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浙商銀行董事長沈仁康:于變局中開新局
“民之所愿,我之所行。”2012年11月,沈仁康在當選衢州市長之時,曾這樣說道。九年后,還是11月,正是丹桂飄香的杭州,沈仁康已經有了七年的銀行從業履歷。當記者問及上述八字是否依然適用時,從最基層步步做起、再由政轉商的沈仁康笑而不答,轉身趕赴機場。下午,還有一個拜訪需他親自帶隊。他如今的身份是浙商銀行董事長。
浙商銀行雖名有“浙商”二字,卻是家地地道道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其前身是設在寧波的一家中外合資銀行。2003年商業銀行法修訂后,我國新設了渤海銀行,改制設立了浙商銀行和恒豐銀行,使得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總數達到12家。顯而易見,浙商銀行是唯一一家以地方商幫命名的全國性股份行。
浙商、徽商、晉商、粵商,被稱為“中國四大商幫”,在中國經濟史上曾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而浙商更有其專業、獨特的經商技巧。“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浙江,雖有地理限制但卻意外使浙江人更富創造力,從雞毛換糖到義烏商城,再到如今放眼全球胸懷世界。廣泛而充分的個體致富動機,匯聚成市場經濟的重要力量。因此,浙江摘得全國第一個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區,杭州崛起為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每一條每一項無不要求完善的配套和協調機制。這其中,金融支持尤為必要。
從某種意義上說,浙商去到哪里,浙商銀行就要服務到哪里。但要服務好這些最精明的商人,日日夜夜與這些敢想敢做的商人們打好交道,獲取雙贏,這對浙商銀行本身就是個不小的挑戰。掌舵者不僅需要全面深入了解全局和區域性的經濟形勢和特點,把握市場規律,更要洞察企業生存狀態和實際需求,才能真正踐行“民之所愿,我之所行”。
2014年7月,在擔任衢州市長20個月后,沈仁康成為浙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身份角色迎來重大變化。在這之前,沈仁康任衢州市市長期間,領導市政府的全面工作,負責發展改革、財政、審計等方面工作。2001年起,沈仁康也是浙江省麗水市分管財政和重點建設的副市長。
深厚的地方工作經歷,讓沈仁康能夠在更加辯證地看待經濟和發展問題的同時,多一些思考,少一些急躁。比如浙商銀行目前房地產企業、房地產開發貸和按揭貸款三項合計的比例為27%,地方政府平臺業務占比不到10%,這兩組數字都遠低于同業。沈仁康坦言,在這些戰略方向問題上,銀行內部也曾有過爭論,很多人會覺得房地產和政府平臺業務“好做”。“過去幾年確實相對好做,但潛在風險也較大。”沈仁康對記者說。
事實上,彼時作出如此的戰略決策,對于2014年初來乍到的沈仁康,并不容易。浙江商人很難忘卻始于2012年的那場兩鏈危機。是次危機對浙江實體經濟造成的重大影響很長時間才得以修復。活下去并迅速展業,成為當時包括銀行在內諸多行業的唯一選擇。
“好做”的業務事實證明并不一定真的好,而“難做”的業務也不一定有糟糕的結果。比如在2015年去產能背景下,衢州一家鋼廠經營困難,浙商銀行要不要給予支持?基于對鋼材需求的判斷以及企業本身質地這兩個因素,浙商銀行和沈仁康選擇了堅定支持,最終使企業迎來了新一輪發展機會。
2014年是浙商銀行成立十周年,也是沈仁康轉戰金融業的第一個年頭。浙商銀行在當年提出“兩最”總目標,即在浙江大本營,要成為浙江省最重要金融平臺;放眼全國,要成為最具競爭力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
七年轉瞬即逝。浙商銀行從一個排名靠后的股份行邁入全球百強銀行之列,總資產也從5000多億翻了兩番,超過2萬億。在英國《銀行家》雜志“2021全球銀行1000強”榜單中,浙商銀行從2015年的199位上升為2021年的95位。
浙商銀行,脫胎于“浙商”,業務始于“浙商”,但終將走出“浙商”,邁向更廣闊舞臺。
近日,西子湖畔的浙商銀行總部,沈仁康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獨家專訪,詳解其如何率領浙商銀行不走傳統銀行業的發展老路,依托民營、小微企業和數字技術,走出一條極富特色的發展新路。
銀行業要應對好人口結構、產業結構和金融結構三大變化
“浙江經濟的主體是民營企業,很多還是傳統產業。商業銀行的支持可以使一些行業的生存率和競爭力提高。”——在闡述銀行與實體經濟關系時,沈仁康如是說。
《21世紀》: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你如何分析當前和未來宏觀經濟、金融業走勢,商業銀行應如何面對這些機遇和挑戰?
