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首語:2021,中國金融業新十年大幕開啟。新浪財經推出《金融大時代》年度專題,專題包含“100人100瞬間”“時代有溫度”“行業有情懷”三大篇章,回望歷史鏡鑒,記錄金融人物,展望星辰征途。
作為銀行業的重要組成群體,民營銀行為企業、居民提供特色金融服務。“100人100瞬間”之《民營銀行巡禮》由新浪財經聯合《銀行家》雜志社共同推出,聚焦民營銀行發展,迸發時代之聲。
文/微眾銀行行長 李南青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大幅提升,在此危機之中也醞釀著新的機遇:非接觸式服務彰顯其效能并愈加普及。由此,2021年,各大行業的數字化進程不斷加速,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也成為金融機構發展的重要課題。
微眾銀行是金融業深化改革的產物,自成立伊始,微眾銀行基于自身客群的特點和痛點,以及傳統銀行在服務這類客戶方面的“短板”,選擇了數字銀行、互聯網銀行的獨特經營形式,確立了“讓金融普惠大眾”的使命和“科技、普惠、連接”的愿景。結合微眾銀行6年多的數字普惠金融方面的實踐,提出了一些粗淺的思考,不揣冒昧,謹供參考。
堅守初心,踐行數字普惠金融
2015年,習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八次會議上的講話,為普惠金融的定義和內涵提供了清晰的指引。“發展普惠金融,目的就是要提升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可得性、滿意度,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特別是要讓農民、小微企業、城鎮低收入人群、貧困人群和殘疾人、老年人等及時獲取價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務。”
可以說,微眾銀行的設立和初心,就是希望以特色化、差異化的金融服務,解決長期以來圍繞長尾客戶的重大難題。所以,微眾銀行從設立第一天起,即以踐行普惠金融為己任,將自身定位于專注服務小微企業和普羅大眾的科技銀行、數字銀行、互聯網銀行,并將戰略確定為:“普惠金融為目標、個存小貸為特色、數據科技為抓手、同業合作為依托”。2014年成立至今,初心不改,矢志不渝。
六年多來,我們始終堅持普惠金融的定位不變,堅持差異化競爭的特色不變,堅持依法合規經營、嚴控風險的底線不變,堅持人才、科技、創新驅動業務發展的方向不變,積極運用金融科技構建普惠金融新業態、新模式。
截至今年6月底,我們累計服務個人客戶已突破2.9億人,服務小微企業法人客戶超過227萬家,初步創出了一條商業可持續的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模式,為國內銀行業發展普惠金融、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解決金融服務供給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并在提升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可得性、滿意度和增強人民群眾金融獲得感方面取得了一些寶貴的經驗。
服務實體經濟,專注于支持小微企業
銀行在社會經濟中發揮著“血管”的作用,然而,如何才能有效地為“微細胞”輸血,一直是個世界性難題。近年來,中國的銀行業一直在積極地探索,也不斷地取得進展,但對抵押物或線下信貸人員的依賴,一直是小微企業獲得充分金融服務的痛點。
專注于服務實體經濟、小微企業是微眾銀行的初心和定位,而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首要解決的是小微企業“短小頻急”的融資需求。微眾銀行給出的解決方案,就是基于我們發展業務的核心驅動力——金融科技能力,構建出一種全新的小微業務模式,即讓更多的小微企業得以平等地獲得金融服務的同時,在銀行端實現風險可承受、成本可負擔、發展可持續,我們將其稱之為“微業貸模式”。
2017年底,我們依托數字化、線上化的服務能力,打造了一種新型的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模式——微業貸,通過純線上化的操作,無需紙質材料,全天候、智能化的服務,讓用戶獲取貸款更加靈活、便捷,從而擴大金融服務的覆蓋面,也打通了小微企業融資難的“最后一公里”,有效降低了小微企業獲得融資服務的門檻,讓分散在全國各地的小微企業都能隨時獲得高質效的金融服務。
