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理財市場步入凈值化時代 銀行理財子公司增至29家
本報記者 張志偉
見習記者 余俊毅
去年以來,銀行成立理財子公司的熱情高漲。截至目前,已有29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獲批籌建,其中包括6家國有銀行、11家股份制銀行、7家城商行、1家農商行以及4家中外合資銀行。
2022年1月9日,浦銀理財在上海舉辦開業儀式,落戶浦東。這也是2022年首個開業的銀行理財子公司,同時也是第8家開業的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
浦發銀行董事長鄭楊表示,浦銀理財將立足上海、輻射全國,優化資本配置,支持中國經濟的發展轉型;將依托上海的資源稟賦和國際地位,打造具有國際視野和影響力的資產管理公司;將踐行普惠金融,建立更為豐富多元的理財產品體系,讓更多客戶享受到經濟發展紅利。
自2018年資產新規發布后,銀行理財子公司應運而生。《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指出,鼓勵并支持商業銀行通過設立理財子公司的形式開展資管業務。從2022年開始,資管新規正式實施,銀行理財子公司將擔負起更重要的角色,進一步推動凈值化銀行理財產品的發展,促進理財業務回歸資管本源。
易觀高級分析師蘇筱芮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銀行理財子公司的不斷設立,以及凈值化理財產品的不斷豐富,未來銀行理財產品的整體競爭力將不斷增強,從而走出一條更符合銀行發展特色的理財道路。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有不少中小銀行也在積極申請設立理財子公司。去年下半年以來,北京銀行、西安銀行、烏魯木齊銀行、貴陽銀行等地方性銀行相繼發布公告,擬設立全資理財子公司。
有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陸續完成理財子公司的布局,未來地方性銀行或成為發起設立銀行理財子公司的主力軍。
不過,也有人對此持有不同看法。中國文化管理協會鄉村振興建設委員會副秘書長袁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監管要求來看,中小銀行將逐步回歸信貸業務,回歸本地本土化業務。開展直接投資和設立理財子公司的運營成本較高,審批流程也比較漫長,只有少數實力雄厚的銀行才會去爭取,規模一般的地方性銀行恐怕不會將其作為長期發展的戰略重點。
對于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未來發展方向,中金公司在近期發布的研報中指出,理財子公司正在積極探索量化策略和FOF/MOM策略,提升“募投管退”(募集、投資、管理、退出的簡稱)和非標獲取能力,進一步提高資產獲取和產品設計能力。整體上看,目前理財子公司的產品條線較為同質化,以固收類和現金管理類為主,理財子公司應該致力于推出多元化產品體系,以服務全風險偏好的客戶群。建議銀行理財子公司和母行把握政策紅利下的能力建設窗口期(包括組織架構、IT系統、人力薪酬、中臺能力等),加大投入,以適應更加激烈的資管行業競爭。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李廣子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發展關鍵就是不斷提升自身投研能力。在產品布局方面,目前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產品投向以固定收益類為主,不能滿足投資者的差異化需求。未來應當不斷提高投研能力,擴大在權益類產品中的投資,以滿足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的理財需求。銀行成立理財子公司仍有較高門檻,有實力的銀行可以發起成立自己的理財子公司;實力稍弱的銀行可以與其他銀行的理財子公司進行合作,通過代銷理財產品等方式開展理財業務。隨著資管新規過渡期的結束,理財市場步入全面凈值化時代,未來銀行理財業務面臨巨大發展空間。
責任編輯:梁晨婕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