沈仁康:總體上未來銀行業發展壓力在加大,如何應對我們在戰略方向上內部也有爭論。比如我剛來時很多人覺得房地產和(地方政府)平臺業務好做,事實上過去幾年確實相對好做,但潛在風險也較大。去年公布的數據顯示,部分銀行房地產企業、房地產開發貸和按揭貸款的比例超過40%,我們剛過27%,還有較大距離。現在我們(地方政府)平臺業務占比也不到10%。我們一直都在控制,因為不控制就無法面對客戶經理和分行想要把規模做大的沖動。我過去長期在政府抓經濟工作,對此比較敏感。中國人均住房面積已經很大了,這就把老百姓的消費能力固定在了土地上。
那么,如何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開新局,我認為銀行業要應對好人口結構、產業結構和金融結構三大變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首先,財富管理業務中50后、60后和70后群體的資產配置、理財需求、家族信托等業務需求越發的旺盛和多元,這方面銀行要補短板。中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制造業、雙碳綠色行業等正在迅猛發展,其金融需求與傳統企業不同,如何服務好也對銀行提出新挑戰。金融業進一步加大對外開放力度,直接融資占比提升,投行、資管、跨境等業務領域都將迎來新機遇,銀行業金融機構與非銀金融機構的多元化合作,能為實體客戶提供更好的金融解決方案。
以浙江為例,浙江經濟的主體是民營企業,其中很多還是傳統產業,但這并不是說傳統產業現在就沒有希望了,商業銀行的支持可以使一些行業的生存率和競爭力提高。具體到浙商銀行經營中,也是同樣道理。這些年來,結合自身的資源稟賦,浙商銀行堅持服務實體經濟,服務浙江、服務浙商,服務小微企業、民營經濟的初心不動搖。經過長期的堅持,浙商銀行不斷在服務小微、民營企業上尋找新的方式方法,做良心銀行,形成自身的特色優勢,逐步走出了一條集約化、內涵式、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21世紀》:你剛剛也提到,浙商銀行的小企業業務做得很有特色,今年獲得了監管部門的肯定,為什么能一直堅持做小企業?
沈仁康:銀行的經營活動對社會經濟活動會產生正外部性和負外部性,怎么去做才能兼顧自身的盈利和更多的社會正效應?銀行要有自己的業務重點,不能大家都做就跟風,小企業和民營企業我們也知道壓力比較大,但這件事總得有人去堅持,堅持下來就成為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長遠來看也可持續。
做小微是我們的初心和使命,浙商銀行成立之初就定位為服務小企業和民營企業,小企業一直是我們的真愛,服務的也是真小微。目前普惠型小微企業的戶均貸款219萬左右,不良率一直在1%左右。
我們現在還有個重要探索——人才銀行,針對浙江新經濟,很多新經濟最大資產就是人才,怎么為他們服務?一開始我們想為國家高層次人才創業提供信用貸款支持,哪怕是不賺錢也要培養起一批浙江高新技術企業。但業務開展必須把控風險,加上觀察到人才更多集中在企業,我們就把所有國家、省級高層次人才所在企業拉了個名單,圍繞名單提供服務。目前,已服務名單上的企業700多戶,提供融資130多億。其中12家企業已上市,還有17家被列入2021年(準)獨角獸企業名單。
7年在浙江市場份額翻倍
“2014年我一來就制定了服務浙江的14條舉措,這幾年我們在浙江的市場份額大幅提升,我來時是1.6%,現在翻了1倍。”——說到深耕浙江大本營,沈仁康侃侃而談。
《21世紀》:浙商銀行“兩最”總目標進展如何?
沈仁康:我來浙商銀行時剛好是其成立10周年,“兩最”總目標是2014年我來后,提出的新的10年發展目標,這七年里兩個方面有重大進展。第一,特色競爭力明顯,浙商銀行的小企業業務現在是行業標桿,在全國性銀行中占比最高。此外,創新拳頭產品優勢明顯。流動性管理產品很多大行在學,產業鏈供應鏈金融是我們的特色競爭力,我們也是率先在浙江開展智能制造相關業務的。我們與浙江省經信廳簽訂“浙江智造融通工程”的戰略合作協議,三年累計合作一千億,目前已實現融資余額450多億元。
第二,浙江省內最重要金融服務平臺的目標有重大突破,我來時浙商銀行總資產只有5000多億,現在超過2萬億。2014到2016年這三年是浙江金融環境面臨較大考驗的階段,大家都在收縮。那時我覺得浙江最需要浙商銀行,2014年我一來就制定了服務浙江的14條舉措,這幾年我們在浙江的市場份額大幅提升,我來時是1.6%,現在翻了1倍。
在穩定市場方面浙商銀行也能發揮突出作用,比如說2018年下半年民營企業發債困難,浙江是民營企業為主,那年浙江到期債券總額超過1900億元,如果違約后果很嚴重。浙江一家中國500強企業就出現債券兌付危機,最優秀企業的危機會引起連鎖反應,所以省里決策要幫扶。該企業旗下有兩家上市公司,幾百家子公司,過度擴張但管理能力跟不上。我們最多時抽調了近50個人進駐,最大限度保障企業生產安全,因為關系到幾萬人就業。這幾年下來公司穩住了,兩家上市公司股價都比原來要高,當前的償債率已經超過70%,是非常好的結局。這對穩定金融市場,不僅是浙江甚至是全國都有意義。
《21世紀》:當前,浙江正在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區,浙商銀行在其中有哪些機遇和挑戰?
