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劉玉書
當前我國在新一代信息科技領域面臨著部分關鍵技術被“掐脖子”的問題。回看過去70余年的發展,新中國在突破國外技術封鎖方面屢創奇跡。特別是“兩彈一星”精神,已經成為了我黨我國寶貴的奮斗經驗。但是目前的文學作品也好,電影電視作品也好,談到“兩彈一星”精神,主要突出的是不怕苦不怕累,甘于奉獻、勇于犧牲的奮斗精神。對其中背后的科學用人機制缺乏更為深入的發掘。如果我們翻看歷史,不難發現,“兩彈一星”精神后面,有一條在關鍵技術攻堅領域非常珍貴的經驗:“建立面向解決問題的組織支持和淘汰機制”。而這一條對于我國面向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技術攻堅,顯得尤為寶貴。讓人才發揮作用,讓效果和成果說話,才能真正推動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
“兩彈一星”時期正直共和國生死存亡的時期。我黨在發揮艱苦奮斗優良傳統的同時,建立了敢打敢拼的“誰行誰上,不行靠邊”的戰斗攻堅模式。不論資排輩,以解決問題為導向,反對本本主義和官僚作風,全黨全軍上下緊密團結在一條戰線齊心合力攻克難關。在應對全球化市場的過程中,我們更要認真學習貫徹相關精神,結合市場的發展和整體產業升級做好相關工作。那么,智能指代,應該怎樣學習“兩彈一星”精神呢?
首先,當前的自主創新主要是面向民用的產品,不是原子彈等武器裝備,因此要尊重民用產品的本身的規律。較之于戰略武器裝備,民用產品對人性化的體驗、產品的設計、性能等要求更具有多元化、多層次化。因此當前的自主創新,不僅僅是我們能不能造的問題,更要考慮制造成本、消費者愛不愛用的問題。數字中國的建設是建立在全球互通、一帶一路共榮的基礎上的,時代不再允許我們關起門來自己“憋大招”。越是他國壓制的時候,越說明了堅持改革開放的重要性,越是需要密切與國際社會的聯系,緊盯世界發展趨勢,及時調整產品發展方向,做到動態更新、動態創新。技術的創新、最終的落腳點依然在具體產品上。客觀看待我國當前的大國地位,將心態從“戰斗模式”切換到“產品模式”,認清軍品和民品的區別和要求,是加強技術創新軍民融合,匯聚我國當前創新動能,做出世界一流的核心技術產品的重要前提。
其次,對于企業組織而言,市場和戰場有很多相似點,但這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我們的對手可能針鋒相對,但我們的用戶不是敵人。因此面向市場產品的“殺傷力”來自于對用戶的了解,不能一味求大、求全。而是要從“市場長尾”中仔細切分,找準機會迎難而上。如果不能培育可持續的市場需求,就形成不了正向的反饋機制,最終單方面的投入是不可持續的。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個別企業遇到了挑戰,無法阻擋我國總體產業的升級。這恰恰證明我們的發展已經進入全球市場的深水區,不必理會外界的干擾,盯著用戶、盯著市場,迎難而上,穩步推進,在長期的市場磨合過程中形成真正經受住考驗的核心競爭力。習近平主席在網信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推動產業數字化,利用互聯網新技術新應用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釋放數字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 全要素改造與市場始終是密切相關的,市場的數字化,依然遵循著市場的基本規律。
再次,要將戰斗力轉化成創造力。當前我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每前進一小步,都會引起世界各國的極大反響。同時,我國目前已經進入改革攻堅階段,無論是科技創新還是制度創新,都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借鑒。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國人民勇于自我革命、自我革新,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革除阻礙發展的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充分顯示了制度保障的強大力量。”在未來的自主創新、崛起之路發展過程中,我們要高度認識到“自我革命”的重要性,在做大的同時,更要做細,在不斷深化機構改革中進一步超越自己。特別是要理清當前我國產、學、研聯動,核心技術行業人力資源儲備、競爭和激勵機制等,確保一線的科研人才能充分分享到制度紅利、發展紅利,將已經形成的戰斗力內化為不斷持續發展的創造力。
因此,我們要繼承和發揚“兩彈一星”精神,在吸收原有模式優點的同時,更需要勇于試錯、大膽創新。回首過去,“兩彈一星”的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奮勇向前。革命先輩們的寶貴精神財富也將一代一代相傳下去。隨著我國深化機構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國家治理模式的轉變,我國科研體系結構也將迎來新的突破,原有的科技生產模式也在不斷注入新動能。我們要緊跟時代步伐,繼承優秀革命科研精神的同時,要勇于開拓新的創新模式,全力做好自主創新工作。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宏觀研究部主任、研究員,AI專家。)
責任編輯:張玫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