2019年,基于對科技創新小微企業經營特點、融資需求的充分調研分析,我們針對性地推出了科創金融產品——“科創貸”,并圍繞國家科技創新的路線圖和產業鏈布局,為科技創新及戰略新興產業的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支持。目前,微眾銀行“科創貸”已經在全國21個省、100多個地級市開展業務,吸引了近13萬戶科創企業的申請,切實提升了科創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體驗。
同時,微眾銀行聯合擔保公司、再擔保公司,打造“銀政擔”合作模式,在不增加小微企業額外成本的前提下,依托風險分擔機制,為客戶提供成本更低的信貸資金。通過人民銀行再貸款、貼息準入、風險補償等一系列支持政策,為客戶提供超低利息。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大考之中,微眾銀行發揮非接觸金融服務優勢,充分展現出數字銀行應對危機的能力,加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力度,為“穩企業、保就業”貢獻力量。截至今年第二季度,微眾銀行累計觸達小微企業227萬家,累計授信客戶73萬家,累計發放貸款金額超7100億元,服務范圍廣泛覆蓋了全國27個省和直轄市。其中,年營業收入在1000萬以下企業占客戶總數的80%,客戶中約60%的企業客戶系首次獲得銀行貸款,2021年上半年新增“首貸戶”超過4萬戶。
持續技術創新,發揮金融科技優勢
當前,新一代的數字化和智能化信息技術正在加速行業應用,數字經濟呈現快速發展態勢,以移動金融、數字金融、金融科技、智能金融等為代表的金融新業態、新應用、新模式蓬勃興起,金融業步入一個與信息社會和數字經濟相適應的新時代。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握數字經濟發展趨勢和規律,推動我國數字經濟健康發展。
微眾銀行在短短的數年間能夠取得一些成績,是我們始終堅持踐行普惠金融這一正確方向的結果,得益于各級監管部門的指導和幫助,同時也充分體現了我們在數字經濟時代逐步探索和積累起來的核心科技能力。
為踐行數字普惠金融,數字銀行必須發揮好金融科技作為工具的優勢。微眾銀行從立行開始就構建了基于安全可控技術的全分布式銀行系統架構,有效地支持了普惠金融業務的發展,具體體現為四大優勢:一是低成本,基于此架構,微眾銀行得以節省購買高端計算資源、軟件許可的巨額費用,將單賬戶每年IT運維成本降低至同業的十分之一以下,以科技的手段實現普惠金融發展的可持續性;二是高敏捷,最快擴容速度僅需兩天,支持新業務快速投產最快僅需10天,提升了應對外部環境不確定性的反應速度;三是高可用,支持所有業務和產品7*24小時全天候持續運營,支撐重要IT產品綜合可用率達到99.999%,達到電信級的高可用性,安全性也大幅提升;四是高并發,支撐了億量級客戶的金融服務,截至2020年末,微眾銀行單日處理的最大金融交易筆數超7.5億筆,系統處理能力躋身國內銀行前列。在此基礎上,微眾銀行還加快對ARM架構服務器的規模化投產使用,當前基于ARM架構的服務器占比約為35%,實現了銀行核心系統的軟硬件全面自主可控。
在建設互聯網銀行體系的進程中,微眾銀行始終高度重視對金融科技的建設和投入。從銀行設立開始,我們科技人員始終保持在全行員工總數一半以上,歷年科技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比重超10%。六年多來,我們提煉出金融科技“ABCD”(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在這四大領域積極探索、實現了一系列前沿技術的積累和國際領先的應用。
通過有效運用這些金融科技技術,微眾銀行得以提升運營效率、優化客戶體驗、支持業務放量,并能做好成本管控以及降低經營風險,同時還打破了金融科技的“不可能三角”,在高容量、高可用以及低成本三個方面做到了三者兼備。同時,通過金融科技實現了主要業務的全流程數字化和無紙化,單賬戶碳排放量遠遠低于傳統模式,以綠色商業模式踐行了國家“雙碳”戰略。
【結語】
微眾銀行短短六年多的發展實踐,映射出發展數字普惠金融的重要性和廣闊空間。“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發展數字普惠金融的意義將更加凸顯。
我們所處的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之下,也將進一步推進金融科技的創新發展,提升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服務質效,加大數字普惠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力度。
站在新征程、新起點,微眾銀行將繼續發揮數字銀行和互聯網銀行的服務優勢,不忘初心,堅守“讓金融普惠大眾”的使命,進一步推進金融科技,探索可持續發展的數字普惠金融之路。
責任編輯:張玫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