沈仁康:一是數字化改革。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要“大力建設全球數字變革高地”,浙商銀行將加快自身數字化轉型與省內各類數字平臺對接。
二是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要“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打造十大標志性產業鏈”。浙商銀行近年來深耕產業鏈供應鏈領域,累計服務省內近2萬家企業,爭取在省內重點產業鏈服務方面形成標桿。
三是居民收入倍增計劃,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方案提出,到2025年家庭年收入10萬-50萬元的群體比例將達到80%,這給財富管理業務帶來很大空間。浙商銀行已經將財富管理作為今后五年的戰略業務,還將根據浙江城鄉居民的差異化需求,研究推出“共富”貸款普惠產品和“共富理財”等專屬金融產品,支持更多民眾分享發展的紅利。
四是市場主體培育為小企業業務帶來機遇。浙商銀行普惠型小微貸款占比連續多年居18家全國性銀行首位。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各類市場主體要達到1100萬戶,其中大部分是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這里面金融服務空間很大。
挑戰在于浙商銀行在農村地區的服務相對偏弱,一方面將下沉服務重心,加強山區26縣的網點布局,力爭2025年末實現26縣機構全覆蓋;另一方面,也將通過金融科技手段推出更多鄉村振興金融產品。
風控、零售和金融科技是未來關鍵
“當前銀行業分化加速,風控能力、零售業務貢獻度和金融科技能力,這三方面是業績突破的關鍵點。”——展望未來,沈仁康表示,藍圖逐漸清晰,困難是暫時的,只待時間突破。
《21世紀》:現在銀行都面臨轉型、升級問題,怎么在解決好服務實體經濟,又要控制好風險,又要幫助企業降成本的條件下,來實現自身良好的經營?
沈仁康:銀行如何兼顧降低融資成本和自身穩健發展,我們認為二者并非“零和游戲”,不是分“蛋糕”。只要找到合適路徑,在幫助企業降低融資成本的同時,降低銀行自身經營成本,就能實現企銀共贏。
浙商銀行堅持平臺化服務戰略,致力于打造“金融+科技+行業+客戶”的綜合服務平臺,已經圍繞核心企業、產業鏈、供應鏈提供金融服務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探索。我們將銀行業務和服務嵌入企業生產經營和資金管理活動之中,幫助企業盤活沉淀資源和資產,調劑內部余缺,構建良好的供應鏈生態圈。
實踐表明,這非但沒有削弱我們的盈利能力,相反客群基礎得到夯實,經營績效和市場競爭力明顯提升,我們已經與20%的上市公司、30%的500強企業、50%的財務公司建立業務合作關系。最近剛剛與華為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也說明我們的優質定制金融服務得到行業龍頭企業的肯定。
《21世紀》:浙商銀行主要客戶群民營企業和實體經濟近年受到疫情的沖擊,對存量以及業務風險的安排是怎么樣規劃的?
沈仁康:毫不諱言,在過去服務民營企業的過程中,我們有一些教訓,現在內部也在改進:一是圍繞民營企業核心企業上下游開展小額、分散的授信業務。近些年浙商銀行深耕產業鏈服務,截至今年9月末,已服務核心企業上下游中小企業超過6500家,其中民營和普惠小微企業占比均超過70%。得益于“小額、分散”的業務開展策略、大數據風控系統的逐步強化,新增業務資產質量優良,風險可控。二是加快推進不良資產化解和出清,三是主動加大撥備計提力度,增強未來風險抵御能力。
《21世紀》:浙商銀行未來的盈利增長點在哪里,差異化優勢又在哪里?
沈仁康:當前銀行業分化加速,風控能力、零售業務貢獻度和金融科技能力,這三方面是業績突破的關鍵點。在零售業務方面,浙商銀行從2015年開始大力發展零售業務,零售客戶、零售AUM等都實現了10倍以上的增長,個人存款占比從不到5%提升到現在20%左右。金融科技能力將是一家銀行未來的核心競爭力,要持續加大金融科技資金和人才投入,否則就會在數字化浪潮中落后。同時還要解決數據治理全面加強、系統架構調整重構、核心系統完善優化、業務與科技協同提升等問題。
責任編輯:潘翹楚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