銀行理財投資者教育工作關系市場長遠發展與金融穩定,具有重要性、緊迫性、復雜性和長期性。
“2022年,資管新規已經正式實施,銀行理財市場打破剛性兌付勢在必行。目前內外部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金融市場復雜多變,銀行理財產品凈值波動加大。通過加強投資者教育,引導投資者正確看待市場變化,平衡好風險和收益,刻不容緩。”董希淼稱。
工銀理財近日發布公告稱,在市場經歷短期調整之后,從資產配置和股債性價比來看,A股的長期配置價值更加凸顯,固收資產依然能夠貢獻相對穩定的票息收益,市場波動幅度相對較小。作為理財產品投資者,堅持長期主義是應對不確定性的最好方法,短期浮虧不代表最終的投資結果,請您不必過于恐慌,可以采取以應對措施:
首先,理性看待風險事件帶來的短期波動,給自己也給專業機構更多的耐心和信心;
其次,審慎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風格相匹配的理財產品類型;
最后,優選并長期持有值得信賴的理財產品,熨平市場的短期波動風險。
此外,成家軍表示,銀行理財的投資者群體日益龐大,特點和需求也日益豐富,在資管新規過渡期收官的新發展階段,結合理財產品投資者的結構和特征,做好投資者教育保護工作,是真正實現“受人之托、代客理財”、促進行業全面凈值化轉型發展的重要基礎;監管部門高度重視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情況,今年理財登記中心還將配合監管部門,針對凈值化轉型情況開展現場調查。
責任編輯:張文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